中原名校聯盟—學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摸底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一、本卷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變遷分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其中“封建”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A.政權和族權互為表里 B.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 C.中央對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統一促進政治統一2.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國而無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將而無叛州……。”這一現象對應的朝代分別是 A.西周、秦朝、三國 B.漢朝、唐朝、明朝 C.秦朝、漢朝、唐朝 D.戰國、漢朝、宋朝3.劉文瑞教授在《中國政治制度史縱論》一書中寫道:“秦漢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員明顯具有皇帝家仆性質:……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揮六部,把家族式統治擴大到整個國家機器!币罁牧系挠^點推斷,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鮮明特點應該是A.皇權專制得到進一步強化 B.削除了皇帝“家仆”對皇權的威脅C.建立了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政權組織 D.中央集權的統治進一步鞏固4.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書中說:“這是一個帝國制度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它表現在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秦創郡縣制,漢因之;隋創科舉制,唐因之;宋創文官制(文臣將兵制),明因之;明創閣臣制,清因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隋朝開始形成的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 ②三省六部制標志著我國古代封建國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標志著內閣的出現 ④清康熙時期設立的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5.“凡京奏,禁中稱文書,必發閣臣票擬。閣票用本、紙、小帖、墨字,內照票擬,或皇上御筆,或宦官代書,具在文書上面用朱字。閣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筆削或發下改票,閣臣隨即封上,間有執正強爭,也多曲折!笨梢,明朝內閣 A.地位很高,負責全國的行政事務 B.是具有決策權的內侍機構 C.是君主專制制度的產物 D.與皇帝權力相互制衡6.魏源在論及中國古代的用人制度時說:“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貴以襲貴,賤以襲賤,與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漢以后,公族雖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至宋、明而始盡變其轍焉,雖所以教之未盡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則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對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襲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嚴重 C.后世用人以公開始于宋明時期 D.宋明時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對公正的7.《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決定!械奈募急仨氂纱蟪紝忛喅式换实。”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 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 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 C.君主與內閣大臣擁有同等決策權 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8.希臘先哲柏拉圖在談到他生活時代的雅典時說“這里的公民靈魂變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誰建議要稍加約束,他們就覺得受不了,就要大發雷霆……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這主要表明 A.柏拉圖時代的雅典公民充滿了自由的精神 B.當時雅典尚沒有法律來約束公民 C.柏拉圖因為恩師蘇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詆毀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們面臨體制性的危機9.“因為如果有價值之人發言并且擔任議事會成員,這對于和他們同樣的人會有好處,但對大眾卻沒有好處。現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來發言,當窮人發言時,他就會尋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麄儯ㄑ诺淙耍┱J識到盡管窮人無知而貧窮,而有價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惡意帶來更多的益處。這樣的方式也許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卻非常有利于維護民主政治”。該觀點 A.肯定了代議制的理論基礎 B.說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閉性 C.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D.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10.《十二銅表法》第九表規定了立法者不得為個人利益立法,貪官污吏應受到懲罰,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被處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過1%;第三表規定了還債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關《十二銅表法》的上述規定 A.體現了平民斗爭成果 B.保護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強調司法程序的嚴格 D.突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說:“真正的法律,是廣泛流傳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變的、與自然和諧一致的健全的理性。為了避免法令違背這個法則,宗教決不能禁止或部分廢止它,我們也無權通過元老院或人民使我們自己不受約束!边@說明西塞羅 ①認為法律是理性的表現 ②以法律維護社會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③強調法律的廣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新華網電:距離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國國會眾議院8月1日最終高票通過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法案。國會參議院此前曾否決了眾議院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需經國會兩院通過,才能提交總統簽署為法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避免債務違約的障礙基本掃清。而美國國會兩黨圍繞提高債務上限的討論仍未結束,這一問題也會成為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尋求連任的重要障礙。該材料未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 A.兩黨制在美國政壇舉足輕重 B.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 C.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D.財政權是國會制約和監督政府的重要手段13.憲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關于三部憲法的表述,完全正確的是 A.頒布時間 B.制定機構 C.特點 D.評價14.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個國家里,總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財富或榮譽著稱。不過,如果他們和平民混雜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樣只有一個投票權,公共的自由將成為對他們的奴役,而且他們不會有保衛這種自由的任何興趣,因為大多數的決議將會是和他們作對的!币韵率1875年法國憲法的規定,其中與孟德斯鳩上述思想有關聯(或受其影響)的是 A.設立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 B.總統有權任命文武官員 C.禁川:王室或皇室家族成為總統 D.設立由普選產生的眾議院15.學者任東來指出:“美國憲法的目的是規范和限制政府的權力,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換句話說,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惡,而非被治者之惡!贝擞^點體現了美國1787年憲法 A.符合美國大多數人的利益 B.各州獲得充分自治的權利 C.人民獲得廣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國政府處于無權地位16.1701年頒布的英國《王位繼承法》規定:當今國王和丹麥安娜公主死后且無后嗣時,為保障我們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訂更詳明的規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這應當由國王陛下商得貴族院和平民院議員的同意,以國王的權力加以規定。該規定說明英國 A.議會以明確的法律條文來限制王權 B.議會與國王在政治權力上實現了平衡 C.國王有權獨立確定英國王位繼承人 D.國家權力重心開始由國王轉移至議會17.下圖為近代中國某革命時期進軍路線圖,關于此時期革命活動的相關表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革命戰爭的最高峰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是蔣介石的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18.太平天國政權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軍政合一的政權機構;一度宣布廢除私營商業,經營公營商業(后又恢復私營商業);實行“圣庫制度”;設立諸匠營與“百工衙”,實行官營手工業制度。社會習俗上,廢除買賣婚姻,規定“凡天下婚姻不論財”。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 A.大大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B.政權的性質日益趨于封建化 C.具有日益脫離廣大農民群眾的趨勢 D.是空想性與進步性的統一體19.羅榮渠在《現代化新論》一書中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了原有的‘小農—手工業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這一狀況產生的原因,應首選下列哪一不平等條約?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0.陳旭麓先生指出:“愛國主義永遠是—種打動人心的力量。但從愛國出發走向近代化,與從愛國主義出發回到中世紀——并不同義!标愊壬v到的后一種“愛國主義”的典型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戊戌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21.1905年2月,陳獨秀、柏文蔚聯合安徽公學中的先進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蕪湖發起成立岳王會,他們集會宣誓,訂立章程,宣稱“蓋岳武穆抵抗遼金,至死不變,吾人須繼其志,盡力排滿”。這表明岳王會 A.深受傳統封建忠君思想影響 B.與義和團的目標相似 C.其成立反映了國內政治形勢 D.與同盟會有本質區別22.費孝通認為:正因為被禮治慣了,所以在鄉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想到挑撥 是非之類的惡行。(辛亥革命后)訟師改稱律師,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河南省中原名校聯盟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80479.html
相關閱讀: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