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3課 古代商業的發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3 古代商業的發展
【知識目標】:1,掌握我國古代各歷史時期商業發展概況,理解商業的發展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化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理解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原因及其與農業,手工業的關系;3,認識和理解坊與市,交子,微商與晉商等重要概念。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前自主學習,搜集資料,共同探究問題,使學生對古代商業的發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在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2,通過堂上分組研討交流,拓展學生的外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引及史料,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歷史以獲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明確商業的產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反過又促進經濟的發展,兩者辨證統,互相作用了;2,了解商業活動在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業的發展,是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結果;3,通過兩宋商業發展與當時政局的關系,體現政府控制商業和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古代商業產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表現;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難點:影響商業發展的因素.
新導入
問題導入法:學習了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進步和手工業的發展,有沒有同學思考過:商業到底在中國古代農耕明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也可指導學生結合書本封面,關于西票號——日升昌的,從中提取歷史信息,并思考票號和后的什么機構類似,它在商業活動中有什么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新。)
過程設計
一、古代中國商業發展歷程
思考:商業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業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商人的積極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
1、商業興起于先秦時期
①“商人”的歷:商朝人善于經商,經商的人被稱為“商人”。使用貝為貨幣。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范蠡被稱為陶朱公,尊為祖師。
2、秦漢以商業艱難發展
思考:秦漢以商業艱難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統治者重農抑商政策。
概況:秦漢到隋唐,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得到了發展。
材料:“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3、隋唐商業的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②大運河的開通。(還包括國家統一、政局穩定、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概況:①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發展;②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③出現了柜坊和飛錢。柜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后世的匯票。 《清明上河圖》中的街市
4、宋元商業繁榮
兩宋——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表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
思考:兩宋商業空前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活動。水陸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現: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國內外各種商品匯聚于此。
5、明清時期商業發展
概況:①對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稅;并施行種種壓制政策;
②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A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B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C貨幣的作用越越大。D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乾隆年間開始興辦票號經營存款、匯兌,為官府代理錢糧。)。
結論:中國古代商業在重農抑商的大環境下,發展緩慢 。
注意——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城鎮經濟空前繁榮出現商幫
二、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1、市的變遷 中國第一家票號
宋朝以前——概況:①特定的位置設市,市坊(居民住宅區)分開。②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管理,③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如漢唐長安城設有東、西“市”等等。
宋朝時期——概況:①突破傳統商業時間、空間的限制:A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草市”也更加普遍。③全國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市鎮。漢口鎮、佛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2、古代大城市的發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2)一批新興城市興起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
表現: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揚一益二”。
(3)古代城市發展的趨勢:
①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多樣化和商業化城市發展,表明商品經濟活躍。
②隋唐以后商業城市逐漸興起,增多,商業性和工業性逐步加強。
三、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逐漸由盛而衰
1、歷代對外貿易的繁榮
(1)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
(2)唐朝: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3)兩宋: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點:官府控制下的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中,朝貢貿易占有重要地位。
朝貢貿易目的: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如鄭和下西洋)
3、明清時期對外貿易走向衰弱:
原因:因為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漸趨萎縮。
表現:只開廣州一處,只許廣州“十三行”經營外貿。出口商品僅占總量3%左右。
四、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①商業起早,商業活動逐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時期商業日益繁榮。
②與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相聯系,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
③從整體看,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④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⑤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是一種朝貢貿易,明清時期逐漸由盛而衰。
●作業布置
A,基礎歸納型:按照堂教學思路,理清古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商業發展概況,用表格形式展現。
B,能力提高型:結合,自主探究中國貨幣發展史,商業都市和城鎮的發展史,海外貿易的發展史(以小組為單位,由學生認購其一完成,可通過收集圖片,實物,影像資料的方式展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6314.html

相關閱讀: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