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標要求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落實標
一、兩彈一星
1、 概念: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棧笱葑優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時間: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試驗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2、特點:
最先應用于軍事領域;集中力量在尖端科技領域;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3、條:
黨和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和正確決策,為科技事業發展創造了保證,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
②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③愛國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艱苦創業、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如兩彈元勛鄧稼先、空氣動力學家、導彈火箭專家錢學森。
3、作用:
①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打擊了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粉碎了美蘇遏止中國的企圖;②中國在尖端軍事領域和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高;加強了中國國防,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社會環境。
二、“東方魔稻”——生物技術
1、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獲得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后又培育出“超級雜交稻”。
3、意義:
突破經典理論禁區,豐富理論技術;
增產糧食,創造效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有助于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西方媒體稱雜交水稻為“東方魔稻”、“第二次綠色革命”、“第五大發明”。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一項戰略計劃,并聘請袁隆平為首席顧問,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三、銀河系列計算機——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
1、成就:
1983年,中國第一臺運算速度每秒億次的巨型計算機“銀河—”型機誕生;
1997年,每秒130億次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1987年王選等科學家研制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獲得成功,使中國字進入計算機時代,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的時代,進入光與電的時代,王選被稱為“當代畢升”。
2、意義:
中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化等領域產生深刻影響,實現了科技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四、“神舟”號飛船——空間技術
1、成就:
2003年10 月15日神舟五號宇宙飛船載楊利偉上太空,16日安全返回;
2005年10月12—17日神舟六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
2、意義:
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標志著中國進入太空新時代;
神舟五號成為性能可與美俄現代飛船相媲美的國際第三代飛船;
楊利偉獨上云霄的勇氣,濃縮了中國航天人員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是繼“兩彈一星”之后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在未5--10年里,將為中國帶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成為帶動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五、新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開闊視野,了解知道)
1、建國初:
1949年11月成立中國科學院;1956年制定《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以發展原子能、火箭和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為重點;
2、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
3、1978年3月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召開;
4、1985年中央制定《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5、1988年9月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6、國家制定并實施“863計劃” “星火計劃” “火炬計劃”,取得令人矚目成就;
7、1995年黨和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六、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1、實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2、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基礎和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6875.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