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學習目標】

了解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知識梳理】

一、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隸社會:一切土地屬于________。

(1)基本特點:①國王把土地層層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轉讓與買賣,并要向國王交納貢賦。②庶民和奴隸在貴族封地上耕種,遭受著殘酷剝削和奴役。③耕地,十分規整,成方塊狀,形同井字,被稱為“井田。

(2)瓦解原因:①春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開墾為私田。②周室衰微,兼并戰爭頻繁,諸侯視自己疆域內的土地為私產,土地轉讓關系進一步發展。③在井田耕作的勞動力不斷減少。

(3)瓦解標志──稅制改革(“初稅畝”):以公元前594年,魯國首先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其他諸侯國也相繼進行稅制改革,這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后進行變法。秦國的________,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1)發展途徑: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進行土地兼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

(2)抑制土地兼并:①目的:維護小農經濟,鞏固________。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________;明朝按人丁和田畝多寡收取賦稅。③結果: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農抑商”

1.直接原因:商業與農業爭奪________、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________等問題。

2.主要表現

(1)戰國時期:________首倡“重農抑商”,提出農業是本業,工商業是末業。

(2)西漢時期:________推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向工商業者加重征稅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3)明清時期:政府沿襲“重本抑末”的治國理財思想,實行專賣制度,加征民營商業的商稅。阻礙了工商業發展,不利于________的發展。

三、“海禁”與“閉關鎖國”

1.原因

(1)明朝初期東南沿海倭患猖獗;

(2)清初要對付東南沿海的________;

(3)清政府甚至認為,天朝大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無需與外國進行貿易。

2.表現

(1)明朝:________實行“海禁”,規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內遷、禁海,實行“閉關鎖國”。

(3)明清統治者雖曾開放海禁,但基本實行________政策。

3.影響: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阻礙了________的滋長;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________。

【基礎練習】

1.清代《履園叢話?產業》中“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主,市廛次之,典與鋪又次之”的思想,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

A.封建國家重視農業 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貿易不發達 D.重農輕商的思想

2.《齊民要術?序》曰“舍本逐末。賢者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從上述引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書( )

A.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B.總結6世紀前南北方人民的生產經驗

C.含有重農抑商的思想觀念 D.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貧富懸殊狀況

3.下列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自然經濟的產物 ②曾在封建社會的早期起過一定積極作用 ③最終阻礙著中國近代技術和生產力的形成 ④是完全消極反動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孔子《詩經》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語句,這反映出當時實行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農民土地所有制

5.《詩經?大田》寫道“有?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睆倪@些充滿現實主義古典文學氣息的文字中,我們能探究到的古代經濟信息是( )

A.精耕細作技術成熟 B.土地兼并嚴重

C.小農經濟發展完善 D.井田制趨于瓦解

6.下圖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一枚《全面取消農業稅》紀念郵票,以紀念在中國存在了2600年的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國的農業稅大致開始于( )

A.西周 B.春秋

C.戰國 D.秦朝

【互動探究】

1.我國古代土地所有制有何變化?總體趨勢是什么?

2.井田制為什么在春秋時期開始瓦解?

3.中國封建社會為什么會出現土地兼并現象?土地兼并帶來什么社會問題?古代封建政府采取過哪些抑制土地兼并措施?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這一現象?

4.中國古代為什么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原因、目的)有什么影響?

5.明清為什么要實施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嚴重后果?

【效果檢測】

1.“重農抑商”政策與明清閉關鎖國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 ②加速了自然經濟的瓦解過程 ③使中國與世隔絕 ④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边@段話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貴君輕 B.重農抑商

C.施行仁政 D.閉關鎖國

3.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土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边@種現象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是( )

A.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成長 B.自耕農主數量減少

C.國家賦稅收入銳減 D.土地兼并加劇

4.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經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租佃制經營方式的推廣

B.制瓷、礦冶等手工業技術均有較大進步

C.蘇州絲織業“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取值”

D.世界白銀的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

5..《漢書?食貨志》載:“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經界,徭役橫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詐,公田不治!痹摬牧媳砻鳎 )

①大國爭霸,原疆界打破 ②周朝禮制破壞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產生 ④井田制瓦解

A.①②正確,③④不正確 B.①②③正確,④不正確

C.①④正確,②③不正確 D.①②④正確,③不正確

6.明代《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寫一商人在縣城入廁時,“偶然官府在街上過”,嚇得他“心慌起身”逃走,驚慌中把裝銀子的袋子遺忘在廁所。為何?官員隔墻路過就將一個本份的商人嚇得魂飛魄散?《拍案驚奇》總結了這一社會通則:“那富的人,怕的是見官。”材料反映了( )

A.農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業發展迅速

C.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D.專制統治嚴重壓制了商業的發展

7.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或歷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當的是( )

甲:“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乙:“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

丙:“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A.甲乙的觀點相似,都認為農業涉及民生,應加以重視

B.乙丙的觀點相對立,乙強調農本,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觀點相對立,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丁強調工商為末

D.甲丁的觀點相對立,甲強調農本,丁反對工商為末

8.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社會轉型期,下列哪些觀點體現了這一歷史特征( )

①公作則遲,分地則速 ②公室將卑,大夫皆富 ③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 ④天不邊,道亦不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重農抑商”的觀念與政策對中國傳統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重農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潤

B.重農抑商觀念是中國農耕社會的產物

C.重農抑商政策提升了戰國時秦國國力

D.重農抑商觀念在明清時期已基本瓦解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D 2.C 3.C

【效果檢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704.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