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教案
△標要求:
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2、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背景:
①18C, 法國是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 封建勢力 十分強大
②資產階級對統治階級的反抗 十分激烈
2、歷程:
1789年,革命 爆發 → 1792年,廢除 君主制 ,建立 共和國 → 此后70多年間, 政權在 共和制和 君主 制之間反復易手 → 1870年, 法蘭西第 二 帝國垮臺, 法蘭西第 三 共和國建立
二、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1、標志: 1875 年, 國民議會通過了 法蘭西地三共和國 憲法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立法權屬于 議會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行政權由 總統 掌握
△參議員由 間接 選舉產生, 任期9年,參議院有權否決 眾議院 的決議案。
△眾議員由成年 男子 直接選出,任期4年
△總統是國家 元首 和軍隊最高 統帥 , 由 參議 院和 眾議 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 7 年,可連選連任,經 眾議 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 參議 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最終 確立
為法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 基礎
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 德意志 四分五裂 , 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②在 俾斯麥 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 王朝 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
③ 1871 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
2、確立: 1871 年, 德意志帝國 憲法頒布
3、德意志帝國憲法
皇帝:是國家 元首 和軍隊 統帥 , 有權任免 官員 、召集和解散 議會 和決定 外交 政策
宰相:主持 內閣 會議, 由 皇帝 任命, 對 皇帝 負責
議會: 立法 機構, 由 帝國 議會和 聯邦 議會組成
規定德意志帝國:是 聯邦 制和 君主立憲 制國家
△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 聯邦 議會和 皇帝 批準
進步性:確立君主立憲制,促進德國資本主義 經濟 發展,,很快躋身資本主義世界 強國 之列
局限性:具有濃厚的 專制主義 色彩,造成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 保守 和 不徹底 。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有何異同?
德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
異國家元首皇帝 :世襲,權力 巨大
而基本上不受議會 制約 總統:由參眾兩院 聯席 會議選出, 對 議會 負責,權力 很大 , 要受到 議會 制約
政府首腦宰相:由 皇帝 任命,對 皇帝 負責 同上
議會帝國議會法案必須得到 聯邦議會 和
皇帝 批準,是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參議 院權力大于 眾議 院議會立法權不受 行政 制約,是較徹底較完善的代議制
權力中心皇帝議會
同①實行資產階級 代議 制 ②國家元首有權任免 官員 、解散 議會 等
△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有何作用?
①體現了 民主 精神,否定了 君主專制 政體, 鞏固了 資產階級 的統治, 促進了 資本主義 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于調節、緩和社會 矛盾 ,穩定社會 秩序 ,推動世界 民主化 進程。
③無產階級可以利用資產階級代議制進行 合法 斗爭,維護自身 利益 。
△隨堂練習——《全品》第9“典題探究”(見《全品》第9,略)
△作業:《全品》時作業(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3320.html
相關閱讀: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