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罷黜百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程標準]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一、背景
1.漢初,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
2.漢武帝時,社會潛伏著危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兼并劇烈、____________威脅著西漢的穩定,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提出
1.特點:董仲舒把________、________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內容
①提出“______________”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②宣揚“_____________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③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____________”。
3.作用:有利于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對扭轉內外松弛的局勢十分有利。

三、成為正統
1.表現
①起用__________參與國家大政。
②____________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
③興辦__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④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2.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________________的主流。

知識點一 從“無為”到“有為”
1.西漢初期的統治思想主要自(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西漢建立六十多年后,仍然存在的社會危機不包括(  )
A.分封的同姓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
B.土地兼并越越劇烈
C.匈奴為患,威脅著西漢的統治
D.秦朝的殘余勢力仍然進行反抗
3.《史記》記載,漢景帝時,太后“好黃老之言,不說(悅)儒術”,景帝“讀黃帝、老子,尊其術”。但武帝即位后,便罷百家,尊儒術。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漢武帝的個人喜好 B.漢武帝雄才大略
C.秦二世而亡的教訓 D.漢朝國力的強大
知識點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
4.董仲舒新儒學的思想主要包括(  )
①先秦儒學、陉庩柤覍W說、鄣兰宜枷搿、芊宜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痹谏鲜鼋ㄗh下,出現了(  )
A.百家爭鳴 B.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三教合歸儒
6.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相對于孔子思想,主要變化有(  )
①“君權神授”、凇疤烊烁袘薄、塾萌寮宜枷虢y治天下 ④提出“民貴君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漢武帝“獨尊儒術”,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
B.“民貴君輕”的思想
C.性善論
D.“大一統”思想
知識點三 儒學成為正統
8.漢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對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統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頒布推恩令、谥赜脤W儒者、叟d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 ④設立地方郡國學校,廣泛傳播儒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圖為反映西漢時期的儒學發展情況的一組物,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

漢代熹平石經    五經書影

     成都西漢翁石室授經講學圖
①儒家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化唯一的思想、跐h代重視儒家經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級教育系統十分健全,主要是傳授儒家思想 ④儒學的思想價值實現了為政治服務的功能,促進了儒學成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對漫畫反映的信息進行延伸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

A.漫畫中的“勝出”是指在西漢時期形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勝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結果
C.漢武帝讓儒家“勝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勝出”,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


11.閱讀下列:
一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材料二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請回答:
(1)上述兩則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2)根據上述兩則材料,概括該思想家提出怎樣的主張?

(3)上述主張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之不舉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張導致了什么歷史事的發生?產生了什么后果?

(2)按照材料二的主張,漢武帝實行了什么化政策?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兩則材料的主張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處?


第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知識清單
一、1.與民休息 2.諸侯國勢力日益膨脹 匈奴為患 積極有為
二、1.道家 法家 2.①春秋大一統 ②君權神授、廴V五常
三、1.①儒學家、谌寮医浀洹、厶珜W、艿胤浇逃到y
2.正統 中國傳統化
對點訓練
1.C [西漢初期的統治思想是“無為而治”。]
2.D [A、B、C三項是西漢時面臨的主要問題,D項所體現的問題在秦末農民大起義時就已經不存在了。]
3.D [漢初國力薄弱,統治者不得不吸取道家“黃老”學說,實行無為而治。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有了大一統的經濟基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便“罷百家、尊儒術”。A、B兩項都只是次要原因,C項是漢初“無為”的原因。]
4.D [①是新儒學的基礎,②③④中的一些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并加以改造,從而形成新儒學。]
5.C [材料主張滅絕與孔子思想不同的其他學說,即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這一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儒家思想從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6.A [③是孔子與董仲舒思想的相似之處,④是孟子的思想。故排除帶有③④的選項,答案為A。]
7.D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大一統”思想正好適應了這一要求。]
8.C [解答本題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直接的作用”。頒布推恩令與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不是直接的關系,其他各項符合題意。]
9.B [儒學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化的正統思想,而非唯一思想。此題容易誤選A,因為審題不仔細往往不注意①中的“唯一”兩個字,馬虎地認為儒學在漢代已經成為中國化的正統思想,而認為其是正確的。]
10.C [漢武帝讓儒家“勝出”,主要是儒家思想經過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統”思想,適應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大一統的需要,故C項不正確。]
綜合運用
11.(1)董仲舒。
(2)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3)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有利于從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
12.(1)“焚書坑儒”。摧殘了化,禁錮了思想。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府加強了對思想化和教育的重視,促進了教的發展;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3)相同之處:都主張統一思想,禁絕異端邪說。
不同之處:前者主張“以吏為師”,后者主張“獨尊儒術”;前者手段殘暴,采取焚書的形式,后者手段溫和,采取國家扶持的方式;前者是中國化史上的一場浩劫,后者加強了對思想、化和教育的重視,對于民族化的進步有積極意義。
教材習題解答
【學思之窗】
思考:想一想,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什么在他的統治思想中又雜糅了一些其他學派的思想?
答案要點 (1)董仲舒的新儒學提倡“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迎合了當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時代需要。(2)漢武帝的真實目的是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實現這個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統治過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張就不足為奇了。(3)漢武帝的這些做法對于儒學后發展過程中融合其他學派思想起了推動作用。
【探究學習】
一、本測評
漢代儒學為什么能成為正統思想?
答案要點 (1)董仲舒新儒學提出的一系列主張迎合了時代的需要。(2)漢武帝大力推動儒學發展,全面肯定新儒學思想,起用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興辦太學,使天下士都學儒家經典。
二、學習延伸
上述兩條資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請談談你對這種思想的看法。
答案要點 (1)思想:“三綱五!彼枷。
(2)看法: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在當時有一定的積極性。②推崇孝道和仁義禮智信,拋棄其中封建落后成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弘揚。③強調君權雖然有利于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時代需要,但對以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發展極為不利。④強
調夫權,壓迫婦女,更是應該批判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0085.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