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 分值:100分】命題人:方萱 喬敬 審題人:周龍祥一、單項選擇題:() 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朝時期 C.西漢時期 D.東漢時期2.黃梅戲《天仙配》中有這樣一段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毕铝杏嘘P小農經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B.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C.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D.它與市場的聯系十分密切3.沈括《夢溪筆談》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边@項技術A.翻車 B.筒車 C.灌鋼法 D.水排4.某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以“會館的發展變遷”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下列相關信息,你認為正確的是 清代蘇州“全晉會館” 江蘇鹽城“鹽商會館”A.會館是管理商業貿易的政府A.扶持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B.獲取資產階級的政治支持C.調整經濟政策以救亡圖存 D.擴大稅源以解決財政危機7.閱讀中國工業資本中官僚資本與民族資本的產值比較表(1920~1936年) ,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貨幣單位1936年幣值:億元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平均增長(%)產值比重(%)產值比重(%)官僚資本1.8442.52.2212.01.18民族資本2.5157.816.3288.012.41合計4.35100.018.54100.0A.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B.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不斷高漲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 D.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華侵略8.據統計,從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遷廠礦共448家,機器材料約17萬噸,技工1萬2千多人。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西遷主要是由于日本侵華 B.西遷改變了中國的工業布局C.西遷促進了民族工業“黃金時代”的到來 D.西遷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9.據《解放日報》報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國貨充斥了市場的每一個角落……難怪有人說:“中國人民從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備’了!”這則報道應出現于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10.針對下列情況,我國采取的相應政策是 鋼產量2.37kg538.3kg4kg發電量2.76kwh2949kwh10.9kwhA.沒收官僚資本 B.開展土地改革C.優先發展重工業DA.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 B.對民族資本進行和平贖買C實行全面公私合營 D.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據1913年9月5日《大公報》記載:“近來法庭訴訟,男女之請離婚者,實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會所不樂為者也�!闭f明當時A婦女地位逐漸提高 B.家庭觀念喪失殆盡C.大眾贊同離婚行為 D.婚姻方式徹底變化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可見當時《民報》是A.藝術性報刊 B.娛樂性報刊 C.通俗性報刊 D.政論性報刊16.某中學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學生就19世紀末李鴻章出訪俄國這一歷史事件進行探討。學生發言中出現的下列言論與歷史事實較為接近的是A.《民報》搶先透露了李鴻章此次的出行計劃B.清政府為李鴻章專門包租俄國遠東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C.李鴻章乘火車游歷了俄羅斯的主要城市D.李鴻章參觀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全球通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述:(1870年以后)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是A.興起于重工業B.歐美國家時發生C.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D.電力的廣泛使用A.生產方式不同 B.經營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動力不同23.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下列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B.是資本主義擴張性的具體表現 C.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種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體系24.1929年1933年由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主要是因為A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適應資本主義的新發展C各國之間國際貿易沖突加劇D.資本主義世界的確立A.開展種植玉米運動B.實行余糧收集制 C實現農業全盤集體化D.實施經濟“加速戰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B.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C.國際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 D.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33.世貿組織前總干事邁克?穆爾曾經說道:“沒有中國的世貿組織不是世界性的貿易組織,只有半個世界�!边@一狀況得到改變發生在 A.1978年 B.1991年 C.2001年 D.2008年3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開始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由此誕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經濟區域組織。其中美國以成員國身份參與的經濟組織有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②上海合作組織 ③北美自由貿易區 ④歐洲聯盟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5.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魯杰羅指出,“阻止全球化無異于想阻止地球自轉。”對于“全球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現象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 B.經濟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經濟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會制度和文明的差異 D.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與融合二、判斷題:()1921年,蘇俄開始采用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使蘇俄迅速實現了國家工業化。39.20世紀90年代里根政府的經濟政策把美國領入“新經濟”時代,保持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40.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加快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加快了美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三、材料解析題:(本部分共2題,第題10分,第題分,共分。)閱讀下列材料:新航路的開辟材料二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個地區之問從隔絕走向交流,世界貿易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然而全球化的實質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請回答:寫出材料一圖中的開辟者。材料二42.(10分)經濟體制只有不斷進行調整、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閱讀“新政”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它對戰后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有何影響?(3分)(3)材料反映出我國經濟體制變化 綜合上述材料,(4分哥倫布。(分) 世界市場。 (2分)(2)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1分)影響: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局面,戰后西歐國家普遍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2分)(3)變化: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分)經濟必須依據國情調整;;經濟體制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分)第 1 頁 共 10 頁“工作付酬的美國”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2015-2015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 (Word有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19749.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