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古代手工業的進步教學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并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結合本中所提供的歷史圖片和內容,培養學生閱讀歷史獻的與能力;結合地圖理解古代中國不同時期手工業中心的地理分布,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感和觀察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歷史獻和圖片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大膽的想象、合理的歷史推理和主動的探究。并嘗試運用觀察法、閱讀法(包括歷史獻、地圖等)訪問法、調查法等方法進行歷史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內容的學習,知道我國古代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技能和完備的手工業部門,中國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對我們偉大祖國與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難點: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三、標要求:
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四、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結合,根據下列表格歸納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發展的狀況。
冶金業制瓷業絲織業
原始社會
商周時代
西周晚期
兩漢時期
唐朝時期
宋朝時期
明清時期
2、結合,根據下列表格歸納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發展的狀況。
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發展的狀況
春秋戰國民營手工業的發展受到鼓勵
秦漢時期發展很快
魏晉南北朝
隋唐時期
兩宋以后
元朝時期
明中葉后
合作探究
1、
2、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和專業的私營的手工業三者有什么異同?
經營形態管理方式流通方式性質和地位
官營手工業
民營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
2、中國古代制瓷不斷推陳出新的原因是什么?
3、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征?試結合,舉例說明。
4、西方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工具的革新,而中國的手工業雖然成就突出,卻未導致生產領域的技術革命,未實現生產力的極大飛躍。結合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分析原因。
五、知識檢測
1.(2010•濰坊二模)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 )
A.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商朝時期出現青銅銘,估計在西周時期
D.根據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
2.(2009•江蘇高考)沈括《夢溪筆談》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边@項技術最早出現于 ( )
A.春秋時期 B.西漢 C.南北朝 D.北宋
3.(2011年浙江綜)瓷器是中國古代明的象征之一。圖8是宋代部分名窯分布示意圖,符合鈞窯、定窯、景德鎮窯、耀州窯排列順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4.(改編題)在一座古墓中發現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潔白如雪的白瓷,聞名中外的粉彩和琺瑯彩。這座墓葬的時間應不早于 ( )
A.魏晉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5.(原創題)宋代沉船“南海一號”的打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脊殴ぷ髡咭呀洀哪虾R惶柹险沓龃罅空滟F的物。下圖是從“南海一號”打撈起的各種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琺瑯彩 ④青花瓷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6.明代燒制了大量帶有阿拉伯和梵裝飾圖案的瓷器,清代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這主要是因為 ( )
A.很多人開始喜歡外國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適應國外客戶的需要
C.外化影響的結果 D.王室和貴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機通身度長一丈六尺,隆起花樓,中托衢盤,下垂衢腳!峄ㄐP坐花樓架木上。機末以的杠卷絲,中用疊肋木兩枝,直穿二木,約四尺長,其尖插于筘兩頭!彼枋龅纳a工具出現于 ( )
A.西漢 B.兩宋 C.元朝 D.明朝
8.(原創題)某博物館陳列著三張圖片。下列與圖片相關的歷史信息描述中不準確的是( )
A.唐朝時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邢窯白瓷最負盛名
B.清代我國彩瓷生產水平提高
C.明代我國的手工業生產得到發展
D.清代我國發明青花瓷
9.(2011年東基本能力測試)青銅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鑄造工藝,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青銅是一種銅錫化合物 B.青銅器最早出現在我國西周時期
C.青銅比純銅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是青銅制品
10.閱讀下列
材料一 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國語•齊語》
材料二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盡心上》
材料三織作在東城,比戶習織,專其業者,不啻萬家,大多“雇人工織”,按計酬。
──清《長洲縣志》
請回答:
(1)以上三則材料分別反映了我國古代手工業中哪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業經營形態中,主要特點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經營形態的最主要特點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業部門出現了什么新的變化?
六、知識拓展
絲綢之路:
有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之分。陸上絲綢之路西漢時開通,連接了東西方明,到宋元時期,由于中國西北地區的戰亂;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奧斯曼帝國興起,對過往商人搶劫和高額稅收;西部地區沙漠化嚴重,生存環境惡化。這條東西方明的紐帶從此斷開。海上絲綢之路,一般認為西漢時期形成,直到明朝鄭和下西洋之后存在。它結束主要由于明清時期統治者閉關鎖國政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5323.html
相關閱讀: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