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專題八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1時 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 二戰后,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提出:世界經濟應該是建立在國家間合作基礎上的競爭,而不是霸權或者閉關鎖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二戰使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
B. 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已經難以維系
C. 美國企圖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D. 美國想幫助各國恢復經濟
解析:D 懷特是在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基礎上提出的,其意圖是要憑借其經濟實力,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體系,而不是要幫助各國恢復經濟。要正確理解題干中的含義,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2. (原創題)美國前財政部長康納利有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边@種情況是如何造成的( )

A. 美國倡導建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B.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C. 美國成為二戰的戰勝國
D. 歐洲在二戰中的衰敗
解析:B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3.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標志著( )
A. 英美兩國爭奪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激烈
B. 英美兩國達成穩定國際金融體系的目的
C. 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
D. 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
解析:C 本題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概念和歷史地位,這個國際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
4. (2010•棗莊模擬)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作用是( )
①維持了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 ②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標準和基礎 ③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 ④對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解析:A 本題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結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可以判斷,以上幾點都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5. 戰后初期,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
A. 世界銀行 B. 世界貿易組織
C.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解析:B 戰后調整世界經濟和貿易的機構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不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因為該組織成立于1995年。
6. (2010•湛江模擬)圖片中的字是“INTERNATIONAL ONETARY FUND”,它代表的是在國際金融問題上進行協商與協作,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貨幣的穩定,協助成員國在經貿項目交易中建立多邊支付制度的國際組織是( )

A. 歐洲聯盟    B.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 世界銀行    D. 世貿組織
解析:B 本題考查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職能及其標志圖片的認識和理解,可以通過英翻譯、該組織的職能和圖片進行判斷。這種概念選擇題的解題關鍵是準確掌握概念,結合概念的內涵去分析判斷。解題時首先要思考題干中概念的含義,然后從題干要求的角度進行分析判斷。
7. (2010•佛模擬)二戰后美國財政部長福勒得意地宣稱“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這句話的實質含義是( )

A. 成員國有義務實行固定的匯率制
B. 各國的貨幣保持與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
C. 美元與黃金的比價掛鉤
D. 美元取得了資本主義貨幣體系中的統治地位
解析:D 這句話反映了美元對其他貨幣取得像“太陽”對行星一樣的主導地位。
8. (2010•濰坊模擬)2007年美國憲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勝利90周年和中國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下列各項中,2007年為其簽訂60周年紀念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布雷頓森林協定 B.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C. 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D.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解析:D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題干中“2007年為其簽訂60周年紀念”,說明它簽訂于1947年,符合這個時間的就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9. 冷戰的爆發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導致( )
A. 美國加速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
B. 蘇聯沒有參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C. 中國國統區經濟混亂
D.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解析:B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分析能力。A項不符合事實,C、D兩項說法錯誤。
10. 與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同之處是( )
A. 發達國家居于主導地位 B. 建立起制度性協調機制
C. 實現了自由貿易 D. 歐美與其他地區差距懸殊
解析:B 二戰之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相對自由的。二戰后,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相繼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向制度化方向發展。
11. 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隨后該國進行改革并得到19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貸款自于( )
A. 聯合國 B.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 世界銀行 D. 亞太經合組織
解析:B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再認再現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宗旨不同,前者是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后者是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
12.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性質是( )
A. 國際政治組織 B. 國際貿易組織
C. 國際貨幣組織 D. 國際政治經濟組織
解析:B 關貿總協定主要協調國際貿易。
13. 美國積極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美元在世界貿易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B. 穩定世界經濟秩序
C. 為了更有利于其商品輸出
D. 復興世界經濟
解析:C 要結合戰后美國的經濟狀況理解為什么美國要熱心建立國際貿易組織,而其他各國為什么表示反對,這與各國的國家利益是密切相關的。戰后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手段,美國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的目的在于想利用手中強大的經濟力量,進入到各國市場,為其商品打開銷路。
14.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積極影響是( )
①有利于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 ③美國試圖通過它操縱世界貿易 ④有利于國際貨幣制度的建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A 注意區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各自的職能,注意題干中的限制詞“積極影響”!蛾P稅與貿易總協定》是一個多邊協議的組合,美國難以通過它控制世界貿易;該協議同國際貨幣制度沒有直接關系。
15. 2008年5月,汶川災后重建需要大量資金。我國如需向國際社會尋求長期貸款,應該向下列哪一圖示所代表的國際機構提出申請 ( )

解析:D 區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職能,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長期貸款”,應該是世界銀行。
16. 閱讀下列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郵報》發表《羅斯福的世界藍圖》一,透露了羅斯福在戰后建立一個由美國的、符合美國利益的世界政治與經濟秩序世界安排的設想。具體措施有二:一是組建一個美國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普遍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二是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1945年,杜魯門總統在致國會的咨中鄭重宣布:“勝利已使美國人民有經常而迫切的必要世界了!
材料二 在戰時盟國的許多會議中從沒有法國的席位。戴高樂對此感到憤憤不平,反復向盟國表示:“1500年,法國就已習慣于一個大國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第六卷)
請回答:
(1)美國得以按照自己的設想構筑戰后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條是什么?
(2)二戰后,“羅斯福的世界藍圖”中“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3)材料二反映了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在世界上地位的何種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國的策動下,聯合國主持召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有利于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協定”,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元的地位大大增強,并大大有利于美國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英國極為不滿,拒絕批準這個協定,但美國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執行,英國立即發生財政金融危機。1945年12月,英國被迫同美國談判,被迫批準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材料二 閱讀戰后世界關稅與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

材料三 下圖是戰后兩個金融組織的標志

材料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于成員國繳納的基金份額,份額的數量決定了各成員國在該組織內的投票權,以及可借外匯貸款和所能分到的特別提款權的多寡。目前美國繳納的份額最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另一個是西方10個發達國家提供的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和關貿總協定有密切業務關系的機構,關貿總協定的歷屆多邊貿易談判在涉及非關稅措施時,其中對各締約方貨幣金融、外匯匯率、對外收支平衡等問題的談判時,主要依靠國際基金組織的參與和配合。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結合教材內容說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體現的國際形勢是什么?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據材料二和材料四,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關系。
(3)材料三是哪兩個組織的標志?如何評價這些國際組織?
解析:考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背景、形成和影響,要充分利用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結合教材回答問題。要注意材料一提供的是英國和美國在金融領域的爭奪,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材料二要注意變化趨勢,關稅逐漸降低,貿易額不斷提高;材料三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標志;材料四說明了美國的地位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答案:(1)二戰后英美爭奪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2)說明: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世界貿易總額持續增長;各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經濟全球化在逐步形成。關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促進關貿總協定的各國談判和貿易的發展。
(3)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價:穩定了二戰后的國際金融體系,促進了國際合作;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為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條;由于美國擁有最大的表決權和重大問題的否決權,美國取得了決定性控制權,成為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
第2時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1. 冷戰結束后,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聯合進一步擴大。到1994年,歐洲聯盟( )
A. 成員國包括西歐、北歐和東歐國家
B. 整體實力與美國相當
C. 在區域經濟組織中一體化程度最高
D. 實現了貨幣聯盟
解析:C 1994年時歐盟不包括東歐國家,排除A項;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的整體實力無法與美國抗衡,排除B項;歐元是1999年啟動,排除D項,故選C項。有些題目要注意時間,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2. 下面兩張貨幣屬于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發行與流通的新貨幣,它的出現標志著( )

A.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實現
B. 歐洲在經濟一體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C. 歐洲已經實現了國家一體化
D. 美洲經濟一體化進一步加快
解析:B 充分利用圖片中所提供的信息,對信息要結合所學的知識充分加以分析和應用。解答識圖題關鍵要把握圖中信息和題干中的提示語,如貨幣中的字母,這是歐元的特征;蛘呃门懦ǎ篈 項世界經濟一體化沒有實現,C項歐洲國家一體化目標沒有實現,D項美洲經濟一體化并沒有推行新貨幣。
3.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內容規定不包括( )
A. 商品、勞務方面的自由往       
B. 放松金融管制和實現投資自由化
C. 美墨之間大部分農產品的關稅立即取消   
D. 取消墨西哥的石油產業的投資限制
解析:D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主要規定了商品、勞務方面的往,放松金融管制、實現投資自由化、環保、勞工等內容,其中不包括D項。牢固掌握協定的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4. 歐盟和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反映了( )
A. 各國間的經濟競爭基本消失
B.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 美國被排斥在區域集團化之外
D. 全球貧富差距明顯縮小
解析:B 本題考查了綜合分析能力,歐盟和亞太經合組織雖然是區域集團,但它們體現了經濟全球化趨勢。
5.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這種全球化浪潮表明( )
A. 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關系加強
B. 各國的利益趨于一致
C. 強權政治的色彩日漸淡化
D. 民族主義思潮逐漸減弱
解析:A 這是一道最佳選擇題。經濟全球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加速了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綜合比較事物發展的眾多因素,從中選擇最佳選項。
6. 1994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流入總量中,流入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占40%,可是到1999年這個比例卻僅為25%,這表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展中國家( )
A. 經濟獨立日益加強  B. 剩余資本大量存在
C. 經濟發展處于劣勢  D. 投資環境改善
解析:C 注意題干數字所反映的內容和變化趨勢。從數字所反映的內容和變化趨勢可以判斷,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越越差,說明其經濟發展處于劣勢。A項表述不是題干反映的內容,資金流入而不是流出;B項不符合題意。
7. (2010•江蘇模擬)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迅速加速的根本原因是( )
A. 兩極格局的解體 B. 各國經濟發展的排他性
C. 聯合國職能的加強 D. 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
解析:D 本題考查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注意題干中的限定詞“根本原因”,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出現是適應了經濟聯系加強的需要,從根本上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8. 1999年世貿組織西雅圖會議期間,全球化的反對者進行了大規模示威游行,參加者多是中下層勞動人民,主要是因為( )

A. 經濟全球化并未給西方國家帶什么實惠
B. 經濟全球化使西方的中下階層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C. 經濟全球化導致社會的兩極分化
D. 經濟全球化導致西方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下降
解析:B 注意題干中的限制詞“中下層勞動人民”,在全球化形勢下,發達國家可以從發展中國家輸入廉價的勞動力,勞務的跨國界流動增強,使發達國家的中下層人民的就業壓力加大。注意全球化的概念中有勞務的跨國界流動加快,影響到發達國家對勞動力的使用。
9.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跨國公司發揮主要作用 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
③冷戰以后局部沖突減少 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A 結合史實進行分析,當今世界局部沖突不斷激化,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建立之中,所以③④表述錯誤。
10. 亞太經合組織(APEC)是( )
A. 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B. 亞洲——太平洋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 亞洲——太平洋地區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D. 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解析:C 本題考查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再認和再現能力。只要認真審題,從題干“經合組織”,就可得出正確答案。
11. 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構建了當今世界的多邊貿易體制。該體制的中心是( )

A.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B. 促進知識經濟發展
C. 減輕發展中國家債務
D. 促進貿易自由化
解析:D WTO的建立標志著囊括當今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建立,其中心就是貿易自由化。發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形勢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故選D項。
12.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目標有( )
①致力于促進各國市場開放,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②通過多邊貿易,促使各成員國之間逐漸取消貿易壁壘,使貿易更加自由地進行 ③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為各成員國提供建設性和公平合理的解決貿易糾紛的方案 ④對于發展中國家和貿易小國的利益給予足夠重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D 考查對世界貿易組織概念的掌握,解題時要注意全面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責和目標。
13. 關貿總協定之所以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主要原因是( )
A. 關貿總協定妨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B. 關貿總協定阻斷了貿易自由化的進行
C. 關貿總協定被美國所控制的弊端顯露 
D. 關貿總協定難以適應貿易自由化的深入發展
解析:D 關貿總協定是部分國家簽訂的協議,不是全球性的。隨著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關貿總協定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的發展呼喚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4.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不包括( )
A. 有利于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
B. 有利于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并在平等條下參與世界競爭
C. 有利于中國大幅度提高關稅,保護國內的一些產業
D. 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解析:C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可以知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要降低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所以C項錯誤。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責是促進各國的市場開放,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15. 經濟全球化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說是挑戰,因為( )
①貿易條惡化,金融風險增加
②在經濟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③其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空前壓力
④不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解析:C 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機遇和挑戰,其中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排除含有④的選項。①②③都符合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挑戰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綜合分析機遇和挑戰的表現,要注意趨利避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2月上旬,歐共體12國舉行了首腦會議,通過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12國范圍內實行經濟貨幣聯盟和政治聯盟,即建立“歐洲聯盟”。
材料二 1992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政府首腦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從而形成了擁有3.6億人口,年生產總值約6萬億美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
材料三 1991年11月,中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標志著這個地區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
請回答:
(1)以上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2)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
(3)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對亞太經濟有何影響?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事震驚美國和整個世界。事發生后,紐約證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對世界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事發生的第二天,世界多處證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幾家證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數狂跌,美國一份調查認為,美國被襲擊事所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將在1萬億美元左右。
材料二 2002年1月1日,歐元現金開始在市場流通,歐元區各國貨幣逐漸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歐元區12國的3.4億歐洲人使用統一的貨幣,這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邁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在這次會議上,與會各成員國領導人對亞太地區經濟的中長期前景表示樂觀,并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廣泛的共識。會議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請回答:
(1)上述三則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
(2)為什么美國被襲擊會導致全球經濟損失?
(3)分析歐元區各國和APEC成員國能開展有效經濟合作的原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5861.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