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必修2第9《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案

【學習目標】

1.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2.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知識梳理】

1.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涌入,對自然經濟形成猛烈沖擊。②列強大量收購中國農副產品,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2)表現:①使中國家庭“紡”與“織”,“ ________”與“ ________”分離。②中國農副土特產品日趨________。

(3)影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________的發展,也同時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中國逐步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

2.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面臨________的窘境。

(2)概況:①時間:19世紀60~90年代。②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________。③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在地方是曾國藩、李鴻、左宗棠和張之洞。④旗號:前期打出“_______”旗號,后期打出“_______” 旗號。

(3)實踐:①創辦________。②創辦民用工業。③________,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④創辦________,選派留學生出國。

(4)結果: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________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最終失敗。

(5)意義:①引進了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________的發展。②第一批近代企業在洋務派的倡導下出現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本國________的瓦解,對________________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條:① 豐厚利潤的刺激;②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 的誘導;③ 的解體提供了客觀條。

(2)概況:①時間: ;②分布: ;③代表企業: 、 、 。

【基礎練習】

1.19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紡織業發達的沿海地區“百里不聞機聲,”大量洋紗占據了市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 )

①洋紗因價廉更具有競爭能力 ②機器生產對手工業生產具有明顯優勢 ③家庭手工業受到政府抑制 ④增加杭州、蘇州為通商口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茅盾的小說《春蠶》寫到:“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币韵聦@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農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B.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

C.中國的自然經濟已經瓦解 D.列強憑借特權打開中國市場

3.1882年底,英國商人比爾茲利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沮喪地寫道:“統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李鴻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這說明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

A.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B.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獨立的道路

C.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業發展的基礎

4.翻開中國《現代漢語詞典》,里面帶“洋”字的詞語很多,如“洋裝”、“洋油”“洋釘”等。從中得到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

A.洋貨曾充斥中國的市場

B.洋貨的涌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C.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經濟只有“破壞”作用

D.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互動探究】

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自然經濟解體有何重要表現?導致自然經濟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合作探究:大量質美價廉的洋貨涌入中國是否給中國農民帶幸福生活?在自然經濟解體過程中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與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何聯系?對此你有何認識?

二、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1.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目的、內容和影響有哪些?

2.合作探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持續了30多年,最后由于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而宣告失敗,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其成敗得失呢?提示:評價歷史事的方法原理(1)在特定歷史背景下評價。(2)透過現象看本質。(3)運用辯證法原理評價。(4)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條有哪些?

2.合作探究:為什么是官僚、地主、商人較早地投資于民族資本主義?這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3.閱讀教材42頁“歷史縱橫”和補充材料分析總結: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

材料一 華商在上海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而同一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

材料二 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19世紀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材料三 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織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洋商者。

【效果檢測】

1.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社會并存的經濟成分有( )

①自然經濟 ②民族工業 ③洋務企業 ④外國資本主義企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在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上曾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有的民辦企業向清政府交納一部分資金,以獲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護;有的民辦企業依附于洋人,如上海發昌機器廠造成一艘小汽船,船頭掛英國國旗,船尾掛中國龍旗;19世紀70年代,寧波買辦嚴信厚創辦軋花廠,但在表面上卻依附于日本。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民族企業對外國技術有依賴性

B.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

C.外國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對民族企業進行鼓勵和支持

3.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梢宰鳛樵撚^點直接證據的是( )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報告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擴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者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4.據中國海關統計,從19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間,棉布的進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現了“通商大埠及內地市鎮城鄉,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這一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布物美價廉 B.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國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 D.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5.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 )

A.增強封建統治的力量  B.出現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

C.抑制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   D.引進近代科學技術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A 2.C 3.A 4.C

【效果檢測】

1.A 2.B 3.C 4.D 5.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1315.html

相關閱讀: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