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4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

【考點梳理】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新中國社會生活的新風尚。

服飾社會習俗

表現

鴉片戰爭后到新中國成立

男裝:

女裝:

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

男裝:

女裝: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原因

特點

第15 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

【考點梳理】近代以鐵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發展;通訊工具的變革。

誕生:

鐵路建設 ,奠定了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

鐵路事業 20世紀上半葉,中國鐵路建設進展緩慢。

20世紀90年代,中國鐵路營運里程居亞洲

,世界 。

機車制造:

交通工具的進步 ,汽車開始出現在 等大城市;

公路事業 , ,公路交通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公路交通獲得較快發展。

19世紀70年代,丹麥的電報公司在 建立第一個電報機房;

福建巡撫在 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

電報 20世紀初, 設立無線電報局,有線電報主要用于

目的,無線電報則供 。

1875年,上海輪船招商局架設電報線開通第一部電話;

通訊工具的進步 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 設立電話公司。

電話 20世紀初,清政府在 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打破了通信事業由外商壟斷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電訊事業快速發展。

互聯網

【重難點突破】

1.影響近代交通事業發展的原因有哪些?近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生活有何影響?

2.通訊工具的進步對民眾的生活有何影響?

第16 大眾傳媒的變遷

【考點梳理】大眾傳媒的發展:近代以具有代表性的報刊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影視事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互聯網的興起。

1.近代以報刊業的發展

表現:(1)近代三次辦報高潮(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時間

相聯系的政治事

代表性的報刊

宣傳的思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 、 、 、 等政論性報刊,

同國民黨控制的的 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為

發揮了重要作用。

(3)新中國成立后, 等黨報黨刊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政策和方針的主要輿論工具。

功能和作用:

中國第一部影片:

表現 電影 第一部有聲電影: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2.影視業的發展

中國電視事業誕生的標志:

電視

,電視逐漸普及。

功能:
表現:
3.互聯網的興起 功能:

影響:

【典型題分析】

1.材料一 在20世紀初期,廣東的青年男女年齡達到16—20歲,就可以談婚論嫁,以財產、金錢、門當戶對為條,婚前男女當事人從不見面,完全是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盲婚啞嫁包辦式婚姻,“一夫多妻”公開、合法,在婚姻嫁娶上,廣東各地基本上是按照“三書”“六禮”的習俗程序進行。時值清末,也有大戶人家女兒在外私訂終身甚至私自同居。父母見生米煮成熟飯,也只好同意擇日回鄉舉行婚禮。不過,這種婚禮沒有鳴鑼開道,沒有儀仗隊,更沒有媒人帶路,成了半新半舊、半中半洋的婚禮。

材料二 1926年,廣州市政委員孫科簽發《廣州市政廳布告(第八號)》提出:“禁止市民婚喪沿用帝制時代旗、鑼、傘、扇、高腳等遺形物!1929年,更修正婚姻儀式,廢除所有俗例,結婚喜酌改為茶會。此時,廣東的婚姻習俗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結婚要向政府申請取得“婚姻注冊許可證”作為合法婚姻的依據,同時雙方還要取得健康檢查證明書。城市婚禮多在禮堂進行,出現了主婚人、證婚人,給新婚夫婦頒發結婚證書。

材料三 1982年12月,251對新人在廣州市舊體育館舉行第一個集體婚禮,由當時的廣東省省長梁靈光證婚。舉行儀式后,新人們分三批前往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旅游。廣州不少新人還時興在結婚當天,大張旗鼓地開著婚禮車隊到帶有寓意吉祥、兆頭好的道路如吉祥路、長壽路盤福路等處巡游,并將婚禮的全過程拍攝制作成DVD留念。單身貴族也日益增多,城市青年在競爭壓力下不斷推遲婚期,網戀、閃戀、隱婚等各種婚姻形式也開始出現。

——以上材料均由2006年2月出版的《二十世紀廣東婚俗大觀》整理而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初廣東婚俗的特點及其原因。

(2)由材料二可看出婚俗變化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是什么?如何推動?

(3)材料三體現了婚俗什么樣的變化趨勢?說明了什么?

2.材料一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表(第一套節目)(節選)

4:00 合唱《東方紅》,預報節目

4:15 革命藝

5:30 對人民公社社員廣播

6:00 學習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節目

6:20 革命藝

6:30 新聞和報紙摘要

8:00 體育節目

8:15 革命藝

8:30 新聞和報紙摘要

11:00 國際時事

11:30 人民解放軍節目

12:00 對工人廣播

12:30 新聞

13:00 教唱革命現代京劇、革命歌曲;革命藝……

15:40 學習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節目

16;00 紅小兵節目

16:20 紅衛兵節目

材料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節目表(節選)

周一至五逢整點安排10分鐘《整點新聞》,逢半點安排5分鐘《半點新聞》和5分鐘《氣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劇

1:30 懷舊影院場

2:30 夜讀心靈

4:30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5:00 老年之友/殘疾人之友

7:20 早知天下

8:00 體育直播間

8:20 做客中央臺

8:40 財經在線

11:10 法治中國

12:35 體彩時間

12:40 中國質量報道(含整點新聞)

19:20 城鄉紀實

20:30 天天福彩

20:35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 (含整點新聞)

0:10 生活資訊

4:30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5:00 老年之友/殘疾人之友

8:35 流行經典

9:30 娛樂周報

12:00 天天體彩

20:30 天天福彩

20:35 體育沙龍

請回答:

(1)判斷材料一、二分別是我國哪個歷史時期的電臺廣播節目表,簡要說明你的判斷依據。(4分)

(2)依據上述節目表,分別指出這兩個時期電臺節目的特點。(4分)結合時代背景,概括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2分)

參考答案:

1.(1)特點:仍然傳統,但也出現了自由戀愛與半中半洋的婚禮。原因:傳統是因為處于舊王朝統治時期,封建禮俗根深蒂固;新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受海外及西方自由思想影響,但還不成氣候。

(2)力量:地方政府干預婚俗。推動:結婚要向政府申請“婚姻注冊許可證”;取得健康檢查證明書。

(3)廣東人的婚禮儀式越越多樣化;說明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廣大老百姓,個人的價值觀也越越得到社會的認同與尊重。

(4)隨著經濟和化的發展、習俗民風的移易,迎娶婚嫁的主題也產生著新的變化;廣東百年婚俗由傳統向現代時尚轉變,雖有反復(如“革”期間),但總的說是不斷進步的;(2分)異彩紛呈的嫁娶風俗包含著廣東風情,豐富著嶺南化。

2.(1)材料一:革時期。(1分)依據:節目表中出現紅小兵、紅衛兵;節目的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烈,反映了極左思想泛濫。(1分)材料二:改革開放后。(1分)依據:出現關于彩票的節目;宣傳法治;節目名稱更加人性化。(1分)

(不拘泥于參考答案,考生只需答出任意1點依據,均可1分)

(2)材料一:①特點:節目呆板、枯燥、單調;強調意識形態、革命性。(2分)②原因:受“革”極左思潮影響。(1分)材料二:①特點:節目豐富多彩;關注民生,關注時政;注重時尚。(2分)②原因:改革開放。(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3486.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