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樹人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歷史導學案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第一課 社會主義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時間: 25 分鐘
【目標導航】 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自主構建】
【重難點講解】
1.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1)“一五計劃”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因:
①受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影響;②受當時國際環境的影響,當時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敵視新中國,只有盡快建立強大的軍事工業,才能增強國防力量;③因為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特別是重工業基礎薄弱。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①對農業、手工業改造的必要性:A、我國是農業大國,要建成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首先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B、1950年土地改革建立的農民土地私有制難以滿足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需要;C、小農經濟自身的弱點(分散性、封閉性、落后性),使小農經濟易破產、分化。
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必要性: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相對于社會主義經濟相比,是一種落后的、剝削的經濟;B、資本主義私有制難以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容易造成生產的盲目性,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真題再現】
1.(2009年,江蘇單科,10)在江蘇省常熟白茆鄉,時人傳唱著一首山歌:“小農經濟獨木橋,
合作社是康莊道,人民公社辦起來。天堂哪有人間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傳唱于上個世紀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體化完全是農民自覺、自發的行為 D.反映了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
2.(2010年,江蘇單科,13)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物證,下列對右圖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A.工業大躍進時期以股息發放工資
B.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采取公私合營政策
C.人民公社社員按期領取生產貸款
D.手工業者以入股形式參加生產合作社
【必做達B題】
1.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的標志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結束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
A.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 B.個體手工業聯合成集體合作化
C.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 D.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3.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
A.國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 B.人民政權與國內外反動勢力之間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D.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4.右面這幅宣傳圖(圖中火車運載的是一根玉米長棒)反映的現象最有可能出現在 ( )
A.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
B.20世紀五十年代后期
C.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
D.20世紀八十年代后期
【選做沖A題】
1.“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
小!涍^一個公私合營的過程,……自己完全可以成為光榮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自食其力
的勞動者!边@段話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
A.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對計劃經濟體制的改造
2.下表為我國l957—1958年城鄉居民人均年消費量(公斤),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糧食植物油豬肉
1957年2032.45.1
1958年163.51.851.55
A.1959至1961年我國出現嚴重自然災害 B.互助合作運動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了農業生產 D.公私合營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專題三?第一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參考答案(006)
【真題再現】
題號12
答案DD
【必做達B題】
題號1234
答案DDDB
【選做沖A題】
題號12
答案CC
揚中樹人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歷史導學案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第二、三課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完成時間: 25 分鐘
【目標導航】 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認識其歷史意義;2.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3.概述我國對外開放的史實,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4.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自主構建】
【重難點講解】
1.全面理解經濟體制改革
(1)概念: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必要性: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高度集中、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3)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4)內容: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
(5)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根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7)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時間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礙生產力發展。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認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經濟發展正確總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經驗教訓
內容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并實行集體經營提高公有化制度,擴大公有化規模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
結果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和國家工業化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 典型例題1: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圖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時期的農村政策,有關其表述正確的是 ( )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運動 農民領取生產承包合同書
A.結果都保護了農民利益 B.都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經營方式 D.都改變了土地所有制性質
3.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
階段政策性調整階段(1984—1992年)制度創新階段(1992年—今天)
中心內容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中心內容,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措施①管理體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改為間接管理為主、宏觀調控的管理體制;②所有制:把單一的公有制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③分配制度:把平均主義分配改為以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②“抓大放小”,在大中企業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對小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
● 典型例題2: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隨后,《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向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 )
A.允許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B.承認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
C.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 D.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真題再現】
1.(2008年,廣東單科,15)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義 B.成為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唯一形式
C.實現了農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權組織形式
【必做達B題】
1.下列屬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的是:①確定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②重新確立了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③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
的工業國;④決定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
A.允許農民自行處理全部農產品 B.實質屬于土地經營制度的改革
C.解決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問題 D.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根本變革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 )
A.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B.擴大國企生產經營自主權
C.國有企業實行廠長負責制 D.增強企業活力
4.到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初步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是 ( )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B.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
D.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5.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是 ( )
A.上海的對外開放 B.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C.長江沿岸的全線開放 D.開發開放上海浦西
6.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其標志是 ( )
A.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開 B.中共十四大和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C.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 D.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五大
7.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實行多種經濟成分并存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改革計劃經濟管理體制
8.下列有關中共十五大內容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的規模
C.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D.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選做沖A題】
1.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自發實行包產到戶并取得空前大豐收,這從根本上表明這
種形式 。 )
A.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B.符合現代化農業的需要
C.與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D.改變了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2.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推進改革開放的催化劑,其背景是: ( )
①社會主義運動遭到挫折;②中國國內出現嚴重的政治風波;③社會主義事業面臨嚴峻挑戰;
④鄧小平理論成熟并形成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從1978年到1992年,歷經14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明確方向。這里
的“方向”指 ( )
A.對內進行改革同時對外開放 B.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長期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右圖說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后:( )
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比重明顯下降
②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成分占有較大比重
③由單一公有制經濟向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
④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請分別指出每幅圖片反映的中共采取的重大舉措,概述其歷史意義或影響。(16分)從中能得出哪些經驗教訓?(6分)
專題三?第二、三課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參考答案(007)
【典型例題】
題號12
答案CC
【真題再現】
題號1
答案A
【必做達B題】
題號12345678
答案CBDABCAB
【選做沖A題】
題號1234
答案CACB
5.答案要點:
(1)圖一:舉措:中共八大召開。(2分)意義:它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良好開端;集中體現了中共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的初步成果。(2分)
(2)圖二:舉措:“大躍進”運動。(2分)影響: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2分)
(3)圖三:舉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意義: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2分)
(4)圖四:舉措:對外開放(2分)意義:引進了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2分)
(5)經驗教訓:①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只有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建設才能發展。②必須反對“左”的“右”的錯誤干擾中國革命和建設,特別防止“左”的錯誤干擾中國現代化建設。③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革命和建設才無往而不勝;黨只有探索中,改正錯誤和缺點,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9588.html
相關閱讀: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