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9——10課 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學
課標要求

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落實課標

一、漢代以前

1、詩經:中國詩歌源頭,形成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特點: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國風是其中的精華;手法采用賦比興;四言為主;現實主義色彩濃厚;意義:《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古代詩歌成熟的標志;奠定了古代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奉為儒家經典;代表作:《鹿鳴》《碩鼠》《關睢》等;

2、楚辭:特點:戰國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造出新體詩歌;句式靈活;浪漫主義色彩;又稱騷體;代表作: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

3、漢賦:特點:鋪陳辭藻,文采華麗;手法夸張;氣勢恢弘。原因:政治統一、經濟發展、豪邁的時代精神、粉飾太平、歌功頌德;代表作:司馬相如《子虛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

二、唐詩

1、特點:成就輝煌;題材豐富;流派眾多;詩體完備;

2、原因: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科舉制的推動、開放多元、由盛轉衰;

3、代表:

邊塞詩:王昌齡、岑參、高適;田園詩:孟浩然、王維;浪漫主義:李白,盛唐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精神;現實主義:杜甫,安史之亂后國破國亡的痛苦;白居易,關心民間疾苦,寄托政治抱負。

三、宋詞

1、特點:句式長短不一;適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詞牌;

2、原因:宋代商業繁榮,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壯大,能夠歌唱的詞更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兩宋之際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詞更便于抒發憂國憂民的思想。

3、代表:婉約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蘇軾、辛棄疾等。

四、唐宋八大家的古文運動

1、原因:唐朝由盛轉衰、社會矛盾尖銳、內憂外患;一些文人士大夫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迫切希望通過文學創新重樹儒學權威,整頓社會秩序。

2、主題:文以栽道——提倡以文章來宣揚儒家的傳統思想

3、意義:一掃內容空洞、辭藻華麗的文風;造就了一批散文名篇和散文大家;文以載道的主張大大增強了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作品的思想性和現實性,對后世的文學發展有重要影響。

五、元曲:

1、淵源:元散曲源于宋代,與元雜劇合稱元曲;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

2、特點:語言通俗、貼近生活、題材廣泛、形式靈活、

3、原因:元朝取消科舉制,實行民族分化,漢族文人進取無望,用散曲抒發情懷;

4、代表:關漢卿、馬致遠、張養浩等;

六、明清小說

1、淵源:興起于魏晉、推廣于唐傳奇、發展于宋話本。

2、特點:數量繁多、題材多樣、通俗生動、批判現實、崇商色彩等;

3、原因:明清工商業市鎮興起、市民階層喜好通俗文學、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危機;

4、代表:四大名著、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兩拍(《初刻拍案驚奇》與《二刻拍案驚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1156.html

相關閱讀: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