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
【探究與點撥】
一、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
1、背景
2、步驟:(1)經濟特區:
①五個經濟特區 ②設立的原因
③結果 (2)14沿海開放城市:
(3)沿海經濟開發區:
(4)開發浦東:
(5)開發天津濱海新區:
3、特點:
4、影響: ,
。
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概念:
標志著:
2、背景:
3、經過:
(1)首次
(2正式申請
(3)正式加入
3、影響:
(1)歷史發展的必然
(2)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3)對中國
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分析中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對外開放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當今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有哪些區別呢?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與挑戰是什么?
【重難點解析】
1、我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對外開放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原因:
(1)歷史教訓: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后挨打。
(2)必要性:①經濟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②克服計劃體制弊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3)有利條件: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為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意義:
(1)經濟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2)政治上:加強與友好國家以及各國人民的交往,創造良好的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這也有利于我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科學文化上:加強對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進我國科技人才的培養,加快我國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2、對外開放的幾個問題的準確理解:全方位——全國對外開放,對全世界開放。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堅持對外開放。多層次——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沿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省區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寬領域——對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技術市場、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服務業等領域。
3、對外開放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當今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有哪些區別呢?
舊中國
現在
背景
列強入侵被迫開放
獨立自主主動開放
內容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影響
淪為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綜合國力顯著提高
性質
被侵略的產物
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
4、中國加入WTO以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機遇:
①為中國經濟創造了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
②有利于維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
③世界市場對中國的開放,將使中國享有各國開放市場帶來的機會和好處,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加快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挑戰:
①隨著關稅降低和市場的擴大開放,國外先進國外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將大量涌入中國 ,這將使中國落后的企業和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③面對西方高科技、高技術產品的競爭,中國會有許多技術落后,產品質量差的企業,面臨著挑戰。
④中國的失業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2005廣東文綜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東成為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其優勢在于廣東
①毗鄰港澳,有對外開放的地利優勢②作為僑鄉,有利于吸引華僑回國投資③歷來是對外開放的門戶④具有比國內其他地區更雄厚的工業基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002年全國文綜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3(2005江蘇歷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
A. 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錢 B.四項基本原則
C.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4、點、線、面結合,我國最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以下區域開放的先后順序是
(1)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經濟特區
(3)沿海經濟開發區 (4)上海浦東
A、(1)(2)(3)(4) B、(1)(3)(2)(4)
C、(2)(1)(3)(4) D、(2)(3)(1)(4)
5(2009 廣東 單 科)鄧小平l992年南方談話貫穿的一個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時機,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就外部環境而言,“有利時機”指的是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 B.經濟危機使西方國家實力大減
C.世貿組織接納中國為新成員 D.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
6.我國對外開放的最主要目的是
A、學習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 B、引進外資,加快發展步伐
C、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 D、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
7、江澤民雜香港“2001?《財富》全球論壇”開幕晚宴上說:“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更加積極地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敝袊w現上述精神最主要的行動是
A開放經濟特區 B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C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D加入世貿組織
8、以下對中國加入WTO的比喻最為恰當的是
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無一利 B、掉進金窩,有百利而無一害
C、隔靴瘙癢,無多大意義 D、一把雙刃劍,關鍵看你如何應對
9、下列關于經濟特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行使管轄權的行政區域
②在吸引外資、減免稅收方面,國家給予特殊政策
③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特殊經濟管理體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 D ①②③
10、2001年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主要是因為
A中國加入WTO B海南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C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D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詞中寫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鄧小平在《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中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畫了一個圈”指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四個城市;1988年又把哪個城市作為經濟特區。
(2)從工業布局的因素考慮,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原因是什么?
(3)1984年鄧小平講話后,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初步形成了新的對外開放格局。請問該格局的特點是什么?
(4)作為沿海開放省份的山東,有哪兩個城市走在對外開放的前沿?
【總結與反思】
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C
A
D
D
D
D
A
二、非選擇題
11、(1)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新設海南經濟特區。
(2)既便于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新興工業,又可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的優勢,發展出口加工業。
(3)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陸省會城市,從東到中西部,逐漸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形式靈活多樣的對外開放的格局.
(4)青島、煙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3690.html
相關閱讀: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