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題: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課標要求】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

【探究與點撥】

一、主要部門和發展概況

(一)金屬冶煉術的進步

1.青銅冶煉術:

①青銅時代:

②商周青銅器的特點:



2.鋼鐵冶煉術:

(1)主要成就:





(2)鋼鐵使用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影響:



(3)冶鐵燃料:

①漢代:

②北宋:





③南宋末年:

④明朝:
(二)紡織業

1.絲織業:

(1)地位:

(2)發展歷程:

①上古:

②西周以后:

③漢代:

④唐代:

2.棉紡織業:

①宋末元初以來:

②元代:





③明代后期:
(三)陶瓷業

1.陶器:①時期:

②種類:

2.瓷器:①東漢晚期:

②南北朝:

③隋唐時期:

④宋代:

⑤元代:

⑥明清時期:
二.經營方式的變化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三種經營形態: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和專業的私營的手工業。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是 和 生產。

1.家庭手工業

(1)特點:

①農業與 相結合。





(2)評價:

①積極性:



②局限性:



(3)經營方式:個體農戶的副業活動

(4)發展情況:一直存在于社會經濟生活中

2.官營的手工業

(1)產生時間:

(2)特點:





(3)評價:

①進步性:



②局限性:





(4)發展情況:直到 為止,官營手工業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 水平。

(5)內部生產關系的調整(經營方式變化):

①調整原因:由于 和 的發展。

②調整:唐宋時期出現了 工匠。從 到 ,是 上的一大進步。

3.專業的私營手工業

(1)產生原因:



(2)發展情況:春秋戰國時期興起。此后,私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生產中 的部分。 以后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

,占據了 。

(3)經營方式變化:

①唐代以前:



②唐宋以來:



③到明中后期:



1. 結合教材思考,手工業的進步和農業生產發展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結合教材想一想,絲綢為什么能成為中國的象征?


3.棉花和棉布后來居上、盛行一時,你能說一說其中的原因嗎?



4. 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和專業的私營的手工業三者有什么異同?
【重難點解析】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1)起源較早,歷史悠久。

(2)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3)技術水平不斷進步,長期領先世界。

(4)生產規模逐漸擴大,明清時期工場手工業出現,產生資本主義萌芽。

(5)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并存。

(6)古代手工業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廣受歡迎和贊譽。

(7)手工業生產布局隨經濟重心南移相應變化。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指的是

A.夏朝到春秋時期 B.從春秋到戰國時期

C.從原始社會到戰國 D.從商朝到春秋末期

2.漢樂府 《 孔雀東南飛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織素,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彼砩洗虬缡恰版欣C腰糯,威( wen )夔( rui )自身光!彼采涎b飾是“紅羅夏斗帳,四角垂香囊。香簾六七寸,碧綠青絲繩!边@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國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女子倍受壓迫,日夜勞作

B.漢代吏治腐敗,焦仲卿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麗堂皇

C.漢代絲織業生產的普及和發達程度

D.漢代家庭手工業在手下業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

3.“布衣”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勞動人民的稱呼,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稱。在諸葛亮生活的時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絲 B.毛 C.棉 D.麻

4.我國制瓷技術發展的先后順序是①白瓷 ②青瓷 ③粉彩 ④青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5.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代表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統治者的重視 B.工匠積極性高

C.中央集權的作用 D.市場需求

6.官營手工業在勞動力的使用上經歷了從征役制到雇傭制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營手工業的發展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工匠們的反抗 D.官營手工業日益失去主導地位

7.“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蠶桑也”這句話反映的現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實用性廣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絲織品的地位 D.棉布功勞大于絲織品

8.《國語?晉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該材料說明

A.商周時期手工業被官府壟斷 B.民營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C.家庭手工業是主要經營形態 D.手工業開始成為獨立生產部門

9.官營手工業在古代手工業生產中占有優勢,它的主要特點是

①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的生產

②主要生產武器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

③占據技術人才和原料優勢,生產不計成本

④主要是為市場生產精美商品和為對外貿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商代的青銅制造業發達,以下不符合當時歷史狀況的是

A.青銅器的制造業是手工業的主要部門

B.青銅業生產具有較高技術水平

C.青銅器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D.青銅器已廣泛用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

二.非選擇題

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唐三彩是一種底溫鉛釉陶器,這種陶器的釉彩有黃、淺綠、深綠、藍、黑白等各種顏色,偶而也有茄紫色。由于該陶瓷的主要色調為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這種陶瓷為三彩。唐三彩是用白色黏土作陶胎,用含銅鐵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并在釉料中加入適量的鉛燒制而成的。燒制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燒制法。第一次是燒胎,燒制的溫度約在1000度左右。然后是上釉,給素胎涮涂均勻且有一定的厚度釉料,再進行高溫釉燒。在氧化焰氣氛中,釉里的金屬被充分氧化,便呈現出金屬氧化物,其中氧化銅呈綠色,氧化鐵呈黃色,氧化鈷呈藍色,氧化錳呈紫色等,此外,釉料在受熱融化過程中還會向四處擴散,形成流動的波,以至各種顏色互相浸潤交融,使得燒成的釉彩更為斑斕絢麗,鮮麗奪目。此外,由于鉛的作用,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麗無比。

——《唐代工商業》

請回答:

(1)根據材料概述唐三彩制作工藝的特點。

(2)絲綢、瓷器、茶葉被譽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三大拳頭產品,給國家帶來了大量外匯,今天瓷器成為收藏的熱門。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唐代陶瓷不斷創新的原因是什么?陶瓷在唐朝及后世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總結與反思】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B

B

A

B

D

11.

(1)特點:①主要色調為黃、綠、白三種顏色。

②二次燒制法。

③燒制的溫度約在1000度左右,高溫釉燒。

④釉彩斑斕絢麗,鮮麗奪目,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麗無比。

(2)原因:①前代基礎上繼續發展。

②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王公貴族奢侈生活的推動。

③商品經濟發達,對外交流的擴大

④人去世后,是重要的隨葬器物,極大豐富了唐朝陶瓷的質量和數量。

地位:唐朝陶瓷不僅在藝術上成就很高,至今仍是飲譽中外的獨特風格的工藝品,對后世作出重大貢獻。為后來宋元瓷器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5656.html

相關閱讀: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