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能力:了解或掌握華北事變;“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
過程與方法:(1)綜合分析日本進一步引起國內各階級、各階層對抗日態度的變化。(2)分析中共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日本侵占東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制造了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團結抗日已成為全民族的呼聲。中國共產黨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政治上的主動,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中國革命的成功、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逐漸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自己的方針政策。西安事變發生后,當時中國共產黨把握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及時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需要的正確政策,顧全大局,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黨,也說明中華民族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中國共產黨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是重點。日本侵占東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制造了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共產黨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政治上的主動,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中國革命的成功、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逐漸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自己的方針政策。(2)西安事變是重點。西安事變是在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和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背景下發生的。它的發生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而它是否和平解決,又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
2.難點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局勢的發展存在著兩個可能性。這是中華民族命運如何發展的大問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對當時中國時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結束了國共兩黨十年來的對峙局面,停止了內戰,又為兩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共赴國難,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因此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過程設計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1931年9月18日以來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國的?而國民政府又是怎樣做的?
生:(思考并回答)
一、華北事變
師:華北事變指的是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占華北而蓄意制造的一連串事件。同學們想一想,華北為什么成為日本大規模侵略的目標呢?先看二段材料。(投影)
材料一:全國煤產量不過2800萬噸,而(華北)五省每年所有產量約在1300萬噸左右;河北棉花和山東小麥的產量,均為當時全國之冠;全國國有鐵路實有長度13017公里,……五省境內實有4631公里,占實有總長度的35%;天津、秦皇島、青島、煙臺等地,為五省對內對外貿易的重要進出港口;在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中,五省關、鹽、統三大稅收合計,每年有13200萬元。
—— 中國現代史大事紀事本末》(上)第688~689頁
材料二: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在給關東軍的秘密情報中說:“1931年九一八,發動滿洲事變而占據之,一時帝國市場與原料,得稍緩和。……現在,滿洲市場亦臻飽和,短期間亦難再行擴大,即不能與帝國生產率之增進相調和。”“帝國原料與市場問題的解決是不能不注意易于進攻的。……中國華北�!薄叭A北,誠我帝國之最好新殖民地�!�
——《中國現代史大事紀事本末》(上)第688~689頁
生:(研讀材料,然后回答)
師:正由于華北在全國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并有著優越的交通條件,日本為了滿足其擴展的需要,自然就把新的侵略目標放在華北。結合剛才看到的材料,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華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師:為了達到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華北先后制造了一系列的事件。
1.“何梅協定”
師:同學們看課本有關何梅協定的背景和內容。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說何梅協定的簽訂,使華北危機日益嚴重?
生:(思考并回答)
師:日本通過何梅協定,實際控制了河北省,華北門戶洞開。日本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又策劃了“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
2.日本策劃 “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圖和資料。提示學生:華北五省包括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山東)1935年10月,日本內閣會議正式確立了《鼓勵華北自主案》。接著,河北香河縣漢奸在日軍掩護下,占領縣城,實行“自治”。隨后,河北數十個縣相繼“自治”。11月,漢奸殷汝耕在通縣發表宣言,宣稱冀東22個縣“脫離中央”,“自治獨立”,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他自任“政務長官”。國民黨政府不允許華北脫離中央政府的管轄而“自治”,但又懾于日本的武力威脅,采取了適應日本“華北政權特殊化”要求的方針,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國民政府,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日本把它看作是使華北成為第二個滿洲國的過渡。
師:華北事變的影響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師:(加以歸納)影響有兩個:一是使華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日趨殖民地化,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二是損害了英美在華北的經濟利益,引起英美對日本的不滿。
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制定
師: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在政策上作了重大調整。同學們先看課本。想一想,哪些史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
生:(回答)
師:第一是發表“八一宣言”。請同學們看課本“八一宣言”的這段材料并思考兩個問題:(1)材料中的三個“無論”,表現出中國共產黨政策有什么變化?(2)中國共產黨向全中國人民發出什么號召?在當時起到什么作用?
生:(思考并回答)
師:“八一宣言”的發表,表明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政策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在大敵當前之時,中國共產黨向全中國人民發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反映了當時全國廣大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發展。
第二是1935年底,結束萬里轉戰的中央紅軍,剛剛在陜北站穩腳根,中共中央即在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及時地制定出適合新情況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
第三是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結束后,在一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請同學們看書課本,思考并討論三個問題:毛澤東的這個報告講了幾個內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什么必須由共產黨領導?為什么說這個報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基礎?
生:(閱讀、思考并回答)
師: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比較容易理解,我們看看第三個問題。(看投影)
由于當時政治形勢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這就迫使一切不愿當漢奸亡國奴的中國人起來參加抗日民族戰爭,黨就要“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55頁
師:毛澤東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回答)
師:我們再來看一段材料。(看投影)
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種情形,就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怎么辦”的問題�!袊墓と撕娃r民都是要求反抗的,小資產階級也是要反抗的,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在今天的時局下有起變化的可能性。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關頭的時候,是要發生破裂的�!麄冎械挠⒚琅桑瑥淖陨砝娉霭l,在英美的督促下,是有可能參加抗戰的。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第136頁
師:毛澤東這段話講了什么觀點?
生:(回答)
師:在這兩段話里,毛澤東闡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澤東的這個報告從主要矛盾變化入手,分析了當時中國政治形勢的特點,論述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就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建立統一戰線的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時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偉大轉折時期。瓦窯堡會議和毛澤東的報告表明黨已克服了長征以來“左”的思想干擾,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因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就要到來的時候,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表明中國共產黨已在革命實踐中逐漸成熟起來,能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自己的方針政策。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制定,在當時起了怎樣的作用呢?最好用史實來說明。
生:(回答)
三、“一二九”運動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材料。(投影)
親愛的全國同胞:
華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現在,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安心讀書嗎?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親愛的全國同胞,中華民族的危機,已到最后五分鐘。我們,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著最后一課的青年,實已切身感受到難堪的亡國慘痛�!�
——《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 1935.12.9
根據這段材料,同學們說說“一二九”運動是在什么情況下爆發的?
生:(回答)
師:(概括)冀察政務委員會即將成立,華北人民痛感淪亡迫在眉睫,華北危機日益嚴重。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號召下,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北平大中學生成立了聯合會,并于12月9日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一二九”運動開始了。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2月9日這一天的示威游行,清華、燕京大學等城外的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與軍警發生沖突。城內二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包圍,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到新華門前請愿。由于請愿沒有結果,學生們把請愿改為游行。當游行隊伍到達王府井大街時,人數已增加到三千人。軍警用水龍頭向學生隊伍噴射,并用皮鞭、木棍從兩側夾擊過來,學生隊伍被打散了,有40多人受傷。第二天,北平各校舉行全市總罷課。第二階段12月16日是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的日子。這天,北平學聯又組織了浩大的游行。大家看課本小字,了解游行的概況。
生:(看課本)
師:了解了“一二九”運動發生的背景和經過之后,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一二九”運動發生在當時有什么意義和影響?二是現代青年應該向當時的青年學習什么?
生:(思考并討論)
師:(概括地指出)第一個問題在書上,講了四點(指導學生在書中找出四點)。第二個問題是作為現代青年,應該發揚“一二九”運動的愛國主義傳統,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時刻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應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現在,在千百萬張平靜的書桌都能放下的時候,國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們又應怎樣去做呢?
生:(思考)
師:“一二九”運動后,黨指出:革命青年知識分子必須走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目的是擴大學生運動的影響,向工農宣傳抗日,爭取最大多數的群眾加入抗日的行列。北平學聯組織了南下宣傳團,到平津和河北等地區的工廠、農村、軍隊中,進行抗日宣傳。其它地區的學生們也組織起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新高潮。
四、西安事變
師:西安事變是個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同學們都已熟知了。今天我們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來重溫這段歷史,以加深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
(1)西安事變為什么會發生?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特別是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張、楊二將軍的愛國熱情;蔣介石堅持反共政策是導致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張、楊二將軍是在“說諫”、“哭諫”都不能使蔣介石放棄內戰政策以聯共抗日的情況下,才實行“兵諫”,逼蔣抗日的。
(2)事變發生后各方面反響如何?請同學們看課本,搞清楚國民黨內親日派、親英美派及中國共產黨分別持什么態度?為什么?
生:(看課文并思考)
師:當時因事變而出現的復雜局面,是張、楊二將軍始料不及的,也是難以駕馭的,因此他們通知了中共中央,希望中共協助解決。由不同的主張,引發了不同的前途。中國共產黨面對復雜的局面,做了冷靜的分析。
(3)事變后存在哪兩種前途?各對誰有利?
生:(思考并回答)
師: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確定了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和平解決事變,反對新的內戰,推動蔣介石政府走向抗日,爭取光明的前途。中央派周恩來為全權代表,與張、楊二將軍和宋氏兄妹談判,做了大量工作。經過兩天的談判,終于達成停止剿共、聯合抗日等六項和平協議。最后,周恩來會見蔣介石,指出目前形勢是“非抗日無以圖存,非團結無以救國”,只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才是唯一出路。蔣介石被迫同意達成的協議,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什么重大意義?為什么說是扭轉時局的關鍵?
生:(思考并回答)
師:(概括)(投影)
1.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親日派擴大內戰的陰謀;
2.迫使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蔣抗日”的方針得以實現;
3.國共兩黨由內戰走向和平,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5)從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生:(思考、討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0921.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