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例談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廣東韶關市第九中學 楊 靜

  

  現在的初中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比之前幾年是有所上升,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考要考,不讀不行。即便如此,大部分學生對名著的閱讀都很膚淺,閱讀效果較差。因此如何踏踏實實地讀好一部名著,如何實現名著閱讀的有序、高效,成為目前語文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于名著閱讀的方法,我要求學生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查找資料,瀏覽文本,概括情節。

  

  在學生要閱讀一部名著作品之前,鼓勵他們先在課本后面的名著導讀或網絡上查找該名著作品的相關資料簡介,并可快速瀏覽原著,了解故事內容,做到心中有底。

  

  如在閱讀《童年》之前,我就讓幾個同學在網上查找了《童年》的相關資料簡介,又叫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同學快速瀏覽全書,概括出基本故事情節,并把資料印發給全體同學。所以,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已明確知道《童年》是作者高爾基所寫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寫的是阿廖沙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悲慘生活。這些相關資料讓學生對《童年》這部作品有了大概的了解,心中有底,讀起來就不會無所適從,難以理解。

  

  其次,細讀文本,圈點批注,前后勾連。

  

  有了預先了解、瀏覽的基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細讀文本。那什么是細讀文本呢?用南帆先生的話來說:“文本細讀就是沉入詞語!焙5赂駹栆舱f過“文本細讀就是徜徉在語言之途。在語言之途散步,悠閑地散步!

  

  細讀文本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圈點批注,把閱讀時見到的好詞好句、產生的疑問、讀書的感想及時在書中圈畫、作標記。這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有學生就在閱讀《童年》時積累了以下具有哲理的好詞句。

  

 。1)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

  

  (2)官像頑皮的孩子,走上來就把一切法律破壞了……

  

  另外,細讀文本還要注意前后勾連。也就是說把相關情節串連成一片,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理出一條人物的性格發展和心理發展的思路。因為在中考中經常有這樣的題型:要求學生根據節選的內容聯系前后故事情節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或寫出相關故事情節。把這些題型要求明確告訴學生,使他們懂得前后勾連的重要性,學生自然會對這方面較為重視。如在解讀《童年》外祖父這一人物,就不能只讀“外祖父毒打阿廖沙” “外祖父的上帝”部分。還需讀外祖父來到床頭看“我”,并給“我”講他年輕的時候的故事這一部分。這樣一讀,學生就感受到了外祖父不光有殘暴的一面,也還有辛酸和善剛強的一面。為了強化這一閱讀方式,我們不妨擬幾個話題讓學生去探究。

  

 。1)阿廖沙在成長的過程中,哪些事對他的生活有了較大的影響?他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人對他產生了影響?他最后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

  

 。2)從外祖母對外祖父、女兒、阿廖沙、舅舅、小茨岡、格里戈里、“好事情”等人的態度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3)外祖父的人生經歷中哪些造就了他的性格?你如何評價這個人?

  

  (4)母親在小說中是一個不幸者,哪些因素造成了她的不幸?對命運的安排她的態度怎樣?

  

  通過設置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把小說的各個部分有機地整合起來思考,理解逐步從小說的表層深入到小說的內核,做到比較準確地解讀小說,從而防止“快餐式”的閱讀。

  

  再次,讀出自我,與作品產生心靈的碰撞。

  

  讀名著,是學生與作品的對話,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又是學生與名著中人物的對話。這種對話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一部名著的精神養分的汲取。同樣是在《童年》的閱讀過程中,有學生在QQ群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供大家探討:“和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過得如何?”個別同學的獨特閱讀體會顯示出了他的閱讀收獲。

  

  如有同學說:“真可憐!阿廖沙的童年就這樣痛苦地度過。而我呢?我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有父母無微不至地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關愛,朋友們深厚無比的友情。童年的生活又是多么地無憂無慮:在樹林里嬉戲,在草叢中捉迷藏,在溪水中玩耍,在花叢中捉蝴蝶……在學校有老師耐心的教育,同學們無私的幫助,我就像一棵小樹,在接受雨露陽光的滋潤??盡情地學習知識,在不斷地茁壯成長,開始走向成熟!庇纱丝梢姡瑢W生在與主人公阿廖沙的對話中,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變化。

  

  最后,模仿臨摹,對作品進行再創作。

  

  “大師對于正在學習的中小學生。當然首先是一個精神的引導人,但同時也是學習寫作的典范!睆倪@個意義上說,學生讀名著,就是“發現大師”的過程。名著就是一個蘊藏著豐富藝術技巧的寶藏,等待學生去發現,去挖掘。這些典范的寫作例子,正是學生寫作值得模仿和借鑒的。因此,在閱讀完整部作品后,我還要求學生針對作品的某一部分進行再創作。

  

  如學生在讀完《三打白骨精》后,我就要他們試想一想:孫悟空被唐僧趕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寫出來。這一再創作的過程不但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而且能鍛煉學生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能力,一舉數得。

  

  以上幾點只是我這幾年來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收獲,距離我們的目標還很遙遠,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摸索、學習、積累、改進,真正做到讓學生閱讀名著、感受經典,在經典名著的海洋中快樂暢游、健康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9674.html

相關閱讀: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