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含義:
是指一國生產的所有產品。
斯密李嘉圖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比較:
斯密 | 李嘉圖 | ||
經濟理論 | 財富增長理論 | ①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產品; ②通過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本利用效率等可以增加國民財富。 | ①主張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 ②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 |
勞動價值論 | ①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概念; ②勞動價值二元論,即一方面認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量決定的,另一方面,又認為商品價值是由交換價值決定的。 | ①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沒有交換價值; ②勞動價值一元論,即認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 ③意識到新價值的創造和舊價值的轉移以及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等問題。 | |
收入分配理論 | 收入分配二元論,認為工資、地租、利潤都來自于工人創造的新價值;又認為工資是工人的全部勞動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的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 | ①收入分配一元論,即工資、地租、利潤都來自于工人創造的新價值; ②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的概念;③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別為實際工資和名義工資。 | |
國際分工理論 | 提出絕對成本學說 | 提出比較成本學說 | |
政策主張 | 都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經濟自由,充分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都主張參與國際分工,積極發展對外貿易。 |
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二元論):
理論 具體觀點 評價 科學性 局限性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 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 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 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 收入分配理論 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 科學地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 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相關高中政治知識點:斯密的政策主張
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的異同:
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 |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 | |
不同點 | 斯密認為不同的國家各有各的絕對優勢。 | 李嘉圖則認為各國不一定有自己的絕對優勢,但只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即可。 |
相同點 | 都認為由于比較利益的存在,各國要積極實行對外開放,且都認為對外開放能夠增加利益。 |
斯密“看不見的手”:
唯“1”動力 | 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 |
增加國民財富的“2”個途徑 | 其一,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途徑是分工;其二,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 |
發揮“1”只手的作用 | 主張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通過“看不見的手”實現社會利益的增進。 |
斯密關于市場作用與自由放任的基本觀點:
(1)內容:
①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主要途徑是分工。另一重要途徑是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認為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實現國民財富的增長。
②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認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③斯密從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發,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
(2)評價:
①科學性:斯密認識到了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②局限性: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斯密的觀點,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
(1)主要觀點:
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即本國生產這種商品所需要的生產成本絕對地少于其他國家,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2)評價:
①科學性: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
②局限性: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96072.html
相關閱讀: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