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體系。其中,經濟戰略思想是這個恢宏戰略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體現在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關于經濟工作的講話、文章和批示中,最新成果則體現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作了系統闡述,對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提出系統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在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基礎上,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經濟戰略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扎扎實實做好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
以四個全面的頂層設計為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先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與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起,構成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頂層設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認識到,現階段的發展不僅要保持穩定增長、繼續做大,更要提升質量和效益、著力做強。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快推進改革,激發市場內在動力和活力。應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干預,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使各種資源要素在順暢流動中得到優化配置。全面依法治國,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應大力建設法治政府,著力完善法治經濟,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全面從嚴治黨,強調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我們要始終站在四個全面的戰略高度,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認真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為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扎實工作。
以經濟發展新常態為立足點
習近平同志去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闡釋了新常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對新常態作了全面深入闡述。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主要是,全球經濟結構正處在深刻調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運行的環境和條件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轉向集約,經濟結構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表現在,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個方面出現新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這些重要觀點,是我們思考和謀劃經濟工作的總依據,也是我們領會和貫徹習近平同志經濟戰略思想的出發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展現新作為,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切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
2011年中央首次提出穩中求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連續三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穩中求進,雖然表述和從前一樣,但要求有新的發展。首先,明確穩中求進的內涵。穩中求進,穩字當頭,重點是穩住經濟運行,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中求進,貴在有進,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其次,提出把握宏觀調控藝術。強調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高度關注風險發生發展趨勢,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有序加以化解。第三,要求保持定力不動搖。強調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些論述和要求,體現了經濟工作總基調的連續性、穩定性,彰顯了謀定后動、沉著應對的定力和智慧。這些年,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穩步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堅持穩中求進。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戰略定力、實干定力,持之以恒落實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發展思路,不斷推動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以三大戰略為區域發展布局
習近平同志善于以全局視角、系統思維把握大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并提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我們體會,京津冀協同發展,意在從點上落子,核心是激活京津冀,啟動環渤海,通過區域協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長江經濟帶,意在從線上謀劃,核心是打通千年黃金水道,溯江而上由東向西梯度發展,構建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發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戰略,意在從面上謀勢,核心是促進亞非歐互聯互通,為沿線國家加強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三大戰略,從點到線再到面,從陸上到海上再到海外,推動資源要素在更大空間配置,體現了習近平同志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宏韜偉略。三大戰略為江西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我們一定要主動作為、積極對接、加快融入、勇于超越,努力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爭得更有分量的地位、作出更大貢獻。
以新的增長點為經濟發展動力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實現階段演化和動力轉換,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多依靠產業化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并強調,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我們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實實在在的舉措,深刻把握新常態下發現、挖掘、培育、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重大問題,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激發經濟發展的強大勢能。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反復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發展要落實到改善民生上?梢哉f,習近平同志經濟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具體來說,一是強調守住底線,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二是強調突出重點,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提高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鼓勵創業就業,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三是強調完善制度,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四是強調引導輿論,鼓勵廣大群眾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形成勞動光榮、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心系群眾的真實情感,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執政情懷。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在加快發展升級的過程中推動小康提速,推動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持續取得新進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以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為堅強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要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制度化建設,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強化輿論引導工作。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我們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學習調研,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能力,善于統籌協調,善于駕馭全局,善于破解難題,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科學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
習近平同志的經濟戰略思想,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植根于我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的生動實踐,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完善,標志著我們黨駕馭領導經濟工作的認識、能力和水平達到了新高度。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努力把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做得更好,筑牢執政興國的經濟根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67208.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一政治知識點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