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用α粒子轟破了氮核,但在用它轟別的核時就發現這顆“炮彈”威力不盡如人意。如果沒有威力更強大的“炮彈”,原子核內的一些小微粒那會自動跑出來呢?在這個問題面前,原子物理學家改換了攻擊方向,他們箱,宇宙中的恒星發生核反應時,一定從原子核里面跑出來了一些更小的微粒,通過對宇宙射線的研究,一定可以達到尋找“基本粒子”的目的。這個改變的確收到了成效,有人在宇宙射線中找到了新粒子。
但原子物理學無論如何也不會滿足靠天吃飯的狀況,他們最希望得到威力強大的人造“炮彈”,這里所說的“炮彈”,就是高能粒子,因為擁有巨大動能的粒子才可能鉆到原子中去,擊破原子中的堡壘——原子核。
要得到高能粒子,只有兩條可供考慮的途徑,一是祈求大自然的恩賜,在大自然中找到理想的例子。二是依賴智慧的力量,制造出能輸送強力炮彈的武器。事實上,第一條途徑只是理性分析中的一種設想,它沒有實用價值,即使上天能夠施舍一些符合試驗要求的高能粒子,它們也會自由來去,不服從人的指揮。人類的唯一選擇只有一條——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沿著后一條思路,科學家們終于研制出了深入基本粒子世界的利器——高能粒子加速器,并陸續發現了一個亞原子的更加微觀微妙的小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74305.html
相關閱讀: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