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正確閱讀政治課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本是學生學習、閱讀的根本,是高考題目答案的依據。學生的智力發展,則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課本閱讀能力,不僅對學生當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終身發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政治課本這個本本,在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己閱讀政治課本的能力,學會閱讀、理解政治課本知識的策略和方法。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復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于高二政治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聯系(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聯系是關系。簡單地說,聯系就是關系。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是聯系。也就是說,聯系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任何關系都是聯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才是聯系。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3)第二修飾詞: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這表明兩層意思:聯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們強加的,因而,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不僅存在于事物內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聯系具有普遍性。這樣,我們也就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了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外延。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a?團結批評團結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榮d?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90年全國高考題】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年的統計,仍然有28.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區分清楚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和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就屬于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3、抓住近義詞培養信息轉換能力。

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后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于檢測信息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高中三個年級的政治課本中的政治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于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2001年12月10,中國正式成為了wto的成員;仡欉^去,15年艱難談判中最大的困難是中美談判。中國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國。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只能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從而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加入wto,有機遇,也有挑戰,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利大于弊。請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002年某市高二上期期末統考題】

對于上述題目,運用咬文嚼字的辦法,把材料中的詞句轉換成政治術語,就能比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為了發展發展的觀點;②艱難曲折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觀點;④也聯系聯系的觀點;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雙贏共存對立統一的觀點。⑥利、弊一分為二全面看問題的觀點;⑦利大于弊兩點之中有重點的觀點。

4、注意對應詞學得靈活。

主要對應次要、現象對應本質、物質對應意識、主觀對應客觀、正確對應錯誤我們首先就應該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對應詞,在課本上做好批注。這樣,就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的目的。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第二課寫到: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是依*市場調節實現的。因為主要對應次要,所以,課本上那句話的言下之意是,市場調劑不是資源配置的唯一實現方式。那么,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思考:另外還有什么其它的實現方式呢?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樣,就初步地、靈活地把握了市場調劑和宏觀調控的辯證關系。

5、重讀關鍵詞抓住知識重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征的一些詞語。最、首要、前提、基礎、基本、關鍵、核心、主要、主導、實質、本質、根本、根源、標志、目標、目的、原則、源泉、決定、第一,等等,就屬于關鍵詞。

教材中的關鍵詞是很多的,它們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采用在課本上對關鍵詞劃上點、線、圈、勾等著重號,或用彩色把關鍵詞加以突出。

6、尋找反義詞正確理解知識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學會從對立面去觀察事物,能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為了對概念、觀點、原理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確的詞語。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使用反義詞的方法,準確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觀點和原理,進而培養辯證思維。

例如,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這是一句黑體字,是重點知識,是一個重要觀點。在這句話中,是一種,不是唯一。優化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場調節外,那還有宏觀調控。是有效,不是無效,是優化,不是劣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對資源配置就有了一個全面的映象、對市場調節就有了一個準確的理解。

7、重視引言注意前后兩課之間的聯系。

現行政治課教材,每一課都有一個引言。這個引言,既概括了該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也言簡意賅地點撥了該課與前一個課之間的有機聯系。重視引言,能幫助我們在宏觀上把握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第四課的引言。這個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話是: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各個行業分屬于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業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引言的這兩句話,言簡意賅地講了三層意思:一,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細胞;二,國民經濟的產業構成三大產業;三,第三課(企業)和第四課(產業和勞動者)之間的聯系各個行業分屬于不同的產業。因此,我們不要忽視每一課的引言。

8、板書標題使學習綱舉目張。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標題,就統領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單元)有課(單元)的標題,節有節的標題,框有框的標題。抓住各種標題,就把握了課本內容最主要的東西。把各種標題串起來,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因此,在學習中,不能忽視各種標題,最好用彩色把各種標題加以突出。在學習、復習時,把各種標題串起來,既能對知識起統領作用,又能把知識梳理清楚,還能訓練思維和敘述的條理性。

9、區別字體吃透知識點。

現行政治課教材,在編寫體例上,有三種字體:黑體字、宋體字和小字。黑體字是重點。宋體字是黑體字的延伸,它與黑體字一起構成了課本的正文。小字是對重點和正文的補充說明,它與旁邊的名言警句、語錄、諺語等一起對重點知識起輔助作用。閱讀時,我們既要區別不同字體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們聯系起來進行思考。這樣,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維,從而把知識點吃透。

10、層層追問發散思維。

一般地,政治課本上的每句話,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們閱讀政治課本時,必須把每句話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節、前后課的內容聯系起來。具體方法是:圍繞確立的中心(段意、框標題、節標題、課標題或其他),不斷地對自己提出相應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類問題。這樣,一句話就就誕生幾句話,一段就擴展成幾段。這樣,前后知識的聯系也就越緊密清楚了,思維也就得到了發散。

11、邏輯推理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的學習時,應盡可能地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在舊課的復習時,應探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這不僅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識網絡,便于對知識的記憶。

12、帶問閱讀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從而使閱讀變成一個有準備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這樣,既可以提高閱讀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聯系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政治意識。

政治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政治課源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必須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服務。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或用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去說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就能把政治課本教活,把政治課本讀活。

14、聯系自己的生活情況加強說服力。

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15、聯系教材提供的材料熟悉教材。

專家在編寫政治課本時,為了證明所敘述的觀點、原理,在教材中引用了一些材料、漫畫、語錄、諺語、名言警句等。不管這些材料是否過時,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把課本正文中的觀點與這些材料進行聯系、思考,這樣能熟悉課本,加強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

16、聯系其他學科知識點拓寬綜合視野。

用其它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課本上的內容;用政治課本上的知識去解釋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突破難點,培養綜合能力。我們的政治學習應該有這方面的大視野。

17、概括段意培養概括能力。

一個段落,往往就講解一個問題。概括段落大意,不僅能理解知識,還能培養概括能力。政治課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幾個不同但又相聯系的句子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該段的段落大意或觀點。在閱讀政治課文時,首先應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時整段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該段的段意。這時,就要求我們用精練的一個詞或句子把該段的大意概括出來。這樣,對這一整段的內容就大致清楚了。

例如,對于現行的高一政治教材:由于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這一段講了一個什么問題。通過概括段意的辦法,就能得出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這個問題。

18、劃分層次培養分析能力。

課本在知識的敘述上,有時對一個問題的講解往往要從幾個層面或從幾個角度去進行。我們應該逐層逐層地深入理解。

例如,對于現行高一政治課教材,我們提出了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之后,應該緊接著思考: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有哪些表現呢?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個自然段中去進行層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會出來:①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②也不是完美無缺的;③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這樣,關于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通過閱讀掌握了。

19、構建圖表幫助記憶。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個單元也有其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圖表,把厚書變成薄書,既培養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養了學習、記憶方法。

但要注意,這一步與前面的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是鉆研理解知識的細節,而是側重與整理知識體系。這一步,必須自己動手,不能把參考書上的知識結構圖表照抄一遍。通過總結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結構圖表,不但可以從頭到尾地把知識復習一遍,還培養了動手能力。

20、理清線索減輕記憶負擔。

政治課的每個框題、每節、每課乃至全書,都有其敘述的線索,理清線索,從宏觀上掌握知識。

如,高一的《經濟常識》(上、下冊),全書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線,依市場經濟一般市場經濟特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的三部分來編寫的。一、二課為基礎部分,包括商品經濟基本理論、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三至八課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內容。(上下冊)全書研究的對象是市場經濟關系及其調節。所以,教材在橫向結構上,介紹了:市場客體、市場主體、市場構成、市場法規、宏觀調控等市場經濟的五大構成要素;教材在縱向上,以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特別是居民個人)為中心,介紹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市場經濟的四大環節。

21、易混歸類培養辨別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往往就是考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選擇題和辨析題中出現。這種題目的難度較大,只有對課本知識掌握得十分扎實,才不容易做錯。例如,關于價值的表現形式的問題,高一課本有兩處,是分別出現的。一處是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另一處是: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記得上海市在單獨命題高考時,就在價值的表現形式這個問題上曾經考過一道選擇題,結果,得分率很低。又比如,《政治常識》中有: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種說法,雖然都是代表大會,但卻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種說法,分別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雖然都是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

在學習中,對類似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辨別,并進行練習。在新課學習時,要對前面的舊知識與剛學的新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其區別。學完一冊后,應該對全本書中與同一個詞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關于表現、關于基礎、關于條件、關于制度等等)。這樣,不但能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2、濃縮知識便于記憶。

作為教材的課本,在闡述理論問題時,當然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力求作到全面。在對其中的一個角度進行敘述時,又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力求作到深刻。在每一句話的表述上,還必須清楚明白,力求作到準確。這樣一來,對于一個問題,教材就可能出現較大的篇幅,看上去比較繁雜。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發展農業部分,一共12個自然段和一個資料卡。這么多的篇幅,實際上就講了一個問題:我國農業的出路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而且,教材對這個問題的每一個要點首先都是使用一句比較長的句子來表述,然后又用一個自然段進行闡述,再用一個小字的自然段來對其補充說明。初學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好象是霧里看花、大海撈針,記憶起來很費勁。

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概括,化繁為簡。我們必須首先咬文嚼字地把課本讀準、聯系實際地把課本讀活(讀厚)。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用濃縮的辦法,將教材12個自然段的內容(一個問題,五個要點)濃縮為幾句便于理解、記憶的順口溜(把課本讀。。例如,對上面我國農業的出路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理解、概括和記憶:三高農業如何走,政策、科技、投入必須有。產業化經營很重要,鄉鎮企業好幫手。

高中政治也與初中很不一樣。背的成分少了,靈活運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首先,當然還是課本。必須把課本上的每一條原理都記清楚,原理后面的闡述和舉例也很重要。各個不同的例子是對應哪個原理的要分清楚,這在選擇題中很可能會用得上。經濟學比較簡單,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題的基本思路記清楚就行。

總之,政治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只要我們采取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們不僅一定能學好政治,而且還能領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奧的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2522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