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這東西記住,就要保證記憶的東西沒有錯誤,或者說沒有方向性上的錯誤。不然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記憶有問題的內容(比如說有某一項符號寫錯的公式),之后不僅要花大量時間去記憶正確的,在調用的時候還要分心去想哪一個是正確的。
舉個例子,背單詞的時候可以先抄幾遍、讀幾遍再開始背誦,以免漏掉字母一類的細節。
2、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很好理解,比如說記憶一個故事,一般就是“開端-發展-高潮-尾聲”這樣過來;比如說一些議論性的東西一般會是“主觀點-分觀點1-原因1、原因2……-分觀點2-……”如此。其實平常的記憶可以反復多次去看去讀已經可以很方便地去提取邏輯結構,只不過需要花一點時間去練習。上課的時候聽1-2分鐘,然后無筆記復述才會被虐得死去活來。
3、記憶節點
比起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其實是很有限的(內存比硬盤小得多),像作聽力,一般只能“直接地”記住7-8個詞,然而如果你記憶了一個關鍵詞,當你再次想到它的時候,可以想起它引起的更多信息,因此這些詞被稱為“節點”(triggers,我更喜歡理解成“扳機”)。
短期記憶尚且如此,長期記憶因為可以記憶更多的關鍵詞,在提取邏輯結構之后,記憶與主要內容有聯系的節點,可以很方便的回憶起與節點有關的那些內容。
4、圖像記憶
這個已經有很多人提到過了,對于一些敘述性、描寫性很強的內容,在腦海中重現為圖像就可以很清晰的記憶了。對于一些理科的內容,適當圖像化也可以變得容易記憶。比如說一些物理方程,高斯方程之類的。
5、反復回憶
一旦成為了長時間記憶,其實只需要適當的刺激就可以重新記憶起來。比如說上學期學過的知識直接讓我寫出來,我可能寫出來很少的東西,但是當我看一遍書,就可以回憶起很大的部分了。當你讀過一本書過了很久,你可能突然記不起里面的人物、故事,但可能讀過一遍梗概,那些故事的細節、你當時的感受都會重新回來。
歸結起來就是:刨去枝葉、多管齊下。靠關鍵點去“激發”細節的記憶,所以前提就是要把所有東西都記下來。此外,不僅記憶是重要的,回憶的方式其實也是很重要,記好那些能夠引發你記憶的節點。多管齊下,則是要綜合采用多種方法,不要迷信、拘泥于一種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shu/214192.html
相關閱讀:《逍遙記憶》—關鍵詞的劃分與選取
記憶的分類
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
聯想記憶的練習與應用
重復刺激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