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為串聯和定樁兩類。古羅馬人喜歡用房間中的東西來助記,此法稱為羅馬房間法。
分為兩個部分:材料格式化與大腦格式化。
第一部分是關于記的方法,叫材料格式化,就是把材料轉化成好記的形式。常見的轉化法、聯結法(包括雙聯、串聯、并聯)等,就是這一類的方法。
轉化就是把要記憶的抽象材料,轉化成具體的。比如,數字"38"用婦女來代替,“61”用兒童來代替,11用筷子來代替。
聯結就是把要記憶的東西聯結起來,形成記憶鏈條。
第二部分是關于憶的方法,叫大腦格式化,就是在大腦里面建立記憶倉庫(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叫場所,現在多叫樁子、定樁、掛鉤、信箱等),用來有序的存儲記憶。
樁子法的典型方法是羅馬房間法。就是先熟記一串“連貫的”“形象的”地點;然后用它們來與我們要記憶的東西做聯結。比如,用想象第一個地點“門口”著樂器——就用來記憶要記憶的第一個詞:音樂。進門第二個位置放另一個東西,則用來記憶第二個要點,如此類推……
人們進行了無數的嘗試以發明各種記憶系統──適用于各種內容的編碼系統,用以改進全面的記憶能力。希臘和羅馬的記憶系統是建立在依據感興趣的物品來使用心里的位置以及符號或圖像。這種方法把熟悉的結構(locus,地點)以及需要記憶的物品或事物(res,物件)結合在一起。這種記憶法就稱為"loci et res",在記憶一系列物品時非常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選擇一所大屋子,屋子的各個房間、墻壁、窗戶、裝飾品,以及家具分別用象征性的圖像與某些名稱、短語、事件、或概念聯系起來;要記起這些內容時只需在心里尋找屋內的房間,直至在想像中放置這些內容的具體地點被找到為止。依據這個記憶系統,如果需要牢記一個歷史日期,就可以將它放置在一個想像中的城市里,該城市被分為若干個區,每個區有10棟屋子,每棟屋子有10個房間,每個房間有100個方格子(或記憶地點),這些方格子一部分放在地板上,一部分位于四壁,還有一部分安置在天花板上。傳說歐洲的印刷術是1440年發明的,于是用這種系統就可以在內心里將一本書或其他象征印刷術的東西放在這個「想像城鎮」的第一棟屋子第四個房間的第40個方格子(或記憶地點!)里,從而將這個年份牢記在心。
1968年著名的蘇聯心理學家盧里亞(Aleksandr R. Luria)寫成《記憶能手的頭腦》(The Mind of a Mnemonist)一書,提出記憶術領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心理學研究,這本書的出版使科學界對記憶術的興趣大增。盧里亞在書中描述了一位聯覺(synesthesia)能力極強、記憶力驚人的男子。 記憶能手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方便回憶(recall)。其中一種方法稱為關聯法,其法是將任何一對物品(如筆和椅子)聯系起來,然后再將這對物品與第三個物品聯系起來,這種連鎖關系就這樣無止盡地進行下去。而且不只是要純粹的聯想(association),還要讓它們交互作用;你可以想像那枝筆正在椅子上寫字。事實證明此法無論對中小學生還是對成人都是有效的。其他的方法包括押韻詩(如"i before e,except after c")和替代法(如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名字可變成"chew-cow-ski")。記憶能手所強調的一點是,怪誕的意象能增強記憶輔助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shu/27681.html
相關閱讀:《逍遙記憶》—關鍵詞的劃分與選取
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
記憶的分類
聯想記憶的練習與應用
重復刺激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