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術的基本原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憶術原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成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識記是通過感知得到信息并在腦中留下印象的過程,是整個記憶活動的開始,依據事先有無目的,可分為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保持是信息的編碼與儲存,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來說,再現和回憶都可以歸入信息檢索里來,這樣所有的記憶基本上要通過以下歷程:編碼、存儲、檢索   

1、編碼 
我們在學習文字時,按事物的形狀、聲音、意義,分別編成各種代碼(文字),依類是形碼、聲碼、意碼。同樣在儲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譯成記憶碼的過程,我們就叫做編碼。
 
從當前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中,我們得知腦是由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構成的,神經細胞分為樹突、細胞體和軸突三部分。樹突于樹突之間的相接處叫突觸。突觸是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結構。當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突觸就會生長、增加,使之與相鄰的神經細胞聯結、溝通。接受同樣的刺激次數越多,其聯結就越緊密而形成了定式,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記憶。通過觀察發現,人的記憶越發達,突觸就會越多,當把突觸切斷后能影響記憶。 

到底神經元通過什么規律將外界接收的信息編碼呢?這個問題只好留給聰明的科學家了,要提高記憶力,就需要掌握編碼規律,然而在科學家們解開這個迷之前,只好通過專家們總結的規律來改進我們的方法了。我們知道感官系統對于刺激并非悉數接收,所以記憶時所獲得的編碼也并非是所有事件精確的被記錄,而是由于知覺經驗和感知經驗去判斷要選擇哪些做為記憶碼內容。

所以,記憶碼是被選出來的信息中建立起來的。為了提高編碼的效率,我們在記憶信息之前,對信息進行系統的程序化處理,再進行識記會提高編碼效率,提高記憶。 
  
2、存儲 

前面我們說過神經元的聯結越密越會形成定式。這個定式我們也叫神經回路。神經回路的形成一般認為有四個連續階段,也可以認為是信息保存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通過感覺系統獲得信息,儲存在大腦的感覺區內,儲存的時間很短,如果信息這時通過加工處理,分類就會形成新的印象轉入下個階段。這一階段是由腦內海馬神經細胞回路網絡受到連續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觸結合長時間持續增強,會延長信息停留的時間,這個階段也叫第一級記憶,信息在第一級記憶停留長時間后就會進入第二級記憶,這個階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質合成有關,我們的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會被遺忘,而會再往下一級跳,在第三級記憶內就會形成神經回路網絡,腦內新突觸的聯系越多,就被認為是記得越牢固,更準確的說就是被存儲在大腦中了。 

3、檢索 
我們腦內的神經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時候可以被準確的再次呈現,也就是儲存在DNA鏈上的信息基因,在適當條件下,指導合成信息蛋白并呈現的過程。在信息處理的角度,我們都關心怎么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結果,也正是再認、再現的目的。

記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感官記憶 
感官記憶是指個體憑視、聽、味、嗅等感覺器官感應到刺激時所引起的瞬間記憶(一般按幾分之一秒計算)。感官記憶只留在感官層面,如不加注意,馬上就會消失。 
  
①感官記憶的編碼 
前面說過記憶編碼時并非全部編錄,而是有選擇性的,指的就是感官記憶的編碼。感官所選擇的信息不是刺激本身引起的,影響感官記憶編碼的是個體的主觀因素。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個人在專心工作的時候,聽不到周圍的聲音。有人會說專心工作是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沒錯!個體的主觀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記憶力的基礎。 
  
②感官記憶的存儲 
感官記憶的時間非常的短,試驗中發現在視覺刺激后留有暫時的余像,比如卡通動畫就是連續靜止的畫面在我們面前快速運動產生。除了余像,聲音也會有短時間的余留,然而余音、余像現象只在一秒內,甚至半秒內完成,所以對于提高記憶力沒有什么意義。 

2、短時記憶 
當我們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記憶的信息的時候,這些信息立刻被我們意識到了,這時候就轉入了短是記憶。短時記憶是指個體可以刺激發生同時能夠意識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記憶。生活中我們從電話本里查找到一個電話,然后憑記憶按下電話號碼,可是打完電話你卻完全記不起電話號碼了。這就是你運用了短時記憶。 
  
①短時記憶的編碼 
60年代以來,有大量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編碼是聲碼。語言刺激在這個階段更容易獲得。 
  
②短時記憶的儲存 
一般的短時記憶只能保持二十秒左右,最長不超過一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能儲存多少信息呢?答案是7±2即5~9個項目,平均為7個項目。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米勒在其論文《魔力之七》中被證實的。這個七是指什么呢?七個數字,還是七個人名,或是七件東西?其實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這個東西不要有關系,以免產生聯想或推理而影響了短時記憶。 
  
③短時記憶的檢索 
是不是存入了7±2個項目后,我們提取的時候也可以得到這個數目呢?在心理學家們大量的實驗后得到的結論是:短時記憶儲存的信息,在檢索的時候需要時間,檢索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時間越長 

3、長期記憶 
短時記憶經過復習后就會進入長期記憶,但是如果不加復習就會遺忘。長期記憶的保持時間可以是1分鐘以上,甚至終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記憶。我們生活中所用的知識就來自長期記憶。 

比如,你要記information這個單詞,如果運用整體記憶,你需要花很多時間記憶,但是運用短時記憶的7±2規律,拆成in、for、ma、tion就非常好記了,這是短時記憶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長的時間,就要進行多次重復才可以記憶更長時間即進入長期記憶階段。 
  
①長期記憶的編碼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佩沃提出長期記憶中雙重編碼說。即主張語文信息的處理,以意碼為主,非語文信息的處理,以形碼為主。比如,一塊手表,我們即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個圖像,也可以表達為“一種計時工具”。前者是形象的形碼,后者為語言的語義碼。人們在記憶的時候,語義碼和形碼是雙向并進的,它們既是平行又相聯系并且可以互相轉換。 

信息由短時記憶轉為長期記憶,采用什么方式編碼,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質來決定。比如,你看一篇文章,最終留下的應該是意義而不是圖像,相反,看到一個帥氣的人或漂亮的人,你絕不會記住大概的意思,而是會很長時間記住他(她)的長相。 
  
②長期記憶的儲存 
長期記憶的容量極大,這與有效編碼是分不開的。

長期記憶儲存著兩種不同的記憶: 
1 、程序性記憶 
所謂程序性記憶,即對做事方法的記憶,學習者將做事的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記憶。更簡單的說就是做事的先后順序的記憶。 

2 、陳述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是指對事實和事件的回憶。陳述性記憶又分為經歷性記憶和語意性記憶兩種。經歷性記憶與個人生活經驗相關,是個人生活事實的寫照,故又稱為自傳式經驗。語意性經驗則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抽象事物的理解。我們的知識基礎大都是語言、文字等語意性經驗的表現。 雖然我們在研究長期記憶儲存的時候將它分類為程序性和陳述性記憶,但在應用中它們是合一的。比如科學的理論和實踐。 

三種記憶方式:聲音記憶、邏輯記憶、圖像記憶

1、聲音記憶:死記硬背,最常用卻效率最低的方法。 
事實上我們通常進行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就是使用的聲音記憶。無論我們記憶手機號、記人名、記英語單詞、還是背誦文章,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對他們自己的聲音進行記憶。你現在就可以嘗試著回憶一個手機號、或者回憶一個單詞、或者回憶一句歌詞、詩句,你就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自己事實上是在回憶一些聲音的排列順序。   

聲音(如果不加上優美旋律的話)本來就是一些毫無意義的音節,我們記憶大部分資料,都是通過誦讀或默讀的方式去記憶的,即使我們通過默寫的方式來記憶英語單詞,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默讀。如果我們在這樣背誦的時候僅僅不斷重復著記憶自己的聲音,而沒有同時進行生動、豐富的相象,那么就是純粹的死記硬背,這樣的記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2、邏輯記憶:不記而記。 
邏輯記憶只是面對一些非常有規律的記憶材料的時候才會有用。當我們要記這些有規律的材料時,只要它有著并不很復雜的規律,那么,無論這些材料的內容是多還是少,我們所需要記憶的僅僅是其中所蘊含的規律。
   
因此,邏輯記憶方法在面對那些非常有規律而又非常大量的記憶材料時,就顯示出其強大的威力,我們根本不需要管這些資料到底有多少,只需要記住那簡單的規律就可以了。在回憶或者應用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根據這個簡單的規律,就可以把所有的資料都準確無誤地復述出來。 

例如:記憶下面這組數字:
1、3、5、 7、 9、11、13;   
2、5、8、11、14、17、20;
3、7、11、15、19、23、27; 

只要稍微看一下,找出排列的規律,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一個個數字去記,而只需要記住這些規律就行了。特別是這些數字非常多,但規律又很簡單的時候,邏輯記憶就能夠充分顯示出它的優勢來了。當然,邏輯記憶僅限于記憶那些非常有規律的資料,而大部分情況下,記憶的材料都是沒有規律的,這個時候,邏輯記憶就派不上用場了。 
  
3、圖像記憶:快速高效的記憶方式。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各種快速記憶方法,基本上都是屬于圖像記憶。圖像記憶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所有需要記憶的材料,通過各種方式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圖像,然后運用聯想法、定樁法等方法來記憶它們。 
  
圖像記憶三大方法:聯想法、編碼法、定樁法。
通過這三種非常有效方法的運用,再抽象、再復雜的記憶材料,都能被快速轉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shu/216372.html

相關閱讀:聯想記憶的練習與應用
《逍遙記憶》—關鍵詞的劃分與選取
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
重復刺激記憶法
記憶的分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