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記憶材料進行有效的組織
(4)主觀組織
對本來沒有什么意義聯系的材料,人為地加以組織,回憶時,使被加工的材料以群集方式再現,這種加式稱為主觀組織。
1962年E。圖爾文在實驗中,向被試呈現了16個無關聯的單詞,如音樂、兵營、發現、冰山、頑皮、女孩、發行量、叢林、謎語、叛徒、咸水湖、格言、潤發油、步行者。這16個單詞被排列出16個不同順序,每順序向被試呈現一次,每秒呈現一個單詞,如此反復多次,讓被試按自己喜歡的順序再現。
結果發現,被試在連續的各次實驗中,有以相同的順序再現單詞的傾向,他們把某些詞組織在一起的情況越多,說明其主觀組織的程度越高。
(5)用對偶聯合法以視覺表象為中介的組織加工
對偶聯合法是由卡爾金斯于19世紀末提出的。在對偶聯合測驗中,各被試呈現兩個配對的項目,分別稱為刺激和反應。對偶聯合回憶的程序通常為,先向被試呈現一系列的刺激一反應對,然后單獨呈現刺激項目讓被試回憶為之相對應項目,以檢驗其學習和記憶的效果。
1972年,鮑爾進行了對偶聯合的學習實驗,他要求一組被試看到對偶詞時盡量形成視覺表象,而對另一組被試不給這種提示。其結果,第一組的正確回憶量高于第二組的1.5倍。例如,識記“香煙、狗、帽子、自行車、警察、指揮棒”等一串詞時,被試加工出這樣一幅視覺意象:一個警察把一個戴著帽子、叼著香煙、騎在自行車上的狗用指揮棒攔住。這樣,當香煙刺激項一出現,被試就可以從視覺表象的畫面上想起其他5個詞?梢,以視覺表象為中介的加工組織也是有效記憶的一種編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shu/62519.html
相關閱讀:《逍遙記憶》—關鍵詞的劃分與選取
重復刺激記憶法
記憶的分類
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
聯想記憶的練習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