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清末小官員劉光第為什么會參與戊戌變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從“戊戌六君子”的身世背景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已居高位的楊深秀,官二代譚嗣同、林旭,張之洞的嫡系楊銳,康有為的胞弟康廣仁。劉光第既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為什么要積極參與變法呢?

  并無顯赫的家世背景

  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頭攢動,這里是清朝的刑場,譚嗣同、楊深秀、楊銳、林旭、康廣仁、劉光第被執行死刑,史稱“戊戌六君子”。這場殺戮,緣于不久前的維新變法。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官二代,其父譚繼洵曾任湖北巡撫。他善于寫作,思想激進,熱衷變革,與唐才常、陳寶箴等新式人物友好。

  楊深秀,山西聞喜縣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授山東道監察御史。他與康有為關系友善,康曾為其代筆,當時政治地位在康有為之上。

  楊銳,張之洞的嫡系,張之洞在任兩廣總督時,召其做幕僚,后由追隨其到湖廣總督的幕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授內閣中書,留京供職。

  林旭,福建侯官人,官僚世家,娶清代重臣沈葆楨孫女為妻,曾入張元濟創辦的“通藝學堂”學習西學,參與建立閩學會,與康有為組織保國會。

  康廣仁,康有為胞弟,此人善于謀事,曾策劃聯絡英國,廢除八股,改變生童歲科各試,策動袁世凱包圍頤和園。由于其留存資料較少,其名聲被其兄所掩蓋,甚是惋惜。

  從“六君子”的身世背景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已居高位的楊深秀,官二代譚嗣同、林旭,張之洞的嫡系楊銳,“帶頭大哥”康有為的胞弟康廣仁。那么劉光第何許人也?他既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典型的?絲,京城一小公務員,做了十年的刑部主事(閑職)沒有補得實缺。他為什么要積極參與變法呢?

  劉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順人,原籍福建武平縣,生于1859年,卒于1898年,享年39歲。他是個勤懇但不得志的官員,據《清史稿》載,他“治事精嚴,因讞獄忤長官,遂退而閉戶勤學,絕跡不詣署!敝敝1898年,蒙光緒召見,賞賜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劉光第在京師十余年的歲月里,歷經滄桑,個人對仕途從渴望到絕望,再到最后一搏,反映了一個傳統士大夫走向改革之路的艱難歷程。

  要想了解一個人物,最好的材料莫過于日記和書信。幸運的是,劉光第留存有54函書信,這54封信起自1888年5月15日,至于1898年1月24日,均為劉光第寫給劉舉臣家族成員的,他在京城之困頓、彷徨、不如意,以及戊戌變法前的心態都流露其中。

  窮困潦倒的小京官

  劉光第出生在四川富順縣趙化鎮,世代貧窮,從小母親就教導他,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要讀書,才能做官,“光第”也是取光耀門第之意。母親病重,親戚勸讓光第學習經商補貼家用,遭到母親的拒絕,以致賣掉房子供其讀書。

  劉光第也非常爭氣,在1883年(24歲)考中進士,授刑部主事,但后因母親病逝,丁憂在家,再加上家貧,實在無力做京官(薪俸薄,應酬多,用度大),直到1888年,在族人劉舉臣每年銀二百兩的資助下,劉光第才赴京就任。

  居京期間,劉光第生活窮困潦倒,他抱怨工資低:“六七兩月印結無幾(六月七兩,七月四兩),好得五月尚好,不然幾至斷菜!(《劉光第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201頁)又說辦公地點離住宅區遠,所經道路塵土多,臭氣重:“蓋到署回轉,足有十二里路,同鄉京官咸勸不宜省費,恐致病癥(臭氣之熏蒸,灰土之嗆人,實在不好聞得)。而無奈目前止此力量,但于雨大路太爛時,偶一坐車而已!(196頁)清朝時期,京城道路的破敗不堪屢遭人抱怨,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京城面貌全不一樣。如此生活境遇,他在給族人劉舉臣的信中說,只能過得十分儉省,希望能早日補得實缺才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05284.html

相關閱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