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安石變法始末:勇于任事敢于創新雖敗猶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王安石變法:縱觀王安石改革變法的始末,深感他一方面憂國憂民,勇于任事,敢于創新,有強烈的改革使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他又善于審時度勢,行藏自如,既極于有為,又能盡于無為。的確,他具有推進改革的高超領導智慧,是一位智商、情商、財商俱高的改革家。他推進改革的領導智慧和改革創新精神,對于當代全面深化改革頗有啟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改革“以擇術為始”,從改革創新治國理政的思想理念,創新學理、政理、事理做起,打破思想桎梏,選擇和確立體用合一、經世務實的新經術為改革變法的指導思想。

  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2月,48歲的王安石被任命為參政知事,自此正式參與政事,成為變法改革的主持人。據《長編拾補》記載,王安石與宋神宗論治國之道,神宗問治國當以何為先,王安石答曰以擇術為始,當以堯舜為法。王安石勸神宗以堯舜為法,行先王之道。神宗對王安石說,人皆不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可以經世務。王安石對神宗明確地說:“經術者所以經世務也,果不足以經世務,則經術何賴焉?”表明他的經術不再是那種儒家的空洞無用的經術,而是與世務貫通的體用合一的實學,是一種以先王之道為名的新經術。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變法改革是為了解決問題,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經世致用,不尚空談。

  王安石認識到,變法既是國家與壟斷階層之間的利益之爭,又是代表改革創新精神的新思想與陳腐、落后、保守的舊思想之間的觀念之爭,他意識到變革會面臨巨大的阻力,特別是在思想觀念上的交鋒會十分激烈,因此他一開始就做好了“以擇術為始”的思想理論準備。面對重重壓力,王安石一靠謀略,二靠勇氣,表現出巨大的自信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并鼓勵神宗以經術向流俗開戰,不要打退堂鼓,要急流勇進。王安石對神宗說:“陛下方以道勝流俗,與戰無異,今稍自卻,即坐為流俗所勝矣!痹谏褡诘闹С窒,王安石的經術思想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奠定變法的理論基礎,為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證。

  其次,改革方案深思熟慮,全面配套,從改革科舉、培養人才入手,著力于理財治軍、富國強兵,先易后難,步步深入。

  當時宋朝面臨兩大難題:一是貧,財政收支不平抵,國庫年年赤字;二是弱,十戰九敗,歲歲輸錢帛于遼夏。這不僅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更是給國家帶來洗不清的屈辱,同時給中原人民帶來深重苦難。宋代的這種貧與弱又都是相對的。宋代的經濟較漢唐發達得多,收入的絕對值并不低,只是開支過大,造成入不敷出。軍隊數量龐大,但是戰斗力奇差,幾乎每戰必敗。王安石認為,要解決兵多而弱、財富而貧這兩大嚴重問題,必須變法革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08543.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