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隋開皇二十年(600),只有15歲時便游歷京都長安(即今西安),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被在座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大業元年(605),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簡傲,不愿在朝供職,改授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其實,他并不看重官職,故感嘆道:“網羅在天,吾且安之。”時隋末大亂,他常和隱士仲長子光在一起飲酒賦詩,養鳥等均有研究。
王績性情曠達,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按照門下省例,日給良酒三升。其弟王靜問:“待詔快樂否?”回答說:“待詔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戀!贝嘘愂暹_聞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時人稱為“斗酒學士”。貞觀初,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后因焦氏夫婦相繼去世,無人供應好酒,于是棄官還鄉。回到東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為《酒經》一卷;又收集杜康、儀狄等善于釀酒者的經驗,寫成《酒譜》一卷。在所居之東皋,為杜康建造祠廟,并把饋贈過美酒的焦革也供進廟中,尊之為師,撰《祭杜康新廟文》以記之。王績因對現實不滿,終于走上隱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無不樂往。其《醉鄉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后》等詩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績還好彈琴,曾“加減舊弄”,改編琴曲《山水操》,為世人所賞。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長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詩歌,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扭轉齊梁余風,為開創唐詩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貞觀十八年(644),王績病卒于家中。與陶潛的《自祭文》一樣,生前已備有自撰志銘,并囑家人薄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8226.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