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代無禁忌:大臣談論皇帝閨房生活而不受追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唐代前期政治的特點是寬大通脫,文網也非常寬疏。所以唐代士人多和他們的作品一樣狂放!笆巡虐廖铩薄⒒颉把哉撡脙、或“詭激嘯傲”、或“不拘細行”、或“狂率不遜”。

  唐太宗認為:“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為此,他明確要求“勿上下雷同也”。對于那些只知“順從”“順旨”之人他嚴加責斥:“比來惟睹順從,不聞違異。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闭f你這個人從來都唯唯諾諾,沒有獨立見解,朝廷要你何用?

  唐代統治的最鮮明特點就是三教并行,信仰自由,沒有禁區。儒學雖被奉為正統,卻始終未達獨尊。唐玄宗曾親自注《孝經》《道德經》和《金剛經》這三部儒家、道教和佛教的經典,頒行天下,以示對三教合一的提倡。

  三教并行,自由競爭,終唐一代持續不絕。三教并行形成了唐代朝野一種較普遍的自由寬松空氣。所以李白才敢寫詩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高適也才能公然在詩中說:“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乃至以循循儒者形象留存史冊的杜甫詩中都有“儒術于我有何哉?孔丘盜跖俱塵!敝。到了晚唐,杜牧居然這樣寫:“跳丸相趁走不住,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皆為灰。”非儒薄孔,非圣薄尊,在唐代人眼中習以為常,并不視為大逆不道。

  唐代言無禁忌。唐代大臣甚至可以在奏折中公然談論皇帝的性生活。比如朱敬就在奏折中直接批評武后弄了太多的“內寵”,說你有這方面的欲望,大家都能理解,找一兩個“男寵”,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卻太多了:“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賢者節之,不使過度,則前圣格言也!蹦纤魏檫~說:“唐人歌詩,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昵,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復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他羅列一長串例證后,很是感慨地結以一句“今之詩人不敢爾”。

  “宮禁嬖昵”這樣的禁忌,唐代都可以“反復極言”。那么對“當時事”的抨擊的無可顧忌就可想而知了。事實上,唐人對時政的譏諷、揭露,間或有礙作者仕途,卻從沒有人被指為“污蔑、攻擊”而遭到貶殺。白居易創作樂府詩“規諷時事,流入禁中”,憲宗“見而悅之,召入翰林學士”。他的《長恨歌》諷刺玄宗荒淫誤國,《琵琶行》傾訴仕途的不平,唐宣宗毫不介意,還作詩紀念白居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種寬松的環境,是唐代文學藝術繁榮的重要原因。唐代那些文人學士畫家書法家,個個個性十足,舉止率性。正如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所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畎锥肪圃姲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唐代文人的喜怒哀樂,傾瀉而出,毫無滯礙。他們勇于標新立異,作品風格迥異,流派紛呈。后人評價唐詩“永遠是生氣勃勃的,如旦晚才脫筆硯的新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04015.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