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歪風讓唐太宗很惱火,立即下詔書:“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以國家文件的形式來規定嫁娶不能多收財禮!然而,即便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也左右不了民間的婚姻。禁止“陪門財”的實施效果很不理想。
在中國古代,除了維系權貴統治的政治聯姻外,門第締結婚姻也是常見的婚姻形態之一。
到了唐朝后,高門士族與出身寒門庶族的新權貴以及富人也會締結婚姻。但是,這種聯姻,利益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甚至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高門士族與庶族卑姓通婚索取“陪門財”
唐朝初年,因改朝換代,一些本來處于統治地位的高門士族家道中落了,變得窮困潦倒。因時勢所迫,他們不得不“紓尊降貴”通過與出身“寒門”的富戶通婚來獲取巨額錢財,有個專有名詞叫“陪門財”,說白了,就是庶族卑姓要想與高門望族結親,需要為其身份地位的懸殊而向高門支付“經濟補償”,這種情形在當時很盛行。
《資治通鑒》卷二百記載,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山東的高門世家“自矜門第”,認為自己家族的門第高貴,對于想與之通婚的門望沒有他們高的聯姻對方,要求多給他們家族“陪門財”才肯通婚,“婚姻多責資財”??即便當時朝中重臣如魏征、房玄齡等都熱衷與高門世家通婚以給自己家族長臉??沒有大筆錢財陪嫁,高門世家堅決不與寒門庶族通婚,即便家族中滿是大齡剩男剩女也在所不顧。
這股歪風讓唐太宗很惱火,立即下詔書:“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以國家文件的形式來規定嫁娶不能多收財禮!然而,即便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也左右不了民間的婚姻。禁止“陪門財”的實施效果很不理想。因為,政府不允許公開收受高昂的“陪門財”,高門望族或是悄悄地嫁娶,或者,因為沒有門當戶對的人家、沒有合適的人家敢支付巨額的“陪門財”,即使自己家的兒女年齡大了,也不肯為之嫁娶,尤其是不肯輕易嫁女,這一來將大齡難婚的問題逼得更加突出。
唐朝嫁娶索要“陪門財”的原因,首先是考慮經濟因素,其次還有個面子問題。高門士族覺得自家名望高,同名望低的家族通婚,是件挺掉份兒的事情,得到些經濟上的彌補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讓親朋好友等眾人知道婚姻對方是支付了巨額“陪門財”才締結婚姻的,也是提高自己家族身價的一個大好機會!在唐朝“禁止陪門財”的條令下,真正高門士族子弟的嫁娶依然困難??這就像如今,越是條件好的,越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反而一些門望不是真的很高的“衰宗落譜”家族,他們私下吹噓自家也屬于被禁止“陪門財”的家族,暗示對方與其通婚是占了便宜的,從而悄悄要求對方多給財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1993.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