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朝歷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樂愛好的發燒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盛唐時期,帝國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樂舞美和梨園戲曲響譽天下,隨之應運而生的是國家戲劇院和中央歌舞劇團,唐朝時的帝王們大多具有比較發達的藝術細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則天,而這其中的佼佼者無疑當數明皇李隆基(廟號玄宗,謚明皇),這位文藝青年不僅終老都是歌舞發燒友,還是梨園票友,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政務工作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隆哥們兒還親自譜曲作詞,并毫不謙遜的兼任中央歌舞劇團團長和國家大劇院院長。在他的示范效應下,大唐帝國一片鶯歌燕舞,處處呈現出歌舞升平的繁華景象。

  而唐朝最有名的歌舞大曲當屬《霓裳羽衣曲》,這首曠古未聞的天籟之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關于這首大曲的來歷眾說紛紜,唐野史載,明皇開元中,道士葉法善引明皇上天到月宮游玩,時至秋天,隆哥們兒衣著單薄,感到寒冷,不能在月宮久留,回到半空中,耳邊尤聞仙樂,回來后,隆哥們茶飯不香,余音繞梁,靠著博聞強記,又具有非常發達的藝術細胞,僅憑半曲印象創作了這首唐歌舞集大成的精品舞曲。還有一種說法,此曲為西京都督楊敬述所進《婆羅門曲》,因與明皇所聞仙樂相仿,激發了隆哥們的創作欲而完成。另有一種說法,為明皇登三鄉驛,望女兒仙山,靈感所至而作。

  無論何種版本流傳,都與明皇李隆基有關,此曲版權歸屬當毫無爭議。最有可能的則是唐明皇因為洞曉音律,精心創作了這首舞美大曲,為了神乎其技,也為了說明此曲不應人間有,所以才會有月宮仙樂之說。至于明皇夢中創作,也并非不可能,而此曲中隱隱中揉雜著西域的樂曲而集大成者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明皇何許人也?不世出的梨園老祖,唐帝國音樂鑒賞第一人,是沒有冊封的當世音樂舞美方面的專家學者,僅憑一曲《霓裳羽衣曲》就足以奠定他在藝術領域的領軍地位。

  此曲既是明皇的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他平生最為得意的作品,《霓裳羽衣曲》雖然早在宮廷中排練,但它的正式展露和首演就很是耐人尋味,那是在唐天寶四載七月(公元745年),明皇分封楊玉環為貴妃并進見的那一天,時有文人唱和此景此情,“天闕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音樂人李三?(明皇)用自己才華橫溢的得意之作來表明對楊玉環的鐘情,并傾盡心血不遺余力的為大唐帝國培養了天字第一號的偶像級明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23628.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