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年(629)十一月,東突厥再次入寇河西。詔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十幾萬大軍出擊,以李?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從云中進軍,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與東突厥頡利可汗兵遭遇,大敗突厥兵。頡利可汗派使者請和,太宗派鴻臚卿唐儉出使突厥。李?與李靖一起議論軍事,認為頡利可汗雖然兵敗,人馬尚多,若進入磧中(漠北),與九姓回紇、薛延陀等族眾互保,道路險阻,難以追及。今唐儉在那里,防備松弛,我軍若迅速出擊,突厥必不戰而降。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謀而合,他高興地說:“公之此言,乃韓信滅田橫之策也。”果然,李靖襲擊頡利可汗牙帳,頡利可汗欲逃入磧中,李?早已屯軍磧口。頡利可汗前進受阻,后有追兵,其大酋長率其部落一并投降了李?。李?俘虜五萬多人,勝利而歸。
東突厥亡以后,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的東突厥各部基本上穩定。歸附的東突厥人由唐朝統一管轄,將東突厥原統治地區漠南分為六個州,分別由突厥貴族任都督。
李?鎮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賓服,號為稱職。貞觀十五年(641),征為兵部尚書,封英國公。唐太宗深有感觸他說:“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筑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
李?尚未赴京就任,繼東突厥而起的漠北薛延陀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東封泰山之機,糾合同羅、回紇等族軍隊二十萬,穿過漠南,襲擊已歸降的東突厥,俟利?可汗抵御不住,率部落進入長城內,派使者告急。太宗立即調兵遣將,反擊薛延陀。新任兵部尚書的李?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率步兵六萬,騎兵二千屯守羽方。
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設率三萬騎兵逼近長城,適遇李?率唐軍趕到。大度設見塵埃沖天,兵威強盛,望而生畏,遂率其眾從赤柯濼北逃。李?從部下及突厥兵中選精騎六千,由直道攔擊。他越過白道川,于青山與薛延陀軍相遇。大度設整軍迎戰,列陣長達十里。突厥兵先出戰,結果敗下陣來。大度設乘勝追擊,恰好李?率軍趕到。薛延陀萬箭齊射,唐軍馬傷亡很大。李?命騎兵下馬,手執長槊,一直朝前猛沖,薛延陀潰不成軍。這時,副總管薛萬撤又及時趕到,奪取了薛延陀戰馬,唐兵合力沖殺,斬首三千余級,俘虜五萬余人。大度設狼狽北逃,到了漠北,又遇上了特大暴風雪,“人畜凍死者什八九”。
唐軍反擊薛延陀大獲全勝,其使臣回國時,唐太宗教訓他說:“吾約汝與突厥以大漠為界,有相侵者,我則討之。汝自恃其強,逾漠攻突厥。李世?所將才數千騎耳,汝己狼狽如此!歸語可汗,凡舉措利害,可善擇其宜。”
戰事結束后,李?入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的才干與忠貞,傅得了唐太宗的親重和殊遇。一次李?患有暴病,藥方說胡須灰可以治療,太宗毫不遲疑地把自己的胡須剪下,為他調藥。李?感動得涕淚交流,在入謝時頓首出血。翌年,李治立為太子,太宗讓他輔佐太子,因轉任太子詹事,加官特進,仍知政事。在一次宴會上,太宗對李?說:“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李?流淚辭謝,噬指流血。不一會兒,李?喝醉了酒,太宗脫下御服,親自披在他的身上。
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將進擊高麗,以李?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步兵、騎兵及蘭、河二州歸降的胡兵計六萬人,向遼東進發。第二年三月,李?從柳城(今遼寧朝陽)出師,先虛張聲勢,給人以出擊懷遠鎮的假象,而暗中進軍雨道。四月,從通定鎮渡過遼水,抵達玄菟(今遼寧鐵嶺南)。高麗驚慌失措,關閉城門自守。接著李?攻占了蓋牟城(今遼寧撫順),俘虜了二萬親人,繳獲糧食十幾萬石。李?又乘勝進軍,兵臨遼東城(今遼寧遼陽)下。
李?開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萬甲騎趕到。高麗害怕唐軍拋石車,乃于城上積木筑戰樓,以抵御拋石。李?把拋石車排列在城下,拋石擊城,塊塊巨石飛射城上,無堅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車撞其樓閣,所撞之處,無不傾倒。這時又刮起了南風,李?乘機縱火,點著了城西南樓。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全城立時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城內一片混亂。唐軍一舉攻克了遼東城,燒死俘虜高麗兵萬余人
在攻占遼東城后,唐軍乘勝圍攻白巖城(今遼陽東南)。白巖城靠山臨水,四面險絕難攻。李?以撞車撞城,又用拋石車飛石擊城,飛石流矢雨點般射向城中。高麗守將孫代文抵擋不住,遂舉城請求投降。于是,唐軍又攻占了白巖城。
貞觀二十年(646),剛從遼東班師不久,漠北薛延陀發生了內亂。真珠可汗死,其子自立為多彌可汗,后又被回紇人殺死。國人另立其侄咄摩支為伊特力失可汗。李?奉命率兵討亂,又敗薛延陀軍于郁督軍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大首領梯真達官率眾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李?派通事舍人蕭嗣業前去招降,其部落猶首鼠兩端,李?遂派兵進擊,前后斬首五千級,俘虜三萬余人。統治漠北的薛延陀滅亡,自此漠北在唐王朝統治下,達32年之久,直到后突厥復起。
唐太宗十分欣賞李?的軍事才干,又欽佩他的忠誠。貞觀二十三年(649),在臨終前,唯恐他身為兩朝元老,難以駕馭,特意將他出任為疊州都督,并向太子面授機宜,說:“李?才智有余,屢更大任,恐其不厭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親任之。若遲疑顧望,便當殺之。”李?似明白唐太宗的心意,奉詔之后,“不及家而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召回李?,授任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不久,又拜尚書左仆射。他懼怕盈滿,遂于永徽元年(650)上表,請求解除了左仆射職務,但仍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冊為司空。
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昭儀武則天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堅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卻極力支持。李?在表面上同意長孫無忌等大臣的意見,而暗中卻贊成此事。他曾與許敬宗等人“密表勸請”。這年九月,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長孫無忌、李?、于志寧、褚遂良入內殿,再次商議廢立皇后之事。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表示誓死力爭。李?見此情形,卻“稱疾不入”,巧妙地回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爭,幾乎招致殺頭之禍。過了幾天,高宗私下向李?表示:自己愿立武昭儀為皇后,顧命大臣堅決反對,自己感到棘手難辦。李?不以為然地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雖未明言支持立武昭儀,但他勸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會外廷的意見,實際上是支持高宗廢立皇后的舉動,因此,“上意遂決”。
在李?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顧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決定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年十一月初一日,高宗臨軒,李?奉命赍璽緩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在廢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爭中,決定了朝臣的沉浮。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反對派,先后被貶到地方,有的自縊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義府等人則飛黃騰達,李?也格外受到親重。在高宗東封泰山時,他任封禪大使。在途經他的故鄉時,皇后親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賜給衣物,還封為東平郡君。李?不慎墜馬傷足,高宗親自慰問,并把御乘賜予他。
褚遂良、韓瑗因極諫而遭殺身之禍,此后群臣多緘默不言。一天高宗與侍臣議政,談及了隋煬帝,說:“煬帝拒諫而亡,朕常以為戒,虛心求諫,而竟無諫者,何也?”李?順口阿諛說:“陛下所為盡善,群臣無得而諫。”
乾封元年(666),唐朝再次出兵高麗。十二月,高宗以李?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六總管分水、陸兩軍出發。這位年逾古稀的老將軍風采不減當年,能謀善斷,指揮若定。翌年二月,李?率軍渡過遼水,抵達新城(今遼寧鐵嶺南),他對諸將說:“新城是高麗西境鎮城,最為要害,若不先圖,余城未易可下。”遂至城西南,依山筑柵,圍困新城。城中窘迫,遂開門投降。由于攻克了新城,進軍很順利,“自此所向克捷”,接連攻下十六城。
總章元年(668)二月,李?攻下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麗王子泉男建派五萬兵前來救授,在薛賀水與唐軍相遇。李?軍奮力沖殺,大破高麗兵,斬獲三萬余人,接著揮師南下,九月,攻克了大行城(今遼寧丹東南),唐軍諸路人馬與李?會師,進至鴨綠柵,再破高麗兵,追擊二百余里,攻下了辱夷城,進而包圍了平壤城(今朝鮮平壤)。高麗王高藏派王子泉男產率九十八人打著白旗投降。李?又活捉了泉男建,于是“高麗悉平”。李?勝利歸來,在到達京師近郊時,高宗先命把高藏獻于昭陵,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唐太宗;然后具備盛大的軍容儀式,高奏凱歌,進入京城。為了嘉獎李?的赫然戰功,加封太子太師,增實封通前一千一百戶。
總章二年(669)十一月,李?患病,且病情逐漸加劇。高宗及太子屢賜良藥,又召回其在外地的子弟侍臣。子弟請醫治病,李?不許進門,說:“我山東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濫居富貴,位極三臺,年將八十,豈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寧容浪就醫人求活!”
十二月三日,李?病卒,享年七十六。高宗悲痛地流著眼淚說:“?奉上忠,事親孝,歷三朝未嘗有過,性廉慎,不立產業。今亡,當無贏資。有司其厚??之。”令在光順門為他舉哀,七天不上朝。并贈官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貞武,陪葬昭陵。在安葬那一天,高宗于未央古城樓哭著送喪,還詔令百官送喪至故城西北。所造墳墓按照漢代衛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陰山、鐵山及郁都軍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這座形似三山的墳墓至今仍矗立在陜西禮泉縣九?山之下,成為其功績的歷史見證。
李?在其戎馬生涯中,能謀善斷,有杰出的軍事才干。他每次行軍作戰,“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因而在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麗等重大軍事戰役中,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唐太宗曾極口稱贊他“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M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李?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在隋末天下“同苦隋政”之時,他踴躍投身于農民起義的洪流中,為發展、壯大瓦崗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為推翻隋皇朝的殘暴統治發揮了作用。在唐皇朝平定天下、維護國家的統一中也建有功勛。尤其在維護邊境的安定與和平上更是戰功赫然。唐太宗曾高度評價他說:“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勛書冊府。”
轉自:大唐網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27811.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