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白麻紙本設色;縱20.8cm,橫139.8cm。1952年文化部文物局購于香港撥故宮博物院藏。經研究認為,韓?畫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 人,以任重而順的牛的品性來表達自我內心為國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筆法精妙,線條流暢優美,形神俱佳,表現出高超的筆墨技巧,是難得的唐畫佳作。卷后有元趙孟?、孔克表,明項元汴,清高宗弘歷等人題記。曾入宋內府,元趙孟?,明項元汴曾藏,后入清內府,清末流散宮外,新中國成立后政府以重金由香港購歸。
一晴日,韓?到郊外,看到耕牛食草,牧童嬉耍,逍遙自得。遠處一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v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韓?看得出了神。一個月后,狀貌各異的五頭牛躍然紙上。一頭牛在低頭慢慢地食草;一頭牛翹首向前奔馳,仿佛是撒野的猛獸;一頭牛在回顧舐舌,露出一幅旁若無人的樣子;另一頭牛則縱趾而鳴,好像在呼喚著離去的伙伴;還有一頭牛在緩步?行,似乎走向田頭,又仿佛耕地歸來,令人回味無窮。整個畫面,用筆粗放中帶有凝重,顯示出農村古樸的風俗。
韓?的《五牛圖》問世以后,人們驚嘆他所畫的五頭牛,不僅形似,而且形態各異,各具特征,肥瘦有別,牛色互異,筆法簡樸,曲盡其妙,真是神妙之筆。這畫雖為長卷形式,但所畫牛卻各有獨立,除了一叢荊棘之外,別無景物。這幅畫在用色上很有特點的,F實的黃牛,品種雖多,但色相變化不多,圖中三頭黃色,兩頭深褐色基本是最典型的毛色,全畫雖然只用兩種顏色,給人的感覺卻是豐富多彩的。這幅畫還有個很大的特點能從牛身上看到一種感情,從它們不同的姿勢,各自的眼神,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它的憨誠、健壯、樸厚、執拗、勤奮的性格。
這幅稀世名畫到了宋代,一直被宮廷珍藏。到了元代,經過戰亂,此畫為書法大家趙孟?收藏。他喜出望外,親自為韓?《五牛圖》題跋,稱贊此畫"神氣磊落,稀世名筆。"后來世事滄桑,韓?的其他畫作大都散失,惟獨這幅《五牛圖》雖歷經劫難,至今仍保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現藏數量極少的唐代繪畫杰作之一,是國家級的文化瑰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33623.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