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武則天陵墓駭人一幕 盜墓士兵瞬間斃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代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她從14歲入宮,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做了皇后,再用了長達35年的時間做了皇帝,而且在死后又用了1200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不可摧,因此可見,武則天不但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而且在死后也征服了歷史。

  若問起來歷史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可以說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但卻依然保存完好。

  在過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幾乎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也被掃蕩的所剩無幾,康熙大帝甚至連骨頭都湊不齊了,不禁發問為什么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免遭破壞呢?

在過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當然,盜墓者要的是值錢的寶貝,難道是因為武則天墓里沒有什么有價值的陪葬品嗎?而事實呢卻恰恰相反,經過專家多年的探測考察,在前后通道的兩側,各有4間石洞,洞里裝滿了大唐盛世時最值錢的寶貝。

  因此,這樣豐富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各地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拿著工具前來刨上幾下。其實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起,梁山就再也沒消停過。

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起,梁山就再也沒消停過

  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這位臭名遠揚的鹽販子率領幾十萬大軍攻進長安后,先是瘋狂的地燒殺搶掠一番,等過足了土匪癮,他突然發現自己沒什么事可干了。就在這時,有人悄悄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

  其實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尋寶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黃巢非常高興,立即派出近40萬士兵,進軍梁山西側開始挖掘。

  這些人大都是農民出身,對傳統農業作業工具的運用熟練得很,沒用多長時間,便將半座梁山鏟平了,令人沒想到的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后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落荒而逃。

  事實上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簡直愚蠢至極,他連乾陵是坐北朝南的都不知道。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遠的地方。通俗的說,他只是挖錯了方向。

  那么第二個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這個人仿佛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亂子的。在乾陵之前就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事與愿違,他的理想在此止步。

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

  他和黃巢一樣,他也出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卻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阻撓,這些挖墓人一撤下來,天氣就立馬轉晴了。溫韜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也沒有再繼續挖下去,就此斷絕了這念頭。乾陵也因禍得福逃過第二劫。

  接下來最危險的卻是第三次,這次動用的不是幾十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傳統農業做具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

  這件事的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率領部下,模仿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方法,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利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用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后,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竟成了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塵起飛揚,當時勇敢的7個陜西籍士兵首當其沖,不料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還敢再向前,大喊著跑了出來,就這樣,歷經磨難的乾陵再次躲過最后一劫。也給后世留下一絲懸念。

  無論是神秘的自然因素,還是迷信的鬼神之說,乾陵的種種神秘事件,保護了武則天及其墓穴,然而其他人可就沒有這么走運了……

  揭中國盜墓史上七宗“辱尸”秘聞

  不論是帝王的陵?,還是民間的墳墓,都是人類處置自己尸體的地方,盜墓時就不可能不碰到尸體。據說有不少“義盜”,在掘墓之前要燒香磕頭再掘土,以乞求墓主的寬恕,減輕罪孽,保佑家人平安。但由于盜掘者的動機和目的不同,對尸骨的處理方式也不盡一樣,也就有“臟盜”,不尊重死者的說法。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義盜也好,臟盜也罷,本質上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是不同形式的“辱尸”行為。

  從中國盜墓史上來看,“辱尸”現象很普遍,但表征各異,造成的后果和社會影響也有差別。其中,下列七種罕見行為,我覺得最為荒唐,有的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一、色膽包天:赤眉軍“奸呂雉尸”

呂雉 畫像

  盜墓也叫掘冢,在漢代屬“奸事”之一,是一種違反人倫的不道德行為。事實上,后來真的出現了盜墓“奸事”:掘墓盜陵者在掠竊珠寶外,還要奸尸。其中最讓人不齒的當屬劉邦的老婆呂雉遭赤眉軍辱尸體一事。

  《后漢書·劉盆子傳》記載,赤眉軍進入關中,攻占長安后,焚燒了皇宮,又把西漢帝王陵?作為發泄的對象。赤眉軍頂風冒雪趕到今天陜西咸陽附近,“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后尸。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呂雉 影視劇形象

  呂雉是61歲時病死的,赤眉軍掘陵時距離呂雉下葬的公元前180年已有200多年。稱奇的是,呂雉仍如活著時一樣,因為對西漢王朝憎恨才起義的農民兄弟動起了歪念,色膽包天,淫而后快。

  從現代醫學上看,奸尸行為是一種變態,受害的多是女性,系戀尸癖使然,F在仍不時有奸尸一類的新聞出現,如殯儀館男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奸淫女尸,殺人犯行兇后對女尸獸性大發。但呂雉的尸體在二百年后被污辱,似乎不屬“癖”這種病態行為,非病態心理使然,也許是盜墓者的征服欲誘導了這種行為。

  二、見色起欲:掘墓士兵奸淫慈禧

  1922年,“秀才將軍”吳佩孚在洛陽時,嚴令緝捕孫殿英這個大毒販,他在洛陽不能立足,就逃往陜州,最后輾轉來到了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

  1928年初夏,孫殿英率部炸開東陵慈禧墓地,無盡寶藏展開在他們眼前,眾官兵發瘋般劫掠著。孫殿英規定先將寶物集中再分配,誰也不得私藏。但在這曠代財富的強烈刺激下,人們哪里還能控制自己?

孫殿英率部炸開東陵慈禧墓地,無盡寶藏展開在他們眼前

  孫殿英咬牙切齒,下令譚溫江向瘋狂撕搶的官兵們開槍掃射,尸體不斷倒下,終于控制住了局面。然而還是有人將珠寶偷藏在內衣里,含在嘴里,甚至塞在肛門里……

  這可能是史上最著名的盜墓活動。在那陰森神秘的地下墓穴里會發生什么,留給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最令人瞠目的傳說,可能不是墓內寶物的神奇,而是慈禧太后被奸尸!

慈禧太后尸體

  當慈禧棺木打開后,看到她面色如生,肌膚白皙飽滿,一名盜墓士兵居然動了獸欲,扯下褲子就行奸;不料尸身因見空氣,瞬間萎縮如鬼,讓這個性欲超強的盜墓兵立即敗了興。

  三、迷信藥用:兵士分食“人肉干”

  中國人對尸體有一種復雜的情緒,對長久不腐爛的尸體持一份好奇和崇尚,在民間甚至有用尸骨做“藥引”的傳聞。在“辱尸”事件中,最荒唐的應該是分食尸體的記錄。

  在中國歷史上,“食人肉”的現象不是沒有過,也不是一起兩起。據說,隋末的諸葛昂、高瓚兩個人就嗜食人肉。

隋末的諸葛昂、高瓚兩個人就嗜食人肉

  諸葛昂請高瓚,逮來雙胞胎小孩殺掉,做成“雙子宴”,一起享用;諸葛昂回請時則把自己的愛妾蒸熟給高瓚吃。在民間,為了度饑荒,還有互相交換小孩食用的記錄。但把墓中盜出的尸體分而食之的則十分罕見,如奸污呂雉的尸體一樣不可思議。

  南朝宋人劉敬叔撰寫的《異苑》一書中有一個故事:“元嘉中,豫章胡家奴開邑王冢,青州人開齊襄公冢,并得金鉤,而尸骸露在巖中儼然。茲亦未必有憑而然也,京房尸至義熙中猶完具,僵尸人肉堪為藥,軍士分割食之。”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在被盜掘開的墓中發現了一具很完整的未腐尸體,時人迷信這“人肉干”的藥用價值,于是把尸體切成多塊,分掉搶吃了。

迷信藥用:兵士分食“人肉干”

  這倒與魯迅在其作品《藥》中所寫的“人血饅頭”能治肺結核病一事,有幾分相似。

  四、喪心病狂:盜賊剖皇后肚皮

  從中國盜墓史上看,盜墓者的動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伍子胥、齊懿公所謂的“報復”;二是壞人祖墳風水,如上面的楊輦真珈;三就是盜取珠寶,從死人手里“借錢”。早期的盜墓者以前兩種目的為主,而后來盜墓事件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則集中表現在第三方面。因為在秦漢以后,真正的“厚葬”才算開始,遠古時期甚至沒有陪葬品的概念。

  由于中國古代人相信,口鼻等竅門塞緊了可以讓靈魂附身,獲得永生,而讓死者口中含“夜明珠”一類的寶物,則是這種喪葬觀中下最常見的表現方式。有條件的帝王還要身著金鏤玉衣趕天堂,將這種喪葬觀發揮到了更為奢華的地步。盜墓中,“辱尸”現象本來就很多,尸體內外再有寶物,這下想有一個完尸就更困難了。如,慈禧、乾隆的陵?被現代大盜賊孫殿英部下掘開后,他們的尸體全被損壞了,嘴都被摳壞。

中國古代常讓死者口中含“夜明珠”一類的寶物

  令人搖頭的當是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尸體遭辱情形,真的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阿魯特氏(1857-1875),14歲時由慈禧太后選定進宮,與同治的感情很深,夫妻恩愛,為人也不錯。由于不隨流合污,不善討好,看不慣慈禧的獨裁霸道,受到慈禧冷落。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

  民國版《清史稿》認為,阿魯特氏是一個頗不幸的女人,在同治死后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于儲秀宮。但想不到,這么正派、剛烈的女人未能好死,死后也未能安寧。

  盜掘阿魯特氏和同治合葬墓惠陵的是一伙現代盜賊,出于尋找珠寶的目的,阿魯特氏的尸體被拖出棺外扔在地上,身上的衣服被剝光了。聽說她是吞金自殺的,這伙賊人又把她的肚子剖開尋寶,場景慘不忍睹,命運對這位皇后太不公平了!

  五、鎮本邪念:惡僧制“顱骨飲器”

  “辱尸”,最常見的方式是將尸體拖出棺槨,置于荒郊,放在日下暴曬,名叫“戮尸暴骸”之刑。這種“辱尸”方式與民間常說的“不得好死”是一個思維,讓墓主在死后也沒有好下場,遭羞辱。如北宋帝王陵?讓北金國政權和偽皇帝劉豫掘開后,尸骨都被拖出來扔到陵外,導致山野白骨遍野。當時南宋是趙構在當皇帝,他聽聞后派手下大臣偷偷潛回鞏義祖陵區查看,結果看到哲宗趙煦的尸骨遭“暴骸”。

宋哲宗趙煦

  這其實還不是最過分的“辱尸”行為,最令人發指的當算盜掘南宋帝王陵?的西域僧人楊輦真珈,將帝、后們的骨骸全部掘出,棄之荒野后,或與獸骨混在一起。還把理宗趙昀的頭顱摘下來,帶回元都城鑲銀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見《中國歷史上的12大盜墓狂人》),后來朱元璋滅了元朝后,將顱骨帶回南方入葬了。

西域僧人楊輦真珈

  這個事件在不少史書上都有記載,《明史》的記載如下:“至元間,西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夏人楊輦真珈為江南總攝,悉掘徽宗以下諸陵,攫取金寶,裒帝后遺骨,瘞于杭之故宮,筑浮屠其上,名曰鎮南,以示厭勝,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

  楊輦真珈如此行徑引起公憤,其行為目的大概是想破壞趙家的真龍命脈,壞其風水,即所謂“鎮本”。另外楊輦真珈身有惡僧的特征,將顱骨當吉祥物來玩了。當年西藏等少數民族有用人骨、人皮制作器皿、裝飾物的不良習俗。但不論持什么樣的目的,楊輦真珈的行為都是元朝中央政權對中原漢人犯下的滔天大罪。

  六、報仇雪恨:伍子胥“鞭尸三百”

  毫無疑問,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辱尸”事件當屬伍子胥的“鞭尸三百”。面對楚平王的尸體,泄忿心切的伍子胥沒有在楚平王活著的時候完成報仇計劃,終于在他死后實現了“教訓”目的。伍子胥辱尸的經過,《吳越春秋》有清楚的記載,“吳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右踐腹,右手抉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

伍子胥死后被“鞭尸三百”

  這段記載頗為形象:伍子胥在朝楚平王的尸體抽了三百大鞭后,還左腳踩住其肚子,右手捏著他的眼睛,指責他為什么聽信讒言,把他的父親、哥哥冤殺了。(伍子胥鞭尸的行為和起因,我以前說得比較詳細,見《 中國歷史上的12大盜墓狂人》)。

伍子胥

  對于伍子胥的辱尸行為,有不少人同情他,認為情有可原,報仇嘛。實際上從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來講,即使死者生前再有過,對其尸體下“毒手”都是不道德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對伍子胥的行為表達了否定的觀點,“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

  從史料中看,伍子胥不只“鞭尸三百”,還把楚平王的老婆給強奸了!稘h書》記載,“(伍子胥)敗楚師,屠郢城,妻昭王母。”昭王,即平王的兒子,“昭王母”自然就是楚平王的老婆。可見,伍子胥真的是“狠角色”,所以我曾將其列為中國歷史上“十二大盜墓狂人”中的最毒者。

  七、爭田奪產:齊懿公對尸施“刖刑”

  伍子胥為春秋末期人,吳國大夫。他掘墓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報復讓他家破人亡、被迫遠走它鄉的楚平王。在伍子胥所處的時代,這類“辱尸”現象時常發生。除了伍子胥的“鞭尸”,史上還記錄有“刖足”的事件。這事發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姜小白之子齊懿公的身上。

  齊懿公名字叫姜商人,尚未稱王時與大夫邴?爭奪田產,結果時大商人管仲將其斷給了邴?。懷恨在心的齊懿公即位后,不只奪回了邴?的田產,還把邴?的墓掘開,拖出尸體“而刖之”。“刖”什么意思?《周禮·司刑》稱,“斷足也。周改髕作刖”,是古代的一種酷刑。齊懿公還忌恨管仲,把管仲的封邑都收回了。

齊懿公

  齊懿公作出這種事情并不偶然,其王位就是通過血腥手段得來的。齊桓公有姜元、姜雍、姜潘、姜商人等多個兒子,由于沒有處理好承繼關系,齊桓公死后,兄弟間互不服氣,為王位爭得不可開交,以致于齊桓公的尸體一直沒有人問事,結果生的蛆都爬出了窗外。

齊桓公

  后姜潘得位,史稱齊昭公。齊懿公的王位是從齊昭公兒子的手里奪來的,他將齊昭公的兒子殺死了。

  齊懿公生性殘暴,荒淫無度,還霸占手下臣子的老婆,很不得人心,系無德之君。后來邴?的兒子丙戎為報父遭辱尸之仇,乘齊懿公出游時合謀殺了他,掘墓者最終自己也沒有好下場。

  中國歷史上的12大盜墓狂人

  在中國,歷朝歷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v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下12位人物最有影響,他們的行為在中國盜墓史上是抹不掉的。

  1、最毒盜墓者??挖墳鞭尸的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從中國的盜墓文化史來說,他也是重量級的。掘開了人家的陵墓不說,還要拿著皮鞭朝尸體發泄,可謂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逃吳國,發誓要報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尋得了報仇機會。

最毒盜墓者??挖墳鞭尸的伍子胥

  據說,伍子胥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幸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體挖出來,用鞭子一直抽了300下才止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

  此事《史記》上亦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分了,稱“怨毒之于人甚哉”。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尸”、“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尸,僅是鞭了梁平王的陵墓。史書上對此事記載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

  2、最牛盜墓者??挖掘天下“第一陵”的項羽

  與伍子胥相比,項羽的盜墓顯得理由更正義一些。伍子胥是為了報“家仇”而盜掘陵墓,是私心。項羽是為了“國恨”,掘開秦始皇陵,天下所愿。秦始皇是什么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什么陵?中國帝王陵寢中的“第一陵”,敢對這樣的帝王陵下手,只有項羽,牛!

  秦陵修筑前后共用了37年時間,因為江山不穩,后期草草收尾,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半拉子工程。對于項羽掘秦陵,班固的《漢書》稱,“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大師至其下矣。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緊閉之禍,豈不哀哉。”

最牛盜墓者??挖掘天下“第一陵”的項羽

  《史記》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但有學者認為,項羽掘秦陵記載未必準確,酈道元在四百年后寫的書不可信,因為早年史書、比較嚴肅的《史記》并無準確記錄,而現代考古探測發現秦陵“完好無損”。

  3、最變態盜墓者??僅僅為了玩的劉去

  盜墓有的是泄憤,有的是貪財,但中國歷史上有一盜墓者卻很變態,只是為了好玩,他就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在其封國內“國內冢藏,一皆發掘”,且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

最變態盜墓者??僅僅為了玩的劉去

  宋《太平廣記》記錄,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槨,為防盜掘,入口用鐵水灌注,劉派人鑿了三天才掘開。棺材是用生漆雜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幾寸厚,刀根本砍不動,劉去則讓人用鋸子鋸開。石床上放有一個玉痰盂,兩把銅劍,幾件金器。劉去看上其中一把銅劍,當場就拿起來帶在身上。

  晉靈公史稱“晉靈公不君”,死后幾百年遭到報應,出現了冤家對頭,他就是“不王”的劉去。晉靈公墓室豪華富麗,雖然棺槨已經朽爛,但尸體還沒有壞。劉去看上一個拳頭大的玉蟾蜍,拿回去當儲水磨墨用的水盂使。

  被盜掘的有名古墓還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晉幽王墓、欒書墓等。盜墓多了也害怕,在掘開且渠墓時,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劉去被嚇得半死,他趕忙讓手下人住手,重新封好。

  4、最專業盜墓者??摸金始祖曹操

  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盜掘辦公室”的,最早應該是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據說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打起盜墓的主意。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里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有北京“十三陵”4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墓室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專業盜墓者??摸金始祖曹操

  曹操親臨現場指揮取寶,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3年。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起重設備,曹操手下靠什么打開陵墓的?曹操防盜墓與盜墓都很專業,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史稱曹操葬在高陵,但高陵在哪兒,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5、最兇惡盜墓者??想把劉徹“曬尸”的董卓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生性殘暴。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是最大罪人之一。茂陵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干的,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

最兇惡盜墓者??想把劉徹“曬尸”的董卓

  在掘開長陵陵區內劉邦皇后呂雉的墓穴時發現,呂后的尸體歷經那么多年仍如剛死不久,有兵士動了邪念,竟然奸了尸。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盯上了茂陵。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后發現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進入后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

  據說,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但卻天生啞巴。董卓極疼愛她,遍請名醫都治不了。聽說劉徹陵中有失傳秘方,所以要呂布注意尋找?蓻]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

  原來這是一句咒語,不就是一個“董卓”“不得生” 嗎?董卓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尸骨拖出棺外“曬尸”,后經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有意思的,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又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

  6、最蠢盜墓者??挖墳挖錯方向的黃巢

  黃巢屢試不第,遂以販賣私鹽為生。唐懿宗、唐僖宗時期,連年災荒,餓死人無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公元875年,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黃巢起義軍紀律嚴明,還提出了“均平”的口號。公元880年占領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并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齊”。但3年后黃巢兵敗自殺,唐亦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黃巢雖粗通筆墨,但和曹操相比,沒有盜墓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文化的農民,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并不為過。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最蠢盜墓者??挖墳挖錯方向的黃巢

  7、危害最大盜墓者??撕毀《蘭亭序》的溫韜

  連武則天在內,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1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號“關中十八陵”(武則天與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而第一禍首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而乾陵保住不被盜掘,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危害最大盜墓者??撕毀《蘭亭序》的溫韜

  溫韜把許多珍貴的文物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陵后,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帖。

  8、最不義盜墓者??挖自家皇帝祖墳的劉豫

  北宋皇陵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劉豫本為北宋臣子,后降于北金政權。降順變節,本已不義,合伙盜掘陵墓,則更加不義。降金的劉豫被金國立為“大齊皇帝”,當了傀儡皇帝的劉豫學起了曹操,設了專門的盜墓機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記載的官盜機構。肥水不流外人田,劉豫還任命自己的兒子為“淘沙官”。

  據記載,劉豫盜墓很有一套,小墓直接揭頂,大墓則從陵臺一側挖洞,得手后不留痕跡,還放火焚燒,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屬建筑全都燒毀了。當時,偏居杭州的宋高宗趙構聞訊后大驚,急命河南鎮撫使翟興和民族英雄岳飛北上,趕走金兵,修復了皇陵。但不久又讓金政權控制了。

最不義盜墓者??挖自家皇帝祖墳的劉豫

  北宋皇陵與漢、唐帝王陵相比,陪葬品并不是十分豐富,但劉豫與粘罕仍視之如寶庫,這里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北金政權有意借毀皇陵之計,刺激南宋政權和漢人神經,而劉豫在其中充當了一個很可恥的角色,為后人鄙視!

  9、最沒道行的盜墓者??讓南宋皇帝陵毀尸拋的楊鼙真珈

  盜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楊輦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為一個出家僧人,本該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無道行。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記錄: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輦真珈帶人到陵區,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殺了羅銑。

最沒道行的盜墓者??讓南宋皇帝陵毀尸拋的楊鼙真珈

  被楊輦真珈盜走的寶物有,徽宗陵的“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銹管”,高宗陵的“真珠戲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齒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獵晴”,度宗陵的“玉色藤絲盤”、“魚景瓊扇柄”,還有大量金銀。

  在毀陵盜物之外,最令人發指的是,楊輦真珈將帝、后們的骨骸全部掘出,棄之荒野。南宋皇帝至死也無一人能回到祖陵處,反遭陵毀尸拋。時人唐玨看不下去,召集鄉人用獸骨置換收藏帝后尸骨。史書《南宋諸陵圖》記載,最后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將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歸葬原處,重修皇陵。

  10、最荒唐盜墓者??挖遍荊州的陳奉

  盜墓盜到了自己主子,打起當朝皇帝祖宗陵墓的主意,看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樣的荒唐事在明萬歷年間偏偏就發生了。陳奉為太監,萬歷二十七年奉朱翊鈞旨意去湖廣征收礦稅,陳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無惡不作!睹魇贰贩Q他是“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陳奉盜墓歪念是受鄉民盜掘李林甫之妻楊氏墓“得黃金巨萬”啟發,將荊州境內墳墓全都盜掘了。巡按御史玉立賢上奏,大學士沈一貫上言,朱翊鈞全都置之不理。顯陵是朱翊鈞曾祖父、恭睿獻皇帝朱祜杭和曾祖母蔣氏的合葬墓。顯陵規模宏大,陪葬不薄。

最荒唐盜墓者??挖遍荊州的陳奉

  陳奉以開礦作掩護進行盜掘,兩年后離開湖廣時,運載財寶的舟船首尾相連,長達數里。一個宦官敢盜掘當朝皇陵,當然是得到了朱翊鈞的默許,為皇帝斂財,不然陳奉的荒唐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有人稱,朱翊鈞的定陵被發掘掉,也是一種報應。

  11、權力最大盜墓者??“盜木”的乾隆

  盜墓與一朝之君聯系到一塊,或許不少人都可得覺得意外?在古今盜墓者中,乾隆該算是權力最大的一位盜墓者。

權力最大盜墓者??“盜木”的乾隆

  乾隆盜墓對象是明“十三陵”,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而是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顯得很文明。乾隆盜墓堪稱一奇,民間廣為流傳“乾隆盜木”的故事。

  據說是乾隆因為看上了朱棣長陵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拆毀。經劉墉(劉羅鍋)、紀曉嵐等人的勸阻,乾隆皇帝才放棄了拆長陵的念頭。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毀了永陵的大殿,換下該殿的楠木,用于建設自己裕陵。

  清朝皇帝自順治始,多有“盜木”習慣,用于修筑宮殿、陵,康熙、雍正都干過拆毀明代建筑建陵的事情。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則只有乾隆。乾隆的裕陵后來遭到孫殿英的盜掘,不知是不是一種報應?

  12、最現代的盜墓者??“東陵大盜”孫殿英

  民國初年的軍閥盜墓,加重了盜墓之風。孫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戰功也無,但賭技超群,盜墓時身份是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后被譏為“盜墓將軍”。當時,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用炸藥炸開慈禧的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裝了30車。僅從兩個綠皮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在白銀500萬兩。

  孫殿英的劣行傳出后,舉國震驚。為逃脫罪行,孫殿英上下打點,從乾隆墓中盜得的九龍寶劍、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一批名貴的古玩、字畫等,送給了蔣介石、宋美齡;慈禧的枕頭“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一枚寶劍送給了何應欽;閻錫山則得到了50萬兩黃金。

慈禧靈柩

  孔祥熙、戴笠等關鍵人物也都得了孫殿行賄的寶物,從而得以逍遙法外。孫殿英后來當了漢奸,任偽軍副司令,日本投降后,又變成了“國民黨先譴軍”。

最現代的盜墓者??“東陵大盜”孫殿英

  1947年孫在河南湯陰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一年后病死于獄中。據說在孫殿英被俘后,解放軍從他隨身帶的兩只箱子里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珠寶:一個箱里收藏的玉石西瓜,全是由珍寶玉石做成;另一箱里收藏的寶劍,劍柄鏤金雕玉,傳是三國時名將趙子龍的遺物……這些都是從清東陵內盜來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56342.html

相關閱讀: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