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心講和
自662年龜茲棄唐投蕃,蘇海政統率的唐軍為了茍且逃生,竟然臨陣以軍資賄賂蕃軍開始,在其后的數十年間,大唐在西域和河隴兩條戰線上喪師失地,被吐蕃人打得節節敗退,領土大塊丟失,先后于西疆戰沒的將卒多達四五十萬,受傷、潰散者不計其數,隨軍的民夫更是折損了數百萬之多。
在頻頻敗績、飽受欺壓之下,實在受不了凌迫的大唐最終采用了自己的殺手锏??和親,繼文成公主之后,又于710年將金城公主進獻給吐蕃國主,并在一年后又割讓了黃河河西九曲之地。盡管史官們巧舌如簧,將割走的九曲之地美其名為金城公主的陪嫁,說是什么供公主洗浴所用,但這種自欺欺人的說法是如此地荒誕牽強,恐怕連小孩子都騙不了,人人皆知是在以曲言為屈辱割讓領土的大唐遮羞。
盡管唐朝送女人、割土地,行為極盡卑屈,但國與國間的關系素以實力為基礎,因此金城公主入藏根本無法改變唐、蕃兩國的實質關系。吐蕃在得到九曲之地后,取得了戰略和地理上的雙重優勢,再次入侵大唐本土時,便有了一塊絕佳的踏板;而且九曲之地土壤肥良,農耕產出極豐,吐蕃的農耕經濟因之大幅提高,國力日強,此后更是連年攻打大唐。
幸好此時的唐帝國也進入了自身唯一真正強盛的時期,在一代英主李隆基上臺后,大興改革,廢除了唐太宗在急功近利的動機下推行的弊端重重的府兵制,唐軍漸漸由職業農夫變成了職業戰士,戰斗力迅速提升,大大緩解了唐朝之前一敗涂地的頹勢。然而好景不長,當鎮國的七萬安西唐軍覆沒于怛邏斯,二十余萬內地唐軍又先后喪于滇南之后,唐朝的情勢再度變得極為不妙,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更令其一蹶不振。等到763年連首都長安都被輕易攻陷之后,弱小的大唐對遠比自己強大的吐蕃已經是怕到了骨子里,779年唐德宗剛一即位,為了避免再被吐蕃痛打,便馬上主動遣使,謀求與吐蕃和盟。
事實上,迫于大食、回紇等國強大的軍事壓力,蕃軍主力此時均屯駐于自己的西疆,在河隴地區的駐軍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二、三流的部隊。在《全唐文》卷434中,記述了潤州節度使韓?在786年的一封上書,其中詳細描述了吐蕃在河隴地區捉襟見肘的窘境??“聞其近歲以來,兵眾寢弱,西逼大食之強,北病回紇之眾,東有南詔之防,計其分鎮之外,戰兵在河隴者,五六萬而已”。事實上,早在清水盟約締結之前,入蕃使崔浣便已通過秘查偵知了吐蕃人的虛實,并且明確地奏報唐廷:此時吐蕃在河隴地區的駐軍僅有五萬九千人,其中只有不到三萬是能戰之師,“余悉童幼,備數而已”(《舊唐書》卷19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95760.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