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呼和浩特市的老行當:莊戶買賣和老倌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不少過去城市中的老行當消失不見,但有關這些行當的故事依然流傳在很多老市民的口中。呼和浩特市舊時稱為歸綏,由綏遠城和歸化城組成。從現在的商業中心中山路一直向西行走,來到北門十字路口再向南,就是當時呼市最繁華的大南街、大北街。建國初期,這里有許多商鋪老字號,而老行當的從業者也大都聚集在這一帶,其中就有莊戶買賣的從業者和走草地的人。

莊戶買賣——專門種地的佃戶

"在過去,歸化城是商戶聚集的地方,是典型的商城",市民王蒙回憶起呼市過去的樣子時笑著說:"現在人們一說大北街、大南街的,其實那兩條街南北長不過三里許,寬不足十米,就是商戶極為密集,像模像樣的就有百余家,大家買東西都要往那頭去,歸綏城里半數以上的字號集中在這兩條街上。這里有茶行、店行、借貸行,以及駝行、老倌、牙紀和莊戶買賣與陸陳行等有名氣的行業。

王蒙介紹,"莊戶買賣"只是本地人對這個行當的稱呼,到了后山人們把買賣兩個字省了,直接叫"莊戶",還有些靠近蒙古國的地方管這叫"地畝行",也能算是一個行業。至于他是做什么的,說白了和今天的農民工差不多,只不過不是務工,而是背井離鄉、春去冬歸到幾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去務農。

說起莊戶買賣,就不能不提莊頭地、香火地乃至后來的戶口地。

清康熙皇帝當政時期,蒙古準噶爾部在噶爾丹的統治下,準備發動南犯中原。于是康熙皇帝率軍北巡來到歸化城,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準備工作,其中的一項措施,就是用"跑馬圈地"的形式,在黑河流域圈占了大片土地,"添設糧莊十三所",這就是當地人常說的"十三圈莊頭地"。圈定了十三圈莊頭地后,即"于各莊頭子弟及殷實莊丁內,選充莊頭,各給地十八頃。每莊歲往征米二百石,由歸化城都統征收,儲本處旗倉"。"莊頭地"就是為綏遠城八旗兵種植軍糧的土地,往往由官方機構直接雇傭"跑青農民"耕種;除了莊頭地,還有"戶口地"則純屬于放墾期間衙門上分給本地滿族、蒙古族牧戶的土地。

地是有了,種地就是另外一回事。當時的滿族人世代以兵營為家,根本不會經營土地,對于蒙古族牧民來說,官府給分的工地養活牲畜不夠大,改為農耕又沒有相應的技術,多半出租給會種地的農民。于是莊戶買賣的生意應運而生。

精明的商人們看到了商機,干起招攬農民來打工種地的買賣。幾間大房一起,比起商戶來倒是更像簡陋的旅店。土坯房子里面除了一個碩大的鍋臺外,兩側盤上兩盤能睡二三十人的大炕,就算一個"板申",呼市人也管這叫"對兒伙房",到了后套地區則稱"牛犋"或"公中",這就算開張了,招佃農來種地,來務農的又以山西農民為主。

外頭的農戶來呼市種地,當然也要簽合同,按照地里的收成事先得說好"三七"還是"四六"分。這沒有死規定,得根據土地的好壞和字號掌柜的大方程度定。佃農們一旦和柜上產生了契約關系,就得從春耕一直干到秋收之后,這期間籽種、農具都由負責莊戶買賣的店家掌柜提供,不能中途退出,直到糧食收獲。其實跑來務農的農民雖然收獲了糧食,卻無法把打下來的糧食運回老家去,莊戶買賣的店家就將打下的糧食換成牲畜方便運輸,農戶可以將牲畜趕回去。

不過掌柜們做莊戶買賣的活也不輕松,他們還要負責莊戶人的一日三餐,一般來說每天早晨由掌柜供應稀粥炒面,中午是莜面、蕎面、豆面輪換著吃,這些糧食均要秋后從莊戶人的收成中扣除。

從春耕到秋收,當時一個勤懇工作的農戶辛苦一個豐收季節就能和商戶換回三五十只蒙古羯羊,趕著回山西或陜西老家過年,到時候再把羊賣了即可。而做莊戶買賣的商家把收回的大量糧食屯集起來,專門給跑遠道的駝戶補充給養。

老倌車——走草地的人

老呼市還有一種行業,人們叫他"老倌車",意思是"走草地的人",他們有點像現在搞邊境貿易的商戶,不過規模不大,是由一頭牛拉的旱板牛車。人們把專門管理、役使黃牛拉車的車倌稱為老倌,他們驅趕駕馭的牛車就叫做老倌車。

老倌車不同于普通牛車,它比普通牛車更寬、更長、更結實,用樺木或榆木做成。每輛老倌車由一頭草原黃牛駕轅,駕轅的牛不是一般的草牛,而是專門喂養糧食、酒糟的犍牛。犍牛體壯力氣大,比較皮實,路途上很少生病,耐饑渴程度僅次于駱駝。老倌車上除了裝有磚茶、布匹、米面、生煙、蒙古靴、雜貨、金銀首飾、珠寶玉器外,還有大量的酒、油,雞蛋等。

"火車快,出不了大門外,牛車慢,一年一趟大囫圇"。"南面山,北面山,中間夾個大河灘。"這都是老倌們的口頭禪。

老倌車的組織形式跟駝行類似,主要和蒙古、俄羅斯做生意。這些"走草地的人"先由歸化城往張家口拉運皮毛,在張家口卸完貨后裝上茶葉送往外蒙古的庫倫(現在的烏蘭巴托),這些茶葉又由駐庫倫的中國商號轉運出口至俄羅斯,而老倌車們從庫倫裝上木材返回歸化城,來回帶貨,絕不空走。

走遠路的生意不好做,都講究一個組織。每一百輛車為一個商隊,人們稱之為"一頂房子",車與車之間首尾相接。就是把后面的牛韁繩拴在前一輛車的尾部,每十五輛牛車穿成一串兒,由一個車把式照料。每輛車上拉四箱茶葉和牲口路上所需的草料或車把式的日常用品,再多就載不動了,不像現在的大卡車一拉就是幾十噸。有的大戶人家能擁有幾頂房子。車隊為防范匪人路劫,牛車少的人家常常幾戶湊成一頂房子或數頂房子搭伴而行。

老倌車隊出發時,要舉行祭牛儀式,準備出發的老倌車都按各自所屬的"房子"集結在一起,領房人帶領大家祭牛。祭牛儀式很簡單,人們在寬敞處擺幾張高桌,中間高桌上置一尊香爐,兩邊高桌上堆滿各式供品。領房人焚香后,用五尺長的一條紅布系在牛角上給頭牛披紅掛彩,人們依次跪地給頭�?念^,祈求平安。最后,把上供的點心掰碎分別喂給準備出行的牛吃。隨后,在領房人高亢地吼一聲"走?",車隊便"吱吱呀呀"地出發了。

路上很多地方都沒有什么人煙,更別說旅店了,只能挑選有水的地方"打尖",伙計們支開帳篷、生好火,待其他人各自照料完自己的牲口都回帳篷里過夜,外面的車輛、貨物、牲口自然有狗群看管,這樣人們才可以好好休整。

老倌車的經營業務不少,除了往庫倫運茶葉外,再就是從張家口、北京、天津、太原往歸化城轉運布匹,也往北面察哈爾牧區蘇尼特左右旗、阿巴嘎旗等地轉運布匹綢緞、糧食鐵器等日用品,但主要還是往庫倫轉運茶葉。當時草原上一隊隊的老倌車也是一種獨特風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1474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朱德的故事五則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