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歷史豐碑,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永恒的集體記憶?谷諔馉幵谥腥A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
抗日戰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歷史地位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悠久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步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面對苦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從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到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從太平天國起義、戊戌維新,到矢志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拋頭顱、灑熱血,以堅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譜寫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侵略、反壓迫斗爭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繼續,是一場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反對法西斯強國實力不對稱的戰爭。當日本侵略者大舉進攻、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難之際,中國人民集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以各種形式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并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箲饎倮麖氐紫此⒘私倌曛腥A民族的恥辱,改變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凌的屈辱地位和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悲慘結局,找回了民族自尊與自信;抗戰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中國作為聯合國主要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積極參與戰后國際秩序的締造,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崇高贊譽;抗戰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砥柱中流,提出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從而獲得全國人民的廣泛擁護和支持,為建立新中國和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中華民族宛若鳳凰涅?而浴火重生,開啟了民族復興新的歷史征程。在四年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同志豪邁地說:"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站起來了。"
抗日戰爭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血淚史,更是一部抗戰精神的鍛造史。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徑,中國猶如猛醒的睡獅,迸發出民族覺醒的無窮威力,激發出民族團結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民族精神的恢宏氣勢?谷諔馉庤T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抗戰精神成就了抗戰勝利的歷史偉業。
抗戰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既是對抗戰精神內涵的全面闡釋,也是對抗戰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的群體意識。在中華民族命懸一線的危難時刻,舉國上下、男女老幼齊抗爭,用血肉之軀筑成抵御日寇侵略的鋼鐵長城。北京密云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義無反顧地把丈夫和五個孩子送上抗日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昭示了為民族生存而毀家紓難的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崇尚氣節,威武不屈、貧賤不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箲饡r期,中國人民面對強敵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楊靖宇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信念為抗日獻出生命,他的遺體被日軍解剖時,胃里凈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展現了為民族尊嚴而舍生取義的崇高氣節。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但在國家存亡、民族續絕的危急關頭,中華兒女卻從來不畏強暴。在慘烈異常的抗日戰場,中國軍民冒著敵人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威脅毫不退縮,奏響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英雄事跡,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有著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中華民族也是一個信念堅定的民族,飽經滄桑卻自強不息,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谷諔馉幍臅r間之長、地域之廣、烈度之大是空前的,而中華民族表現出來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之強更是空前的。面對日本侵略者征服和奴役中國的圖謀,中華民族迅即凝聚起抗日御侮的共同意志,筑造起保家衛國的銅墻鐵壁。從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國軍民屢挫屢戰,永不言敗,展示了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在抗戰精神形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擔綱抗日救亡時代先鋒,創造性制定抗日戰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谷彰褡褰y一戰線是凝聚民心民力贏得抗戰勝利的光輝旗幟;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是贏得抗戰勝利的指導方略;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的配合和支援是贏得抗戰勝利的獨特戰略布局。因此,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偉大斗爭實踐的精神結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贏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
正是經受了這種精神的洗禮,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成功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書寫了驚天動地的壯麗史詩,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重溫抗戰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用抗戰精神激勵我們勇擔歷史責任,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要堅持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實踐,是我們黨和人民95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我們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要傳承中國精神。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民族精神始終是激勵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而抗戰精神,則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這座熔爐中的淬煉和升華。現在時代變了,但抗戰精神的內核一直沒有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好抗戰精神,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充實和豐富中國精神的內涵,使之成為引領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踏上振興中華民族奮斗征程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要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近代中國的苦難與輝煌表明,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戚與共、息息相關。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攜手共進,從而匯集起中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和海外華人華僑炎黃子孫的無窮智慧和磅礴力量。
抗日烽火已然遠去,但抗戰精神成為永恒。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14752.html
相關閱讀: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