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機密檔案:1971年林彪指示兒子炸死毛主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林彪對中央批陳整風運動采取“不表態、不參加、不講話”的姿態。這三個“不”,加劇了毛澤東與他之間的矛盾

1971年初,北戴河的海邊寒風呼嘯,這塊度假勝地一片肅殺。夏日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的海岸線,此時顯得格外空寂而遼闊。

中央領導人用來消夏避暑的別墅區里,除了一些工作人員看管空房子外,很少再見首長們的身影。但是林彪卻在最為清淡的季節里住進自己遠離海邊,也遠離其它領導人的北戴河東聯峰山蓮花石旁的別墅。此別墅也叫蓮花石別墅,又因在北戴河直管理處別墅樓中排序96號,亦名96號樓?伤c毛澤東的95號別墅相距甚遠。因為林是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故而別墅也被親密地連了號。不過當地老百姓還是喜歡直呼其“林彪樓”。

這座樓是林彪如日中天之時修建的,按照林彪提出住得離熱鬧的地方遠點,離其他首長遠點,離海邊遠點的“三遠點”要求,最后選址在原蓮花石公園內,一處被大火燒毀的“松濤草堂”舊址上,1969年完工。

這個青灰色工字型二層小樓,外觀很普通。但內部設施頗具匠心。室內墻壁極為寬厚,木質門窗非常堅硬,窗戶全部用厚重的紅色落地窗簾遮掩,密不透風。一樓分別有林彪和葉群的臥室、盥洗室和辦公室,林彪臥室可以放映電影。在一樓轉角處有一室內游泳池,是專門為葉群設計建造的。林彪因為戰爭年代負傷,傷到了中樞神經,從此怕風怕水。所以在他的別墅可以看見一處特殊的設施——一個帶有屋頂天窗的日光浴室。

林彪經常躺在天窗下的大躺椅上閉目養神,既享用了溫暖的陽光,又躲開了風雨侵襲。這個天窗下的咫尺寸方世界不僅是林彪修復傷病的地方,也是思考問題的地方。去年離開廬山是非之地之后,他需要一個地方“療傷”,那么,這個天窗下便是他的心靈理療站,太陽再次給予了他溫暖的安撫。

然而,這個世上并不是陽光下的一切都是光亮的。陽光投在林彪干枯的身體上,他內心卻心灰意冷,溫度降到冰點。

自從在廬山他與毛澤東之間關系陷于僵局后,冰冷的氣氛就一直揮之不去,籠罩在他們的周圍。即使1971年新年的鐘聲也沒能讓林彪的心情好起來。

新年一過,中央又開始了“文山會海”的日子。

從1月15日到2月5日,周恩來一連主持了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商討各地傳達貫徹批林整風問題。

2月19日,周恩來致信毛澤東匯報近日工作安排;當日,毛澤東在信上批示:“都同意。請告各地同志,開展批陳整風運動時,重點在批陳,其次才是整風。不要學軍委座談會,開了一個月,還根本不批陳。”(注1)

毛澤東這個批示可謂是語詞嚴厲,誰也不敢再走和風細雨、以維護團結為大局的泛泛批判之路了。第二天,即20日,周恩來就根據毛澤東19日批示精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關于擴大傳達反黨分子陳伯達問題的通知》。

這樣一來,中央進行的“批陳整風”運動,大有層層推進,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態勢。

陳伯達為何倒臺?毛澤東要整誰的風?林彪應該比誰都心知肚明。

按照戰爭年代的習慣,林彪總是喜歡計算交戰雙方的力量對比。這場仗能打還是不能打?都在他計算后得以決定。這次與毛澤東較量,肯定是難勝算的……可是林彪為人個性極強,從不服軟,曾在疆場上征戰廝殺了大半生的他說什么也不承認自己有錯。不管毛澤東如何旁敲側擊,他都一概裝聾作啞,絕不公開站出來檢討。

林彪讀史時總結出來的“與其坐待而亡,不如起而伐之”的體會,他打算付之于實踐,并且依靠自己的兒子林立果作為他手中與毛澤東最后攤牌時的“殺手锏”。

實際上,林彪早就開始開始培養林立果。還在”文革”之初天下大亂的時候,林立果就被送到吳法憲所掌管的空軍“鍛煉”,隨后又迅速入黨提干,并且在空軍內部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很快就形成了以他為頭的名為“調研小組”的小圈子,發號施令,權力極大,儼然成為整個空軍的太上皇。廬山會議期間,林彪還特意把林立果帶上山,要他在政治斗爭中磨練。讓年輕的“革命后代”親眼目睹了一場“大有炸平廬山,地球停轉之勢”的黨內路線斗爭。

廬山會議一結束,身處險境的林彪就想到了林立果這顆“棋子”,而林立果幾乎不需要問為什么,就迅速進入角色。在毛澤東著手發動批陳整風運動之際,林立果決定把空軍司令部的“調研小組”改名為“聯合艦隊”,開始加緊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北戴河等地設立了秘密據點,搜集情報,訓練骨干。

二月下旬,面對毛澤東咄咄逼人的攻勢,林彪終于下定決心,準備在迫下得已的情況下,采取非常手段來捍衛他本人的接班人地位——他授意林立果“先搞個計劃”。

林彪望著這個酷似他容貌的兒子,一字一頓地告誡說:“南唐李后主有兩句詩:幾曾識干戈,垂淚對宮娥。他就是因為不懂得武裝斗爭的重要性,所以才亡了國。這是前車之鑒。我們不能—束—手—待—斃!”(注2)

此時林立果28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豈能眼見父親落到如此境地而坐視不管!他根據林彪的意圖,3月23日在上海召開“聯合艦隊”骨干成員開會,研究制定出了《“571工程”紀要》。

《“571工程”紀要》能否幫助自己度過歷史少有的政治難關,恐怕花了一輩子時間都在計算勝敗的林彪,此時都沒有算勝的把握!

怎么辦?林彪還需要一段時間“隱其形”。他決定在羽翼豐滿之前,繼續表面上維持“主席劃圈我劃圈”的“緊跟”姿態。但是他已經留出了自己的底線,那就是絕不公開認錯!他認為江青、張春橋一伙現在正苦于找不到廢黜他的借口,如果一旦公開認錯,那就正好落入圈套。林彪干脆采用了緘默其口的方法,三十六計走為上,離開北京,避開風頭。

同林彪心思相反的是周恩來。

周認為,只要林彪向毛澤東低頭認個錯,服個軟,事情也許就了結了。而這種硬頂的做法只會使情況更糟。但由于林彪是黨內的二把手,性子又很倔。周恩來不便直言明示,只好盡可能地從旁緩和僵局。

毛澤東似乎很有耐心地等待著林彪表態,這一等就是半年之久。這半年里,毛澤東對陳伯達和林彪及其同伙們是區別對待的。盡管林彪始終不公開作自我批評,根本不參加“批陳整風”匯報會,但是毛澤東卻不能因為林彪“不表態、不參加和不講話”而把他拉下“副統帥”的交椅。

毛澤東的耐心與威望受到空前的挑戰與考驗!

失望一天天地加碼。

失望與希望交替中,毛澤東還在用各種方法促使林彪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從下面一組日程安排可以看出毛澤東期待“浪子回頭”的良苦用心。

——3月23日毛澤東通過江青轉告:由周恩來、康生、江青先商量一下,給黃永勝等人創造一次機會,讓他們在一定范圍內作檢討,不要再失去機會了。

——23日下午,周恩來與康生、江青商定再召開一次中央批陳整風會議,進一步批陳,并聯系自我教育。匯報給毛澤東后,毛澤東提出,此事應向林彪匯報。

——24日,毛澤東對黃永勝等三人檢討作批示,認為“寫得都好”,“以后是實踐這些申明的問題”。

——24日下午,毛澤東約周恩來、康生、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紀登奎、李德生和汪東興談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檢討問題,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次事情(指1970年的廬山會議)就出在沒有調查。同時提出,吳法憲、葉群二人也需要重新寫檢討。(注3)

——25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毛澤東談話內容。同日,約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開會,商量按毛澤東意見修改黃永勝等三人的檢討問題。

有了毛澤東的明確態度,周恩來從中周旋,協調關系,修復裂縫就顯得比較從容。

——26日,周恩來派專人將黃、李、邱三人檢討送到了北戴河林彪住處。

中央準備召開的批陳整風匯報會,其實就是一個劃清界限會,一個表態是否與黨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的會。這個會議暗含的幾個方面的內容都關乎每一個在任領導的黨性大節。一直在毛澤東與林彪之間協調關系的周恩來決定親自前往北戴河,與林彪好好溝通一下,請他在春暖花開時回北京參會,給他一個正本清源,扶正形象,修復與毛澤東的關系的機緣。

眼看僵局可能打破,有了再次“團結起來”的希望,偏偏這個時候,事情發生了令人意外的變化。

周恩來在北戴河碰了林彪一個“釘子”,由此也標志著毛澤東對林彪一伙的容忍達到了極限

北京方面緊鑼密鼓張羅召開中央批陳整風匯報,而躲在北戴河的林彪卻依然沉默不語。

林彪始終像一塊飄浮不定的云,誰也琢磨不透云朵里包藏的是春雨還是冰雹。對此,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周恩來都要搞個明白。

周恩來將此行告知毛澤東:他準備在3月30日和31日兩天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李德生、紀登奎前往北戴河林彪處匯報工作。

毛澤東點頭同意了。他批示“此事應向林彪匯報”,目的就是想打探林彪的動靜。

周恩來這次去海邊探訪林彪,成為毛澤東非常關注與期待的焦點?梢哉f,這是他等待林彪“幡然醒悟”的最后一道心理底線。

周恩來和黃永勝等六人在北戴河林彪處談話,主要匯報了批陳整風幾次會議的情況、毛澤東對批陳問題的多次批示和談話,以及擬召開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的安排等。同時,周也介紹了葉劍英帶領專案組在廣東調查陳伯達的情況和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嚴重問題。

林彪陰沉著臉聽罷匯報后表示完全擁護毛澤東自廬山會議以來的一系列指示和工作部署,對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三人的檢討“很高興”,并要求吳法憲、葉群“重寫一次書面檢討”。他還很震驚地表示:絕沒想到陳伯達問題那樣嚴重,這次把陳揪出來,是“很大勝利”,“完全同意”中央召開批陳整風匯報會議,把批陳引向深入。談話中,林彪對自己的問題避重就輕作了一點自我批評,承認自己也“犯錯誤”,是個“炮筒子”,“講話有氣,脫口而出,放了炮”,被陳伯達“利用”了。林彪還為其在廬山會議上講話作了辯解。

談話到最后,林彪一臉苦相,訴說自己身體諸多不適,不能出席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

周恩來感到很意外,許久沒有說出話來。

林彪拒不出席會議。周恩來既焦急又無奈。

毛澤東對林彪的態度由此轉向,結束了“等待”。

——4月1日,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與林彪談話情況,匯報時他盡量為林彪說些好話 ,但是林彪不回京參加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的事實卻無法回避,盡管周恩來小心翼翼地選詞擇句說明林彪不來參會的理由。

周恩來匯報一結束,毛澤東一改先前對林彪下屬所持比較溫和的態度,橫眉冷對在場一同聽匯報的黃、吳、李、邱:“你們已經到了懸崖的邊沿了!是跳下去,還是推下去,還是拉回來的問題。能不能拉回來全看你們自己了!” 所有在場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驚懼不已。(注5)

——4月11日,毛澤東又把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三人的檢討書與吳法憲、葉群重新寫的自我批評材料一同批給政治局,建議政治局“作適當處理 ”。

毛澤東的容忍達到了極限。

——4月14日,毛澤東決定在1971年1月改組被林彪一伙控制的北京軍區之后,再派人參加軍委辦事組。打破了由林彪親信把持軍委辦事組的局面。并且決定中央召開批陳整風匯報會時,把黃永勝、吳法憲、葉群、邱會作、李作鵬的檢討及毛澤東相關的全部批語在會上散發給大家。

毛澤東的舉措,陡然升高了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召開前的緊張氣氛;那幾個被毛澤東點名批評的同伙,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向林彪頻頻告急。

林彪依然躺在日光浴中迎著刺目的日光與窗外燦然的春意,苦思冥想....。。想到最后,終于橫下一條心——硬頂到底,以求絕境逢生!

他一方面給黃永勝、吳法憲等人吃定心丸,要他們穩;另一方面又不加掩飾地對調子越來越高的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公開表示不滿。在毛澤東對周恩來就這次會議安排問題的請示報告上批示“同意”后,林彪一改以往畢恭畢敬的姿態,只是讓秘書寫上“完全同意主席批示和會議安排”,并公然注明“遵囑代寫”的字樣。

到此為止,毛澤東與林彪 “正副統帥”不僅神離,貌也離了。

對林彪失望的同時,毛澤東卻看到了美國傳來的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42404.html

相關閱讀: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