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朝廣州知府的收入:僅灰色收入就達上萬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眾所周知,清朝官場是很腐敗的。江湖古老相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碑斏先曛,能貪十萬銀子。江湖古老又相傳:“不貪不濫,一年三萬!奔词故窍率植荒敲春莸牡胤焦,一年也有三萬兩銀子的進項。

  清朝地方官的收入真有這么高嗎?替他們算算賬就知道了。

  壹 基本工資有多少

  地方官這個概念很大,上至總督、巡撫,中至布政使、按察使,下至知府、知縣,統統都是地方官。他們的級別相差很大,總督屬于正二品(若帶尚書銜,則為從一品),巡撫和布政使屬于從二品,按察使屬于正三品,知府屬于正四品(乾隆朝降為從四品),知縣屬于正七品(也有少數六品知縣和七品以下的代理知縣)。

  滿清入關后不久就制定了文官俸祿條例,二品官每年能領俸銀155兩、祿米155石,三品官每年能領俸銀130兩、祿米130石,四品官每年能領俸銀105兩、祿米105石,七品官每年能領俸銀45兩、祿米45石。這一工資標準是順治十三年(1656年)制定的,直到清朝滅亡都沒有大的調整。也就是說,差不多在整個清朝,知府一年的基本工資只有105兩銀子和105石大米,知縣一年的基本工資只有45兩銀子和45石大米。

  “石”是容量單位,清朝一石是103500毫升,大約裝米80公斤。清朝米價變動很大,最初官方強行規定一石大米等于一兩銀子,但實際米價在上下波動,如1863年6月14日英國人赫德打聽到的上海米價是每石2.6兩銀子(參見《赫德日記(1854-1863)》),而1736年夏天廣東米價卻便宜到了每石0.23兩銀子(參見《乾隆實錄》卷1),前后相差十倍不止。為了便于換算,我們仍然采取“每米一石折銀一兩”的官方規定。經過換算,清朝知府每年的基本工資是210兩銀子,知縣每年基本工資90兩銀子。

  我們知道,知縣就是縣長,那么,知府是多大的地方官呢?大體上說,它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的市長,關于其職權,《清史稿·職官志》有載:“知府掌總領屬縣,宣布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奸。三歲察屬吏賢否,職事修廢,刺舉上達,地方要政白督、撫,允?行!奔唇y管轄區各縣的文化、教育、司法、上令下達等行政工作,沒有兵權,也不能直接任免知縣,但是在三年一輪的知縣大考核中擁有決定權,可以影響知縣的升遷和任免。

  清代的廣州府,管轄的范圍頗大,達14個縣,范圍包括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計有:南海、番禺、順德、東莞、從化、龍門、新寧(約今天的臺山)、增城、香山、新會、三水、清遠、寶安、花縣。

  貳 這些小錢不夠花

  美國人何天爵在《真正的中國佬》一書中描寫過清朝勞工階層的收入水平:“那些賣力氣的人,每天的收入只有5美分!币惶5美分,一年到頭不休息,也只有1825美分的收入。當時美元與紋銀的匯率是160美分兌換1兩銀子,故此普通勞工的年收入只有十幾兩而已。跟這些賣苦力的窮苦老百姓相比,知縣年薪90兩,知府年薪210兩,工資已經很高了。

  可官員不是苦力,苦力除了養活自己,最多只需要養活一個小家庭,而官員卻需要養活一個非常龐大的大家庭,這個大家庭包括他們的妻子、小妾、丫鬟、男仆,以及長期在官員任職地居住并時常去衙門里打秋風的親朋故交,以及官員們雇請的幕僚,也就是后來俗稱的“師爺”。

  清朝的知縣和知府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官職的儒生,他們精通八股,卻不精通職務,為了當一個合格的官員,他們必須雇請那些通文墨、懂會計、擅長處理法律糾紛的師爺來幫著自己做官。一個大縣的縣官至少要雇5個師爺,知府則要雇6個以上的師爺,這些師爺是不能吃財政飯的,必須讓官員自己掏腰包來養。著名的狀元實業家張謇早年就當過師爺,雇主開給他的年薪是120兩銀子,照此標準估算,無論知府還是知縣,每年都得在他的師爺們身上花費千兩左右的銀子。

  除了雇師爺,官員們還得雇長隨(男仆)。雇師爺是為了工作,雇長隨是為了面子——清朝官員極講面子,出門如不坐轎,會被人恥笑終生的。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領導能配公務車,公務車司機靠財政養著,那時候公務車(轎子)要自己買,司機(轎夫)要自己雇,朝廷給的只是政策,允許你花錢享受什么樣的待遇,而不是直接給你什么樣的待遇。按照朝廷給的政策,知縣坐“四人抬”轎子,要雇4名或者8名轎夫(轎夫累了需要換班),知府坐“六人抬”轎子,要雇6名或者12名轎夫。

  雇完了轎夫,還得雇廚子、雇門房、雇跟班、雇拿印的……據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一書考證,道光年間廣州某知府竟然雇了50個長隨,每人每月發放“工食銀”4兩,一個月要花200兩,一年要花2400兩,如果碰上閏月,還要再多花200兩,這還不算逢年過節打賞給長隨的紅包。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假如一個知府比較節儉,只雇了6個師爺和10個長隨,那么他每年要給師爺發六七百兩,要給長隨發四五百兩,兩者相加,一千多兩出去了。假如這個知府比較愛慕虛榮和貪圖享受,一連雇了10個師爺和50個長隨,則每年至少要花三四千兩銀子。前面說過,清代知府年薪只有210兩,這點兒工資連養師爺都不夠,又怎么能養活知府的老婆孩子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49895.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