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政治秘書李鴻章的成功秘籍:好馬也吃回頭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與曾國藩的關系淵源

  李鴻章,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安徽合肥東鄉人(今安徽肥東)。

  李鴻章少年聰慧,六歲入家館學習,后來又拜合肥名士徐明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扎實的學問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鴻章奉父命入京參加鄉試,次年順利中舉。二十七年(1847),又考中丁未科二甲進士。

  李鴻章赴京途中,曾寫下膾炙人口的《入都》詩十首,其中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可謂豪氣萬丈,志向非凡,因而為世人所傳誦。他還以詩言志,表達了“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的強烈愿望和好進之心。

  入京后,李鴻章在時任刑部郎中的父親引領下,不僅遍訪了安徽籍在京名人,得到他們的器重和賞識,而且因為父親與曾國藩是同科進士,兩人交情又很深的關系,李鴻章與其兄李瀚章便以“年家子”的身份投靠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

  從此以后,李鴻章不僅與曾國藩“日夕過從,講求義理經世之學”,而且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應付科考的八股文技巧,曾國藩一再稱其“才可大用”。李鴻章考取進士在翰林院學習任職期間,仍然經常向曾國藩請教問題。在丁未科進士中,曾國藩特別器重李鴻章、郭嵩燾、帥遠?、陳鼐四人,稱他們為“丁未四君子”。

李鴻章訪英國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由廣西殺進湖南,在家守制的曾國藩奉命幫辦團練。第二年,李鴻章也被征調回安徽老家,先后在呂賢基、周天爵、李嘉端、福濟等人幕府工作,協助他們辦團練。幾年下來,本想有一番作為的李鴻章卻被太平軍打得一敗涂地、無家可歸,落魄潦倒、走投無路之際,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師曾國藩,于是千里迢迢來到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縣),投奔曾國藩大營。

  李鴻章在江西無所事事地混了大半年之后,這匹“好馬”也吃“回頭草”,重新回到曾國藩幕府。曾國藩對李鴻章也“禮貌有加于前,軍國要務,皆與籌商”。說明此時李鴻章在曾國藩心目中的地位,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反而比以前增進和提高了不少。之所以如此,只能說明曾國藩不僅十分看重李鴻章的能力,而且對他能夠以個人的進退堅守自己立場的剛毅性格,也是非常欣賞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03237.html

相關閱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