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復粹(?-1657),字玉坡,號清六,山東煙臺黃縣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崇禎十三年六月至十四年五月(1640年-1641年)任大明內閣首輔。后仕泰昌、天啟、崇禎共四帝,人稱范閣老。歷任開封府推官、河南道御史、禮部左侍郎、大禮寺丞、東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太子太傅。
范復粹中進士后在河南開封任推官,崇禎元年進京任御史,在毛文龍是否遷移回內地等問題上對崇禎作了進言,極力為袁崇煥辯解。因告發董懋中等,受到崇禎賞識。
之后范復粹先后巡按江西,陜西,對兩地的財政、防務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受到崇禎褒獎再次回京在大理寺任職。不久竟直接升任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已大理寺之職代理刑部,進入內閣,為明朝罕見的提拔。 歷史
崇禎十三年六月,已然年邁的范復粹接替薛國觀任內閣首輔,數次因病或彈劾請辭,崇禎皆不允,十四年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極殿。后李自成攻占洛陽,福王遇害,范復粹漸感回天乏術,在借崇禎大赦天下之機釋放眾多被囚禁官員后,于五月辭職歸家。
明朝滅亡后,范復粹拒絕了為清朝做官的邀請,隱居在老家黃縣的盧山,于清朝順治十四年病逝。享年80余歲。
生平故事
在其為官期間,敢直言政事。明廷欲將駐守遼東的毛文龍部遷移內地,范復粹力排眾議,陳明利害關系,明廷采納其意見。范忠于職守,體恤民情,經常上書要求懲治貪官污吏,政聲較好。曾一度出任陜西按察使。崇禎十三年(1640),任內閣首輔,并于翌年被崇禎皇帝加封其為少傅加太子少傅。
崇禎十四年(1641)因病回歸故里。明亡后,范先后隱居盧山、石城山。清順治二年有詔優之,他以明朝遺臣自居,誓不與清廷合作,后卒于山林。范關心家鄉教育和百姓疾苦,崇禎五年(1632),捐銀百兩倡修黃縣學宮大殿,并代民請求郡守減輕龍山、黃山兩驛站百姓徭賦。其學識淵博,尤善詩詞,被《黃縣志》收錄甚多。
明代崇禎年間,黃縣(今龍口市)出了個內閣首輔(宰相)叫范復粹。范復粹為人正直,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后,被委任為開封府推官,崇禎元年升任御史。當時,遼東一帶經常遭受異族侵擾,大將袁崇煥整頓山海關防務,挫敗了滿洲努爾哈赤的進攻,立下赫赫戰功。有的朝臣不但不褒獎,反而大加詆毀。范復粹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充分肯定袁崇煥的功績。他說:“袁崇煥功在全遼,而尚寶卿、董懋中卻詆毀他,說他曾為閹逆(反叛的宦官)所庇護,持這種論調實在荒謬之極!庇捎诜稄痛馑钥陀^公正,受到崇禎帝的信任,被派往江西巡按。
初到江西,范復粹輕車簡從,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數月后,他將查訪的六件官府害民之事上報,經批準后一律廢止。另外,當時大厘郵傳積弊嚴重,削減過多,致使郵傳線路加長,給當地百姓帶來很多麻煩。他察覺后,下令增設郵傳,為百姓減輕了負擔。后來,范復粹又被改派陜西巡按。陜西土地貧瘠,可耕作之地極少,且旱澇病蟲災害頻仍,百姓們缺糧斷炊,被迫以泥土充饑,甚至發生“炊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的悲慘情形,社會秩序混亂不堪。范復粹到任后,四處走訪,賑濟饑民,還提出了“以任將、設防、留餉為治標,以廣屯、減賦、招撫為治本”的治策方論,受到崇禎帝的褒獎并被獲準推行。
崇禎十三年(1640)六月,范復粹被擢升為內閣首輔。對他的升遷,言官黃云師心懷不滿,陰陽怪氣地對崇禎帝說:“宰輔職位之高,權力之大,非一般人所能勝任。擔當此職者,必須具備才、識、度,三者缺一不可!毖酝庵,范復粹不能勝任。范復粹聽了很生氣,滿腹委屈地對崇禎帝說:既然我才、識、度三者都不具備,那就將我罷職得了。崇禎帝勸慰了很長時間,范復粹才打消了辭職的念頭。不久,又有御史魏景琦彈劾范復粹,說他才疏學淺,伴食中書,讓海內譏笑。崇禎帝把魏景琦狠狠地訓斥了一通,并下令降了他的官職。從此以后,很少有人敢當面彈劾范復粹了。第二年,范復粹又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成了太子的老師。
崇禎十四年(1641)五月,范復粹辭去首輔之職,回到黃縣老家安度晚年。
范學士淵博,尤善詩詞,留世的詩作有《海上行》,《石泉觀閣成》,《萊山院賡韻》,《盧山觀》,《盧山四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3006.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