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黑社會的演變史:竟是最早出現在法制嚴厲的明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中國早就有結社了,有組織的犯罪也早就有了。我們之所以說在明清之際形成黑社會,是因為當時已經有組織完善和具有一定活動力量的秘密會社出現,后世黑社會的組織形式、活動方式、思想意識多源于此。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當時的秘密會社如洪門(天地會)稱之為黑社會,因為這些組織最初建立時是包含有嚴肅的政治目的的,與一般的因牟利而促成的結社還是有區別的。特別是洪門最初結會的目的是“反清復明”,含有反抗民族壓迫之意,后來因為參與成員的變化,“反清復明”日漸成為一個口號或招牌,牟利才是日常活動的宗旨,漸漸演化為黑社會。

  古代牟利性的結社大多與游民密切相關。中國古代在經濟上是小農經濟,社會組織上是行政控制與宗法制度;行政控制相對較弱,但宗法網絡比較強。人的血緣關系依靠土地融合在一起,換句話說,也就是人的親緣、職緣、地緣關系全部都在他那一小塊土地上。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是最活躍的因素,太平時代,增長極快。人口增長,土地是個常數,必然有一些人從土地上被拋離出來。脫離了那塊土地,于是也脫離了相處了多年的親緣、職緣、地緣等關系,變成一身無所屬的游民。流動起來的游民是古代社會最難控制的人口,很讓統治者頭疼。

  明代初年對人口流動的控制非常緊。明太祖朱元璋本人就是游民出身,但他對游民現象深惡痛絕。從明朝建國一開始,對人實行強控制政策,離開家鄉都得要開路條,只有商人才允許在百里之內行動,但也不能走得太遠。

  限制老百姓流動的政策,對社會穩定起了作用。但是明朝施行的分封制度導致土地兼并加劇。皇親國戚、宗室勛貴霸占土地,建立莊園,使得大批農民失去土地,為生存而流亡。明朝建立五六十年,就有大批流民流亡四方。明正德年間,流動人口就超過一千五百萬人。這些流動人口中的許多人成為活躍在中小城市的游民。游民在城鎮里,弱者被人踐踏,強者則成為犯罪分子,我們仔細讀《阿q正傳》就能理解這一點。這些游民中的強者組織起來,不僅平民百姓心戰膽寒,就是官吏也怵他三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6555.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