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朝:皇帝與文官的戰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理學興起在宋朝,被當成正統的封建意識形態則是在明朝。明朝的文官們在接受了程朱理學的長期教育和通過標準化的八股作文考試后,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奉若神明,其虔誠性和狂熱性只有歐洲中世紀的教士可以比擬。除了四書五經,他們鄙視一切知識,除了通過科舉的進士,他們鄙視一切人。

明朝皇帝面對這群時刻以捍衛“天理”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其困難可想而知。漢唐宋三代都沒有碰見這樣的情況。由于文官集團是帝國的支柱,明朝皇帝又不象清朝皇帝那樣能依靠旗人,所以在整個十六世紀,皇權和文官集團的斗爭一直在別別扭扭中展開。由于皇帝擁有行政權,而文官擁有話語權,兩者的斗爭異彩紛呈,格外好看。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四位跟文官斗得熱鬧的明朝皇帝,他們是:

生錯了時代的正德皇帝;不能認老爸的嘉靖皇帝;只能裝啞巴的隆慶皇帝;堅決不上朝的萬歷皇帝。

生錯了時代的正德皇帝

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孝宗的嫡長子朱厚照,即后來的正德皇帝誕生了。由于孝宗皇帝只有張皇后這一個妻子,所以朱厚照生下來不到半年就被立為太子,據史書記載,其相貌奇偉,面質如玉,再加上孝宗只有這個兒子(孝宗次子早夭),自然深得孝宗和張皇后的溺愛。朱厚照少年時喜歡騎射,孝宗想治國安民也少不得武功,就沒有干涉。

弘治十八年,孝宗病危,就把大臣劉健、李東陽、謝遷叫到乾清宮,面諭道:“朕承祖宗大統,在位十八年,今已三十六歲,不意二豎為災,病不能興,恐與諸先生輩,要長別了!辈⒂H自握著劉健的手說:“東宮質頗聰穎,但年尚幼稚,性好逸樂,煩諸先生輔以正道,使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庇芯湓捳f得好“知子莫若父”,后來武宗行事果然不出孝宗所料。

孝宗死后,年僅十六虛歲的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少年天子自然要找點樂子。文官集團馬上來了精神,奏折如雪片似的飛來,大學士劉健把它們集中起來,搞了個精裝版,主要有五條內容:

一、皇帝單騎出宮,不帶隨從;二、皇帝在宮內亂轉;三、皇帝去北海劃船;四、皇帝喜歡打獵;五、皇帝亂吃零食。

然后,幾位老先生把這份精裝版奏折以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鄭重態度交給了武宗。


武宗忍了一段時間,又去行樂,另一位大臣楊守隨立刻苦諫道:“我聽說皇上去西郊打獵、南城登高、還在宮中練兵,這都不是天子應該做的!笨蓱z的人,他一定沒有讀過《漢書》的《孝武本紀》,看看一千多年前另一位少年天子的作為。

文官集團拿已經聽膩說教的皇帝沒有辦法,于是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皇帝身邊有小人,必須除掉這些人,國家才能生存!

武宗為太子時,已經寵信宦官劉瑾。劉瑾和他的七個朋友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邱聚、高鳳、羅祥等稱作八虎。給事中陶諧,御史趙佑等,看不過去就上表彈劾。武宗將原奏發回內閣討論,戶部尚書韓文和下屬討論時,為天子被小人蒙蔽大哭起來,郎中李夢陽建議他上表彈劾劉瑾,韓文毅然說道:“汝言甚是。我年已老,一死報國便了。”

于是兩人一起起草了份奏折,又叫了不少官員在上面聯名簽字。等武宗上朝時當面呈遞。武宗看完,不由的愁悶起來,退了朝不?奁,連中午飯也不吃了。躊躇了半天,派了司禮監宦官去內閣與大臣們商量,一日來回了三次,說自己準備將劉瑾等八人流放到南京。沒想到大學士劉健推案大哭道:“先帝臨崩,執老臣手,囑付大事,今陵土未干,遂使宦豎弄權,敗壞國事,臣若死,何面目見先帝?”謝遷亦正色道:“此輩不誅,何以副遺命?”于是大臣們群情激昂,非要將劉瑾等人處死方心滿意足。

武宗只好讓太監向大臣們求情說:“各位先生忠君愛國,所言甚是,但這幾個人跟我很久了,不忍心殺掉他們,這事先放一放。”大臣們堅決不肯答應。

這事一拖延,很快被劉瑾知道了,八虎半夜去在武宗面前痛哭,說是有人誣陷他們,武宗相信了小時的玩伴,很快,上書的大臣除了李東陽以外,全被強迫退休,而朝政大權落到了劉瑾的手中。

劉瑾是壞人是史書上有定論的,然而若是大臣們不堅持非將他處死而是流放的話,會怎樣呢?

劉瑾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正德五年,因為他牽扯到寧夏安化王謀反的事,被正德皇帝派宦官張永逮捕處死。

正德二年,明武宗搬出紫禁城,在西華門內另起大宅,名叫“豹房”。里面住著的并非是我們通常所知道的佳麗三千, 而是武宗從全國各地區召集來的樂師、軍官、道士、番僧等等,甚至包括一名葡萄牙人叫做火者亞三的。正德皇帝通曉音樂,他親自創作了由多種樂器合奏的《殺邊樂》;其另一種愛好是親自和老虎搏斗,有一次被虎抓傷休養了一個月才好。

但正德皇帝最喜歡的還是在宮廷里搞軍事演習,在其寵信的邊防軍官江彬的支持下,在宮廷里操練的士兵最多達到了萬人以上,正德皇帝經常穿著盔甲親自帶士兵們操練,呼喊聲和炮聲在紫禁城九門外面都能聽到。

正德皇帝白天練兵,晚上玩樂。文官集團對此憂慮萬分,多次上疏勸阻,武宗一概不聽。


不能認老爸的嘉靖皇帝

正德皇帝如果生在別的時代,他性格中好的一面也許能發揮出來,掩蓋住他的缺點。但他偏偏生在了程朱理學昌明的時代,被當做昏君載入史冊。他沒有留下一個子嗣,也沒有過繼任何一個侄兒輩作為兒子;饰焕^承問題出現了危機,群臣商議,將他皇族的一位堂弟從封地湖北鐘祥弄到北京,作為朱厚照老爸的過繼兒子繼承大統,是為嘉靖皇帝。最后才鬧出了把整個大明朝廷折騰得天翻地覆的“大禮議”事件。

“大禮議”是嘉靖朝最重大的一項政治事件,內容說明白了也很簡單,就是即位后的嘉靖皇帝朱厚?稱自己的伯父孝宗為父親還是伯父?稱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父親還是叔父?

這看起來好象是廢話,再糊涂的人也能夠搞清楚自己的老爸是誰,可是在封建社會,宗法制度要求“名份”必須正確,名份不正,王位合法性乃至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都要受影響。中國外國莫不如此,有心者可以研究一下,紅樓夢中探春為什么不肯認趙姨娘為母親?歐洲國王的私生子為什么不能繼承王位?朝鮮庶生子為什么連叫親生父親“爸爸”的資格都被剝奪。

言歸正傳,武宗死了后,內閣大臣楊廷和等人起了遺詔,以正德皇帝的口氣,讓武宗的堂弟弟,遠在湖北安陸府的朱厚?“嗣皇帝位”?僧敃r15歲的嘉靖帝說,我是來做皇帝的而不是來做皇子的,堅決不干,寧愿不進紫禁城,這下大臣們沒辦法,只好折衷一下,讓他從大明門進,以朝見太后即武宗的皇后嘉靖的堂嫂為名進宮。

卻說世宗即位后才過了六天,便下詔議祭祀興獻王,討論應上尊號。禮部尚書毛澄因為事關重大,就到內閣中向大學士楊廷和請教。楊廷和道:“足下不聞漢朝定陶王、宋朝濮王故事么?現成證據,何妨援引!泵沃Z諾連聲,立刻出來會合公卿臺諫諸官,一共六十余人,聯名上奏。他們認為嘉靖帝是首先過繼給伯父即已死去16年之久的孝宗做兒子,然后因為他的哥哥武宗死了沒有后代,他才獲得即位的資格。這樣自然要稱孝宗為爸爸,改稱自己的親爹親媽為叔父叔母。

奏議一上,世宗看了勃然變色道:“父母名稱,可這般互易么?”命令發回再議。

嘉靖帝認為自己只是繼位,而不是過繼給伯父當兒子,即“繼統不即嗣”。嘉靖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不可能給自己的堂哥哥當兒子吧,那么又憑什么拐個彎一定要給死去的伯父當兒子?伯父這個長房已絕,自己的爸爸也是憲宗的親兒子,自己是爺爺活著的孫子中年齡最大的,當然有資格自然繼承爺爺傳下來的江山,為什么非得給伯父當兒子,才有資格?

但文官集團不肯撤消自己的意見,皇帝的圣旨批示被大學士楊廷和原樣封好送回,再批再送回,如此一共封還圣旨四次。同時,僅楊廷和一人就在同期發奏章大約三十份,要求皇帝認可文官們的意見,嘉靖皇帝無奈下有屈服的跡象。

但是,這時候半路殺出一人,使局面急轉直下。


從早晨到中午,嘉靖帝多次派人勸說大臣們不要再鬧,沒人理他。明世宗終于大怒暴怒加狂怒,命令錦衣衛逮捕帶頭的豐熙、張?、余翱、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八人,一律扔進監獄。楊慎、王元正于是搖晃著大門大哭,群臣們一齊哭號,振蕩宮殿,全北京城都轟動了。明世宗愈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記錄所有這些大臣的姓名,抓住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只有大學士毛紀、石?,尚書金獻民,侍郎何孟春等,命令退下等待處理。然后流放帶頭的八人,四品官以上奪俸,五品官以下廷杖,編修王相等十六人,因杖受傷,先后畢命。

大禮儀事件終于告一段落,嘉靖皇帝借用暴力手段才壓服了群臣。但嘉靖皇帝和文官集團的裂痕,永久種下了。

嘉靖皇帝自從大禮儀事件后,對文官集團始終抱有不信任的態度,加上自己對道教的興趣越來越大。于是在嘉靖年間的中后期,明世宗不再上朝,他將日常行政事務全部交給自己信任的大臣(夏言、嚴嵩、徐階),但自己仍然牢固掌握著軍國大事的最后決定權。

不過明世宗迷信道教卻意外地為中華民族增添了新的光榮,因為明世宗道士掌管了太醫院,一位剛進太醫院不久的醫生憤而辭職,云游四海去寫他的醫學著作,這個醫生就是李時珍。他在世界醫學領域和生物學領域內的地位,比起和他同時代的韓國‘大長今’也高不了多少,也就千兒八百倍吧。

但世宗并沒有在求仙煉丹中平靜的過完一生。在其晚年,一個默默無聞的戶部主事海瑞向嘉靖皇帝遞上了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奏疏。奏疏中指出,他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舉凡官吏貪污、役重稅多、宮廷的無限浪費和各地的資匪淺熾,皇帝本人都應該直接負責。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但上天畢竟不會說話,長生也不可求致,這些迷信統統不過是“捉風捕影”。普天下的官員百姓,很久以來就認為你是不正確的了。

這樣的奏疏確乎是史無前例的。往常臣下向皇帝作凈諫,只是批評一種或幾種政策或措施,這種指斥皇帝的性格和否定他所做的一切,等于說他這幾十年的天子生涯完全是尸位素餐,而且連為人夫及人父的責任也沒有盡到,其唐突之處,真的是古今罕有。 任何一個專制君主都不會容忍這樣的攻擊,上疏者的下場不難預料,采用那種酷刑和牽連多少人君主完全可以自由決定。海瑞事先預料了自己的下場,平靜的和家人訣別。

嘉靖皇帝讀罷奏疏,自然怒火萬丈。立刻把奏折往地上一摔,高叫:“抓住這個人,不要讓他跑了!”旁邊的宦官黃錦連忙跪奏:“萬歲不必動怒。這個人向來就有癡名,聽說他已自知必死無疑,所以他在遞上奏本以前就買好一口棺材,召集家人訣別,仆從已經嚇得統統逃散。這個人是不會逃跑的”。嘉靖皇帝聽完后長嘆一聲,又從地上撿起奏本一讀再讀。

嘉靖皇帝暫時沒有給予海瑞任何懲罰,但是把奏章留中不發。他的情緒顯得很矛盾,有時把海瑞比做商朝忠臣比干,但自己不是紂王;有時又痛罵他為“那個咒罵我的畜牲”。他責打官女,宮女就會在背后偷偷地說:“他自己給海瑞罵了,就找咱們出氣!”


但隆慶一朝的內政外交都有了進展,除了隆慶開關外,北方邊疆又重現和平。

原來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的外孫女三娘子。結果三娘子的未婚夫不答應,俺答只好把孫兒把漢那吉的未婚妻給了三娘子的未婚夫。把漢那吉大怒,投奔了明朝。

結果俺答的原配妻子恐怕她的孫兒被明朝殺掉,日夜不停地向俺答哭鬧,俺答無奈,于是率領十萬人前來要人。王崇古派人前去談判和解,保證他的孫兒還活著。俺答不肯相信,差遣他的親信到大同窺探,看見把漢那吉穿著蟒衣貂帽,和明朝軍官們一起騎馬。俺答大喜,和明朝相約和好了。

柏楊說明朝是‘斷頭政治’,但明穆宗統治時期的穩定和繁榮證明,國家事務可以沒有皇帝的親自指導而繼續進行。明穆宗的無能或不愿干預國家事務,實際上使得有能力的大臣們干得更好。

堅決不上朝的萬歷皇帝

明神宗繼位時,年紀還小,國家大事完全由大學士張居正決定,張居正實際上行使了皇帝的職責,他可以指揮東廠和錦衣衛對貪官污吏進行調查;隨時可以用以前只屬于皇帝的權力進行懲罰。還對以往獨立的都察院進行控制,以避免以前彈劾奏章滿天飛的情況。

他不但起用水利專家潘季馴、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人,還派人清量全國土地、創立‘一條鞭法’,而且利用科道以加強行政紀律。他要求科道官員們運用他們的彈劾權力支持他的計劃,而不要在瑣碎而膚淺的問題上互相攻擊。張居正要求政府報告中提及的任何問題都必須在按時解決。他要求富人的欠稅必須全部征收,盜匪必須全部捕獲。還要求中央政府每月和每半年要總結任何沒有完成的公務,不然長官就要受罰。

總之,張居正就象鳳姐掌管寧國府一樣,在不對行政機構進行改革的前提下,通過施加壓力,使明朝的國家機構以驚人的高效進行運轉。

同樣,他也受到過慣了好日子的官僚們的憎恨。

就在張居正勵精圖治時,萬歷皇帝由孩子變成了青年,這個在宮中的皇帝,有一次去慈寧宮,遇見一個宮女,宮女連忙向皇上請安,神宗叫她起來,見她面目端好,舉止幽嫻,問她姓名,宮女說她姓王。神宗仔細端詳了一會,向她要水洗手。宮女端水過來,神宗見她雙手苗條潔白,就叫周圍人都下去,然后就……萬歷皇帝和其他任何人沒有想到,這件事在將來會深刻地影響整個明王朝。

幾個月后的一天,神宗的生母李太后突然命令宮中設宴,連陳太后(穆宗皇后)也一塊前來入座,和神宗一起吃飯。席間突然說:“宮女王氏蒙皇上臨幸,已經懷孕。神宗聽了鬧了個大紅臉,口中還要抵賴,說是沒有此事。李太后卻把內起居簿錄扔給神宗說:“你去看明,曾否妄載?”神宗無可抵賴,只好冊封王氏為恭妃。王氏的孩子就是皇長子朱常洛。


文官們卷入了"國本"的爭論,因為他們必須選擇兩個皇子中的一個作為他們未來的主人;他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知道,錯誤的一步,即使這時無聲無息,當繼位問題最終確定以后,也可能斷送他們自己的生命乃至親友九族。

如果神宗是永樂那樣的梟雄,他可以用屠殺讓文官們閉嘴;是弘治那樣的君子,他可以巧妙地將文官們的意見轉向;是正德那樣的嘻皮士,他可以根本不考慮文官們的意見;是嘉靖那樣的自大狂,他可以提拔新人來支持自己,但他都做不到。

立誰為太子已經引起了如此重大的爭論,可是萬歷皇帝卻缺乏實現他的計劃的決心。他已經提升了幼子,卻又承認長子繼承權不可違背。優柔寡斷的神宗采取了逃避問題,不敢面對矛盾,終于,他想了一個自以為聰明的方法。

萬歷皇帝以為能將文官集團慢慢的拖垮后屈服自己的意見,但他實在是不了解這些文官。批評他的人遠沒有氣餒。用皇帝自己的話來說,他們不顧懲罰以博取當前的名聲。早在皇帝‘罷工’初期,大理寺評事雒于仁上書批評皇帝,說他有‘酒色財氣’四個毛病。說神宗“嗜酒則腐腸,戀色則伐性,貪財則喪志,尚氣則戕生”神宗看了他的上書后大怒,還是申時行代為解免,才將他削職為民。時日一久,萬歷懶惰之名大著。有的歷史學家認為他的惰性來自先天遺傳,也有歷史學家則懷疑他已經染上了抽鴉片的嗜好。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就采納了認為他抽鴉片的學者的意見。

皇帝遲遲不立太子,導致皇宮內外和全國上下謠言四起。有些謠言還記錄于史書。比如說恭妃王氏是一個年長的女人,在和萬歷邂逅相遇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了青春。此后她又一目失明,所以不能繼續得到皇帝的寵愛。另外一個故事則說是萬歷病重,自度即將不起,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恭妃王氏的胳臂正枕在他的腦袋下,臉上的淚痕未干,而貴妃鄭氏則無影無蹤。還有一個故事提到了常洛的祖母慈圣太后。她反對皇帝棄長立幼的企圖,為此和他作了一次專門的談話:

皇太后:“如果你真要這樣做,你將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皇帝:“這容易。我只要說他是一個宮女的兒子就可以了!

皇太后:“你不要忘了,你自己也是一個宮女的兒子!”

這時國內外形勢危機四伏,楊應龍在西南叛變,脖拜在寧夏造反,日本的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東北的建州女真,但是北京城里的文官們最關心的,還是當今圣上一旦官車宴駕,誰將繼他登上萬歲的寶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0238.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