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這個話題,我已經思考了很久。評寫這段史料,對于當今統治者或許是個很嚴肅的前車之鑒吧?
我一直認為歷史的轉捩點是十三世紀初期,亦即中國明朝的鄭和率領一支龐大艦隊從中國出發,以征服整個世界。從一四○五至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七次率艦隊出洋,這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艦隊,而一直到五百年後,即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的艦隊才差堪比擬。除此之外,鄭和艦隊的航海設備又很先進,如船舵和防浪船舷等都是當時的前沿設計,而這些先進航海設備要三百五十年後才傳入西方。這表示東方在古代一度遠遠超越西方。”
中國的海軍實力,毫無疑問可獨霸天下,此其一。
事實上,除了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富裕和文明的泱泱大國,有人口密集的國際大都市,幾千年來歐洲任何地方都難於匹敵。比方說,十二世紀的杭州就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而根據歷史資料,早在公元七世紀廣州就有二十萬外國居民:阿拉伯人波斯人馬來人印度人非洲人和土耳其人。相較之下,十三世紀歐洲最大的城市應數巴黎,人口也只不過十萬多一點。鄭和的艦隊比哥倫布還早半個世紀抵達東非,并從阿拉伯商人處聽聞歐洲。其實中國的船艦可輕易駛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接與歐洲通商。
可以說明朝時期的中國,就整體經濟實力而言,也是世界最為富庶強盛的國家。此其二。
有資料顯示,在鄭和所處的時代,中國和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
其三,如前文所述,明朝的人口總量世界第一。
在那個時期,人口眾多的正能量不可小視,如生產力、兵源力量等等。在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大部分人流離失所,但有戶可查的人口仍然達五千萬,所以保守估計當時明朝的人口也應該在在八千萬到九千萬左右,當時全世界的人口不超過四億,所以明朝絕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我們結合著大明經濟實力,衍生出另外八大優勢:
1、礦產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鐵產量是宋朝的兩倍,萬歷年間達9000多噸,冶金工業極其發達,《天工開物》對這方面有詳盡記載,后來的兩百多年,世界上都沒有國家能破這個紀錄。
2、白銀占有量世界第一
在16和17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并在那里得到大量的黃金和白銀。當西班牙和葡萄牙貴族得到這些財富后,他們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向中國買絲綢、瓷器和茶葉,到最后這些白銀和黃金大部份都流到了中國。
美國人佛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在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通過貿易流向了中國。
3、陸軍數量世界最龐大,陸軍實力世界第一
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扎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一帶的經濟圈為軍閥把持,中央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政府已養不起那么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后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4、首創“水雷戰”擊沉日本戰艦
早在16世紀,各種類型的水雷就已經成為明朝海軍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稱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該雷用木箱做雷殼,油灰粘縫,下面的繩索連接鐵錨,控制深度,人工操縱擊發,第一顆定時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龍王炮”。
據史料記載,在萬歷年間的抗日援朝時期,明朝海軍曾使用“水底雷”一舉擊沉日本一艘大型戰艦,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實際戰果,比日俄戰爭(1903~1905)中的水雷戰早了近3個世紀!
5、軍工產值世界第一
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一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1000挺,鳥槍200支以及大炮20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
6、“火龍出水”是反艦導彈“鼻祖”
明朝在16世紀發明的“火龍出水”是一種用于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的龍身由約1.6米長的薄竹筒制成,前邊裝一個木制龍頭,后邊裝一個木制龍尾。龍體內裝有火箭數枚,引線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后共裝4個火箭筒。前后兩組火箭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引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藥筒,推動火龍向前飛行。火藥筒燒完后,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從戰艦上發射的大型遠程火箭武器,堪稱“反艦導彈鼻祖”。明朝海軍也因此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支裝備和使用反艦火箭的海軍。
7、船只總噸位世界最一
在明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明朝最大的寶船長150米,寬30多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除了寶船外,鄭和的船隊還有二百多艘平均長度達七、八十米的大帆船。
到了明朝中葉,雖然朝廷再沒有進行像鄭和那樣的大航海,但中國的水師卻仍然控制著整個南太平樣,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的國王都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建國的。對明朝的海上實力,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描述的,只要中國的皇帝愿意,他們可以一夜之間征集到從大陸連接至馬六甲海峽的那么多船只。
8、防御工事世界第一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排第二長的防御工事。據傳教士記載,中國的城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墻保護,城上有大炮,城墻外還有溝,戰爭時灌滿了水,中國人認為那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以上所述,大明王朝已擁有十一個世界第一了。
第十二世界第一:國土面積世界第一
明朝的國土面積在大部份時間都保持在930萬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時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都要大,而且,明朝在東南亞的海外殖民地也絕不比當時的英國遜色!
第十二個世界第一:間諜機構世界最為龐大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當時世界上最有組織和最旗幟鮮明的間諜組織,在鼎盛時期人數達到六萬人。在武俠小說里面,錦衣衛、東西廠常常被描寫成是一群武功高強的殺人機器。
實際上,明朝間諜機構的主要作用是打擊貪污、叛臣,維護國家穩定,但不排除有部份人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跟專門從事顛覆敵國政權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比起來,明朝的間諜組織其實并不太可怕。
第十三、科技貢獻力,世界第一
明朝無疑是最具稱霸世界的政治勢力和良好環境。一是國家強大,經濟富有;二是人口眾多,人才濟濟;三則是科技領先,技術發達。明朝在世界的科技貢獻力,鼎盛時期居然占據世界的四分之三!
然而,有明一代,卻擁有了十四大致命傷,此為明朝覆亡提前敲響了喪鐘。
1、 放棄前朝的疆域面積,世界第一;
2、 送給鄰國的領土面積,世界第一;
3、 陷害殘害忠良的規模,世界第一;
4、 八股科舉禁錮思想的專制統治的巔峰,世界第一;
5、 首創文字獄無言論自由,世界第一;
6、 太監權力,世界第一;
7、 太監隊伍,世界第一;
8、 公檢法隊伍世界第一;
9、 為修長城,傷財害命的程度和規模,世界第一;
10、 饑民餓的吃觀音土、人吃人的人數規模,世界第一
11、 逃難出國討飯的人數規模,世界第一;
12、 農民造反起義的人數規模,世界第一;
13、 將臣軍官做漢奸集體投奔新主的人數規模,世界第一;
14、 同僚間窩內斗、無間道之慘烈程度,世界第一!
若要總結教訓,我們綜合分析上述十四大負能量,不難發現明朝覆亡的個中原委,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社會的公平正義,逐步缺失。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一度統帥全局,凡事講求社會等級分明。許多時候,統治者重文輕武、重政輕商。在明朝時期,士農工商四種職業中,商人位居末席。加上多年來,孔孟之道深入人心。譬如,孔子的“父母在不遠游”、“唯小人重利”等觀念潛移默化起作用。
“唯小人重利”,遂使貪腐成風,不作為的官員越來越多,社會戾氣日烈。
其二,窩內斗文化與自滿文化使然。
在明朝時期,中國文化的顯著特征是,凡事反求諸己死守舊的理念與方式、尊重權威懷疑新觀念。中國人常常稱自己的國家是“中央之國”,就是以為外國蠻人都不足取。只要是皇帝老兒在京城一聲號令,舉國上下包括各附屬國都能俯首稱臣,都能朝拜進貢,就不禁洋洋得意起來,哪里還要什么進取心?
即便是今天,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仍大有人在,就是很好的證明。
其三、實干興邦,奢侈誤國。
作為明粉,我承認明朝不論出于什么理由,修建兩座皇宮勞民傷財都是不該的,而作為康熙帝等大清最高統治者,肯住二手房,已經不錯了,尤其像滿洲這種外來的,翻修了一下被農民軍毀壞了的二手房,一住就是二百多年,到了后來國力強大了也沒有再造,我覺得挺難能可貴的。
明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某些地方秒殺大清還是靠譜的。然而,各自的對手不同,所以結果也不一樣。
明朝是從內部瓦解的,腐敗、內斗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原因之一,所以,清軍只需要輕輕一擊就可以推翻明朝。而農民軍也沒有統治國家的理想國概念,只想能夠安穩的種地就行了。
要說三大盛世,我倒是覺得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永樂盛世。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根本就是浮云,開元后期一個安史之亂就搞得唐朝天翻地覆,康熙時國家的確是很富強,但乾隆感覺就太弱了。但是小冰河時期一直持續到康熙中期,那幾十年清朝是怎么過來的?說白了還是統治階層的問題。
而明朝的文官集團只關心少數人的利益,士紳不納稅,卻瘋狂的壓榨老百姓,不顧百姓生死;武官貪生怕死,我們看做漢奸的群體,依舊是軍人最多;更讓人氣憤的是,許多主管法律的官員,公開知法犯法,遂使官民對立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官民對立如此,再加上眾部門黨同伐異、勾心斗角,大明焉能不亡?
曾無比富庶的大明王朝,就此一夜坍塌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3263.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