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人。明神宗朱翊鈞第六子。生母李貴妃,與桂王朱常瀛同母。萬歷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受封惠王。在京師居數十年,直至天啟七年【1627】八月,崇禎帝即位后,才就藩到荊州府。在荊州十年,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張獻忠在湖廣四處征戰,威震一時,湖廣的明朝藩王或被殺,或逃亡。朱常潤也四處逃竄,先奔衡州,又奔紹興,居無定所。崇禎帝自殺后,江南部分士紳曾有立常潤為監國之意,但常潤卻非可立之人,常潤皈依釋教,整日禮佛參禪,不通人間事理,對朝政一無所知。正因為如此,常潤未能成為抗清領袖,也不可能成為。
清軍攻占江南后,進軍杭州,潞王朱常?降,不久,居臺州的崇王朱慈?也降清,居紹興的朱常潤也隨即降清。此時是順治二年【1645】秋季。常潤被攜入北京后,上奏清廷,感謝清廷“不殺”、“奉恩給養”,并極力闡述自己“自幼皈依佛教,不諳人事”,當然,目的就是為了茍活下去,繼續享受富貴榮華。但是清廷的并不因為朱常潤的搖尾乞憐而對他法外施恩,朱常潤的也依然擺脫不了被屠宰的命運,古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朝已經滅亡,明朝的皇族也不會存在。他們只有兩條路:死和逃亡。
順治三年【1646】春季,京師風傳南方抗清力量與京城內的明朝皇族相聯合,欲圖復辟。清廷隨即對投降的明朝王爺們的府邸進行搜查,結果真就搜出了金銀印信等“證據”。當然,此舉完全是清廷的把戲,朱常潤等人自降清的那一刻起,其活動已受到嚴密監視,這印信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總之,結局就是朱常潤等人在五月的一天被集體處決,地點就是今天北京的柴市口附近,和朱常潤一起被殺的還有朱常?、朱由崧【弘光帝】、朱由【木取】、朱紹?、朱慈?等十一人。
朱常潤卒年五十二歲,其葬處不明,其后代情況也未見記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36135.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