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約1591?1646),字瑤草,貴陽人,萬歷四十七年二甲第十九名進士。
人肉責任人,與人家的學歷、文憑有毛關系?這在別人那里無關緊要,放在馬士英這里還真異乎尋常。
東林黨人認為馬士英、阮大鋮攪到一起,是氣味相投的緣故。這個看法即使不邪惡,也夠書生氣。比較合乎情理的,他們的關系比誰都鐵,最初起作用的是“同學錄”??
馬士英萬歷四十七年中得進士,其實他萬歷四十四年即已參加了會試。這一年,馬士英與阮大鋮一同在京城呆了數月,會試后一共高中。奇怪的是,馬士英卻沒有參加殿試。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估計也沒有人能夠清楚,只能查明這個情況屬實。所以,馬先生當了中國高考史上第一個知名“復讀生”。
查復讀,不是要給馬先生揭短。復讀,壓根也不是一件壞事,沒考到大學,先考到同學,同樣受益匪淺。你復讀幾年,自然會有幾倍的同學,人脈關系就要比人硬幾倍,有什么麻煩事,別人跑斷腿,你幾個電話搞定了,還有一兩同學要請你搓一頓。
那時雖沒有“復讀”的相關規定,但他與上一屆的阮大鋮的“同學(同年)關系”,還是能夠確認的。有了這層“同學”關系,后來又一同受到組織處理,馬士英與阮大鋮再在南京城相遇,這個場面就不是兩個倒霉干部的路遇了。相互對視,坐上酒桌,怎么地也得多喝兩盅。
讓他們成為“同學+兄弟”的,那要感謝周延儒了。
周延儒(1593?1643),字玉繩,號挹齋,宜興人,20歲時連中會元、狀元,37歲首拜首輔,49歲二度為相。二度為相的周延儒,曾革除前任弊政,免除戰亂百姓欠稅,起用有名望朝臣,朝野稱賢。最后,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周總理不得不編點假新聞逗樂皇上,戲法穿幫,被責令自殺。
你也看出來了,周先生本領大,官也大,折騰更大??折騰了十幾年,也只是重回舊崗,并且折騰掉自己的老命。
周延儒與馬士英、阮大鋮實質性地扯上關系,便是他二度為相的敏感時期。
當最大的官,就要使上最大的銀子。周延儒花出的銀子有多少立方,我沒搞清楚,因為這明顯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權力范圍,有偵緝權的部門可以一試。反正很大,大到周家的銀子堆在一起都不夠份量,最終還要到社會去募集股金。
這個時候,阮大鋮提了一袋銀子,決定投資創業股。
阮家是個大戶,雖說都是從貧下中農那剝削來的血汗錢,但也算是合法收入。相對于阮家,周延儒嚴重違規,太不厚道了。他收了人家的股金,不僅不給人股票,連張收據都不打,只給了一樁期貨,還是口頭的??
周延儒對阮大鋮說,干部工作不是我一人說了算,你受組織處理的時間還不長,我要是勉強推薦你,萬一有人舉報,組織上又不批準,對你對我都不好。你不如推薦一個條件成熟的哥們,我栽培他,他再栽培你。
靠!這才是官場的高級黑,收錢不辦事,連責任都甩出去了。
阮大鋮的銀子也打到專用帳戶了,結局弄出這個樣子,心比割肉都疼。一咬牙,將馬士英的名字報了出去,就當是買了張“刮刮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3118.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