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1601年 利瑪竇定居北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萬歷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二十一日,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二次進京,向明神宗朱翊鈞獻自鳴鐘、西洋琴、珍珠嵌十字架、天主像、圣母像、《萬國圖志》等貢物。神宗接見了他,并允許他長駐北京傳教,在朝廷任職,賜他俸祿。利瑪竇感到無尚榮幸,自此定居北京。10年后去世,神宗下詔以陪臣禮葬于北京阜成門外。

利瑪竇(1550~1610),字西泰,出生于意大利馬切拉塔城。1571年他21歲時,加入耶穌會。1577年他從意大利航海東行,于1582年到澳門,學習中國漢語文學。1583年開始在中國傳教。同時也開始了他向中國傳播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生涯。為了在中國順利傳教,他苦學漢語,改隨中國習俗,被稱為“西儒”。后來,為便于同明朝官員和士紳交往,改穿儒服,蓄須留發,起中國名字為利瑪竇。在他之后的傳教士,也仿效他,來中國后起中國名字,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他在傳教過程中,研鉆中國典籍,研究中國的政治、宗教、風俗,既把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傳到中國來,又把中國的文化介紹給歐洲,成為明代中西文化的溝通者,并逐漸引起“西學東漸”之潮。
西方地圖法傳入中國
萬歷二十九年(1601),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第二次來到北京,向皇帝呈獻禮物,其中有《萬國圖志》一冊,引起神宗皇帝的極大興趣,從而使西方地圖法傳入中國。自從利瑪竇的各種世界地圖編繪問世以后,引起朝野人士的重視。利瑪竇帶來了一系列有關地圖和地學的西方近代科學方法,包括采用有等積投影和方位等距地投影 的地圖投影方法,它第一次打破了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傳統舊觀念,使中國學者認識到中國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另外,在利瑪竇的地圖上已經以北極圈、晝長圈(即北回歸線)、晝短圖(即南回歸線)、南極圈等為界,切分為熱、溫、寒五帶;再有就是圖上的海陸分布,已大體反映了其基本輪廓;世界地圖上附有的日、月蝕圖,看北極法(即測定地理續度法)、太陽每日赤緯表、中氣圖以及地球的概念等等,對于當時的中國知識界來說,都是十分新鮮、聞所未聞的事物,大大開拓了人們的眼界,從而使中國一二千年流傳下來的地圖學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并隨之開始改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5746.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