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毫無道理:明朝優撫少數民族政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現在對于滿清入關的影視、文學作品中,充斥著對歷史的扭曲,把滿洲入關寫成解放者、寫成社會的進步,不僅如此,還往往認為滿洲人貧困,是大明政府欺壓盤剝的結果,是不滿大明統治的革命。有時會看到有些兄弟姐妹依舊受到一直以來、階級斗爭的思維的干擾,在面對抨擊大明對外關系上的問題的帖子時,底氣不足,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著已經可以扔進垃圾堆的、階級斗爭論調占了上風,甚至最后會有人作出附和的姿態。最典型的垃圾論調是:由于腐朽的大明政府對滿清少數民族的壓榨、剝削,使得滿清奮起抗擊。

  對于這個論調的反駁,對于這里的達人來講,自然是很熟悉不過了。本人之所以貼出此文,為的是讓一些不太了解歷史的朋友知道真實的大明、偉大的大明、胸懷坦蕩的大明。

  一、大明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政策

  自洪武以來,滿人蒙古人等關外民族由于其生活苦寒開始南下,與新建立的漢民族政權接觸,從此開始了大明政府與這些南下少數民族的關系史。在對于這些民族的政策態度上,大明政府采取了極其寬大的方式、以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寬厚仁和,接納安置了他們。(實際上滿人是來自通古斯的棕種矮人,被俄羅斯人趕出來, 關外不過是大明出于人道給它們的臨時避難所)

  1、優待安置

  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故元鯨海千戶所速哥帖木兒、木達哈千戶所完者帖木兒、牙蘭千戶所皂化自女直來歸”開始,大明對這些民族除了一些被留在遼東,編入遼東都司所屬衛所。大明除了安置其駐地,還供給基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以及賞賜,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的。如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兀者野人酋長王忽顏哥等十五人自遼東來歸,賜綺、帛衣、鈔有差!、永樂六年三月已未:“喜樂溫河、欽真河等衛女直野人千戶喜省哥等來朝,自陳愿居京師,賜襲衣、彩幣、牛、羊、薪、米、居宅。” 、永樂七年六月丁未:“敷答河千戶所鎮撫弗里出、忽兒海衛鎮撫火羅孫、皆自陳愿居東寧衛,從之,命禮部給賜如例! 、永樂九年四月乙酉:“友帖衛指揮亦令哈,建州衛千戶牢若禿等愿入開原及自在州居住,從之!薄⒂罉肪拍炅鹿锼龋骸安肤斬5刃l千戶團脫等奏,愿居安樂州,從之!薄⒂罉肪拍昃旁鹿镉希骸敖ㄖ菪l千戶囊納哈等來朝奏,愿居遼東快活城,從之!钡鹊龋@樣類似的記載在《明實錄》中是隨處可見的。

  并且,永樂六年(1408年)四月,大明政府把這種優待安置政策制度化,“兀者右等衛指揮千百戶賈你等奏,愿居遼東三萬等衛,從之。賜鈔幣、襲衣、鞍馬,其居室、什器、薪米、牛羊,命所在官司給之,自后愿居邊衛者,賜予準此例!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絡繹不絕、衣衫襤褸、一臉渴望的歸附者蜂擁進入大明的盛況。在今天,對于欲進入美國定居的人,以民主自由自稱的美國人設下的是簽證、學歷、經濟擔保、GRE、托福等一道道障礙。而幾百年前的中國大明政府,卻是以她寬廣仁愛慷慨的胸襟,對待前來歸附的人。

  2、自由來去

  對于南下歸附的少數民族,大明政府不僅給予極其優待安置,而且給予了最大的自由度,讓其自由來去。其自由度之大,即便是在現在,也是不多見的。

  永樂六年(1408年)四月,明成祖:“朕即位以來,東北諸胡來朝者多,多愿留居京師,以南方炎熱,特命于開原置快活、自在二城居之,俾部落自相統屬,各安生聚,近聞多有思鄉土及欲省親戚去者,爾即以朕意榜示之,有欲去者,令明言于鎮守官員,勿阻之!

  又有永樂十六年(1418年)九月,“上諭行在兵部臣曰:‘近遼東緣邊官軍,多出境市馬,以擾夷人,其禁戢之。今后非朝廷文書,而私出境者,處以重刑,其守臣不嚴管束者,論罪如律。若安樂自在等州,女直野人韃靼,欲出境交易,不在此例。”漢人無政府文書出境就是重罪,而女真韃靼出境卻是自由往來,比漢人自由得多得多。

  3、稅賦俱輕

  南下歸附的定居者當然也要承擔軍人的守土之責,然而與同為軍人的漢軍相比,這些南下定居者的負擔實在是太輕了。作為大明國人的漢軍是無役不從的,而明初土軍(多為朝鮮族或朝鮮女真)是一人服役,其余兄弟子侄都可免除賦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臣于前年赴京時,見東八站居人,問賦稅力役輕重,答曰:‘所耕雖多,一年納稅只米三斗,家口雖多,一人出役則余皆無役’。其稅役之寬如此,且土地沃饒,真所謂樂土也!,而韃軍的處境就更好一些,不當差、不納糧,也不委任以事。據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所載遼東巡按肖淳的條陳:“建州毛憐等衛夷人降附,安置安樂、自在二州者,名曰達官......至于自在、安樂二州達官,初謂其犬羊就柙,獷悍猶存,故不差不糧,亦不委任以事!币簿褪钦f,女真人在大明是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安徊畈患Z”,即便當今堪稱福利社會的歐洲,也是不可能與大明政府相比的。

  4、設立互市

  永樂四年(1406年)三月,明朝政府“設遼東開原、廣寧馬市二所。初,外夷以馬鬻于邊,命有司善價易之。至是,來者眾,故設二市,命千戶答納失里等主之”。遼東馬市正式設立。后又于天順八年秋七月乙未(1464年),設撫順馬市,先后在開原、廣寧、撫順設立五關五市,即廣寧設一關一市,以待朵顏、泰寧兩衛;開原設三關三市,以待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及福余衛人;撫順設一關一市,以待建州女真人。

  大明之所以設立互市,宣德六年十一月乙亥載:“朝廷非無馬牛而與之為市,蓋以其服用之物,皆賴中國,若絕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許其互市,亦是懷遠之仁”。

  設立互市,只是使大明小程度的減少邊境被騷擾發生(這一點以后會論述),然而卻極大解決了南下歸附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隆慶六年七月辛丑“海西、建州諸夷衣食皆易自內地”,而且對于這些南下定居的民族來說,還有避免天災損失的作用,如永樂十五年(1413年)冬十月丁未“兀良哈之地旱,泰寧衛指揮使鎖喃等,以馬千匹來易米,前此易米者其數不多,止用馬駝,今泰寧一衛用車三百輛運米”。

  即便是大明國難當頭的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明政府也不過“革朵顏三衛互市”。因為兀良哈三衛叛附于瓦剌,寇擾遼東,所以停止其互市,以示懲罰。但和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的互市仍在繼續進行。成化十四年三月丙戌載:“永樂間遼東設馬市三處:其一,在開原城南關,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東五里。其一,在廣寧城,皆以待朵顏三衛夷人。正統間,因漏泄邊事已罷其二,惟開原南關市獨在”

  5、授官世襲

  永樂十三年十月壬辰:“吉里河衛女直牙失答奏,愿居遼東東寧衛,命為指揮僉事。”

  景泰二年九月戊戌:“海西亦馬剌衛故野人指揮僉事阿蘭哈子寫稱哥來歸,命襲指揮僉事,于遼東自在州安置支俸!

  等等記載亦是隨處可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5761.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