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粲花主人”--吳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永歷元年二月進,八月卒

  任職時間:1647年

  任期:半年

  吳炳,字可先,號石渠,晚年又自稱“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今江蘇宜興宜城鎮人,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戲曲作家。

  吳炳于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進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縣知縣。吳炳嚴謹執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學副使,不久又調任工部都水司主事。這時,正值修建被燒的三殿,吳炳對工匠很體貼,關心他們的生活疾苦,深受工匠愛戴。在任福州知府時,福建沼海一帶的劉香老為寇,擾亂沿海居民,十分猖獗。撫軍熊文?兵敗舟焚,想沒收外國商人的金銀財物,作為賠償這筆費用,囑吳炳偽造外國商人的罪狀,打人監獄。吳炳說道:“殺人媚人,吾不忍也。”福建有個叫陳晃的人,因為向權貴行賄而得祿位的事敗露,企圖逃脫罪責,便托庫使曾士高用千金賄賂吳炳,也被他嚴辭拒絕。后來吳炳因看不慣官場中的營私舞弊,便托病告歸鄉里。吳炳回鄉以后,居住宜城南門外五云莊的“粲花別墅”,潛心詩文與戲劇創作。

  崇禎年間,吳炳由大司馬陸完學推薦,擔任江西提學副使。在崇禎皇帝自縊之后,他便流寓廣東。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永明王在廣東肇慶即帝位,次年稱“永歷’’元年。一月,吳炳被授為兵部右侍郎,從至桂林。二月被拜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職務。四月,隨同永明王至湖南武岡地區。八月二十四日,聽說清兵將到,便急忙和永明王一起奔向湖南靖州。當時情勢十分危急,永明王命吳炳護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偉時。到達時,城池已經被清兵占領,稍戰即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吳炳被俘后堅貞不屈,清順治五年正月十八日,連續絕食7天而亡,年僅54歲。他在臨終前寫了一首絕命詩,詩中有“荒山誰與收枯骨,明月長留照短纓”之句。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賜謚“忠節”。葬宜城南門外山門村石亭埠,后人將他和族侄吳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廟巷“二忠節祠”內。

  吳炳為官清廉、忠貞,不僅是明皇朝的一代忠良,而且喜好吟詩作賦,又愛好書法,尤其擅長編劇作曲,造詣精深,是一位杰出的戲劇家。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史家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稱吳炳、孟稱舜、范文若“同為臨川派的最偉大的劇作家”。吳炳著有《說易》、《雅俗稽言》、《絕命詩》等,同時,還精心編撰劇本多種,尤以《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5個劇本最為著名,后人把這5個戲劇合稱《粲花五種》(一名《石渠五種曲》)。其中《綠牡丹》名列《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為越劇保留劇目,久演不衰;《西園記》為昆劇傳統劇目之一,并相繼與《畫中人》搬上銀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21691.html

相關閱讀: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