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皇帝為何包庇謀殺太子的皇妃?梃擊案,發生在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當時,神宗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鄭貴妃生子常洵。開始,因鄭貴妃得寵,神宗想違背“立嗣以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這時,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并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結果以瘋癲之罪公開殺死了張差。又在宮中密殺了龐、劉二太監,以了此案。
常言道,宮廷之中無父無子,無兄無弟,著實是一個充滿血腥的角斗場。歷代皇宮之中,因為皇位的爭奪,不知衍射出了多少或明或暗的血腥爭斗。明朝也是這樣,在明朝神宗末年,因為皇位的爭奪,先后發生了好幾件至今仍充滿疑點的深宮大案。這周主要講一下明宮三大案,先看明宮第一案:梃擊案。
明神宗晚年寵信皇貴妃鄭氏,對自己先前所立的宮女王氏所生的皇太子朱常洛極為不滿。處心積慮的想廢掉朱常洛而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為此神宗還曾與鄭氏秘密宣誓,一定會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神宗迫于朝臣和皇太后的壓力,一只也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找各種借口為難皇太子。由于神宗并不喜歡這個由宮女所生的兒子,并沒有要立他做太子的打算,只是后來在皇太后和大臣們的壓力之下才被迫冊封朱常洛為皇太子。當時朱常洛已經20歲了。依照明朝的常制,一般在16歲左右就會大婚,而后出閣講學接受教育。朱常洛21歲才大婚,可見神宗對他的冷淡。朱常洛大婚之后,就移居慈慶宮居住,但是,慈慶宮名義上是太子的寢宮,實際上還比不上宮中的一般宮殿,不僅破陋不堪,而且防衛甚差,神宗僅僅派了幾名老弱病殘的侍衛來防守。宮中服役的宮女太監也很少,僅有幾個隨朱常洛一塊長大得幾個貼身太監。慈慶宮的情況與皇三子朱常洵所居住的宮殿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似乎他才是真正的皇太子似的。除了在吃住等方面迫害朱常洛,鄭貴妃一伙人還處心積慮的要除掉皇太子,由自己的兒子朱常洵取而代之。就在這種情況之下,萬歷四十三年( 1615),慈慶宮發生了梃擊一案。
萬歷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黃昏時分,一個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手持一根粗大的棗木棍闖入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倒了幾個守門的老太監后,便直奔太子就寢的大殿而去。朱常洛的貼身太監見外邊的太監攔截不住,馬上關閉了大殿的大門,并臨窗大聲呼喊“抓刺客,抓刺客!焙髞,宮里的侍衛們聞訊趕到,與同時趕來的幾個太監一起才將這名陌生男子制服,交由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朱雄收監。第二天,朱常洛將此事告知了神宗皇帝,說有人行刺。神宗聽候大驚,急忙派人提審這名行刺的男子。審訊完畢后,御史劉廷元就將訊問的結果奏報給皇帝,說這名闖宮的男子名叫張差,是薊州井兒峪的百姓,語言顛三倒四,看起來有點顛狂,話里頭常提到“吃齋討封”等語,但又有些狡猾,看來要認真審問。后來神宗又派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員對張差進行共審,結果卻是張差因被人燒了柴草,要來京城申冤,在城里亂闖,又受氣顛狂,受人誑騙說拿一木棍可以當作冤狀,然后亂跑,誤入慈慶宮。
前后兩次的結果幾乎完全不一樣,在這次的供狀中,不僅沒了“吃齋討封”的話頭,連帶狡黠的性格判斷也沒有了,變成純粹的一個“瘋顛”的結論。負責審理此案的胡士相等人的人為,張差持武器亂闖宮殿,違反了不得再在宮殿前射箭、放彈、投磚石傷人的法律,應該馬上對張差問斬。但是,這種供詞和處理的結果卻引起了朝中一些官員的懷疑,他們認為前后兩次供詞差別如此之大,似乎并非偶然。聯系到這段時間鄭貴妃的種種活動,在聯系到太子之位引發的種種爭斗,這個事情恐怕有人在背后操縱,而且似乎就是沖著皇太子朱常洛去的。
為了皇太子的安危,刑部提牢主王之?決定徹查此案,他在牢中親自審問張差,見張差身強力壯,樣子決不像一個瘋顛之人。王之?就引誘他說:“說實話就給你飯吃,不然就餓死你”。并把飯菜放在張差的面前。張差看著香噴噴的飯菜,口水直流,最后低頭說道:“我不敢說!边@時王之?命牢中其他獄吏回避,說我讓他們都走開,你只對我自己說。最后張差的招供說:“我小名叫張五兒,父張義病故。有馬三舅、李外父,叫我有個不知名的太監要我辦一件事,事成之后給我幾畝地種!后來太監騎著馬,引我入京。到了一個大宅子,一個太監給我吃完飯,說:‘你先沖進去,撞著一個,打殺一個,打殺了我們救你!’然后領我由厚載門進到宮門上。守門的攔住我,我把他打倒在地。太監多了,我就被抓住了。小爺(皇太子)福大,沒打著!蓖踔?聽后大驚,明白了這次張差行刺確實有宮里的人在背后指使,而且目標就是皇太子。王之?馬上將審訊的結果上奏朝廷,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這個事情背后肯定有宮里的大人物指使,而且暗示此事的主謀一定是鄭貴妃。并且鄭貴妃的父親鄭國泰也脫不了干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54264.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